-
合水县秦剧团陇东老解放区合水县的艺术表演团体。1939年县民教馆收编了当地几个民间戏班组成的合水县群众剧团。1949年,更名为合水县秦腔剧团。1958年...
-
关中剧团革命老区秦腔演出团体。1939年秋创建于新正县(今旬邑县)职田镇。在习仲勋、霍维德倡导下,从七月剧团调来马襄、李娥夫妇及王瑞荣,分别负责行政...
-
陇东剧团革命老区戏曲演出团体。前身是陕甘宁边区庆环分区所辖的庆环农村剧校。1940年迁至庆阳,改名陇东剧团。同年秋,奉调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受训,博古...
-
七七剧团陕甘宁边区秦腔演出团体。成立于1940年7月,受三边地委直接领导,活动在吴旗、定边、靖边、盐池等地,由纪念“七七”卢沟桥事变而定名。1944...
-
八一剧团陕甘宁边区秦腔演出团体,兼演眉户、歌舞。1942年初由中共中央西北工委将七月剧团(即西北剧团二团)与关警剧团合并成立于淳化县马兰镇。王维之任...
-
关中八一剧团陕甘宁边区秦腔演出团体,兼演眉户、歌舞等。1943年春,因中共陕西省委与关中地委合并为关中地委,八一剧团与关中剧团相应并为关中八一剧团,隶属...
-
裕民社陕甘宁边区秦腔演出团体。1943年春成立于陕甘宁边区新正县(今旬邑县)马栏镇。前身为蒲城县上王镇一财东私建之三义社(后更名”景存社”)。19...
-
庆阳军分区文艺工作队秦腔演出团体,也演眉户、歌剧、话剧等。1949年初成立于华池县悦乐上堡子村。隶属陇东军分区领导。初名陇东军分区宣传队。廖魁任队长,1949年...
-
票房见业余秦腔戏班
-
业余秦腔戏班秦腔爱好者相聚、传习、演艺场所和自愿组织的非营利演出团体。京剧习称“票房”,秦腔习称“业余戏班”。戏班成员统称“好家”或“票友”。业余戏班不...
-
乐都高庙镇业余秦腔班青海秦腔演出团体。始建于清同治年间。最早为眉户戏班。演的眉户剧目有《草坡传信》《小放牛》《小姑贤》《打樱桃》《杀狗》《杀惜》《张连卖布》《劈...
-
平安县古城业余秦腔班青海秦腔演出团体。1908年由一位姓陈的裁缝组建。该陈姓裁缝从河南来到古城定居,带头组织了几位戏曲爱好者成立了一个眉户演出队,排练了《小放牛...
-
互助县哈拉直沟业余秦剧团青海秦腔演出团体明清末民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在湟水流域一带颇负盛名。群众称其为“破寨子皮鞋班“。老艺人魏碉仁年轻时曾目睹家藏题签清道光...
-
西宁市三其村业余秦腔班青海秦腔演出团体。二十世纪初就已存在。秦腔艺人王寿山、吴德卿以及后来的权维民都多次在三其剧团传授技艺。1949年9月5日西宁解放,剧团排演了...
-
成县纸坊业余戏班甘肃业余秦腔演出团体。清光绪初年(1875年前后)王云创建于成县纸坊,成员均为农民。主要在逢年过节或举办庙会时演出。民国年间的戏班负责人为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