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尔藏业余秦剧团青海业余秦腔演出团体。由湟中县土门乡贾尔藏村汉、藏、回等民族村民组成,清末民初就已有所活动,除在本村演出外,还应邀在附近乡村赶唱庙会。主要演...
-
临潭新堡剧团甘肃业余秦腔演出团体。清宣统元年(1909)创建于临潭县新堡乡。初期以演出眉户为主。1951年,秦腔老艺人郎生智,由岷县迁居新堡,参加并主持...
-
西安学生票社校园业余秦腔演出剧团。1912年前后由西安各级中学、师范学生秦腔票友自发成立于西安。经常组织演出活动,影响一时。须生有段骧、武慰祖、管德慧、...
-
蓝田县肖家坡业余剧团陕西业余秦腔演出团体。1934年由当地民间秦腔艺人张石头、李善庆等20余人发起组建的自乐班。农闲自娱自乐,也为红白喜事助兴,逢年过节在附近村...
-
环县毛井乡砖城子业余剧团甘肃秦腔业余演出团体。1937年创建。早期以社火形式演出,每年从农历正月初七开始,连续演出达数月之久。活动一直延续到1957年中断。1962...
-
哈密群众秦腔自乐班新疆秦腔业余演出团体。1938年至1941年在哈密工作的共产党员张东月、李涛和申玲等,通过反帝会、汉族文化促进会和工商联合会等群众团体,组织...
-
凤县游艺剧团陕西秦腔业余演出团体。1943年由国民党凤县党部宣传委员会组建于凤州,筹办人杨春照、李世贵、卢德胜等皆为凤县党政部门要员及中学生。后又聘西府...
-
山丹县东乐村业余秦剧团甘肃业余秦腔演出团体。1949年9月山丹县东乐村农会主任王得诗倡办并自任团长。1956年,因主要演员及部分戏衣被抽调到县剧团,遂停止活动。1...
-
行规戏曲行道各种规矩的总称。是戏曲行业在演出实践中形成的一套程规戒律和行事法则,涉及敬拜、忌讳、礼让、戏俗、演出等各个方面。虽未成文,却约定俗成...
-
班规秦腔戏班各种规矩的总称。秦腔班规是在演出实践中形成的一套管理办法和行事法则,涉及敬拜、忌讳、礼让、戏俗、演出、惩罚等各个方面。虽未成文,却约...
-
供庄王供庄王亦称“庄王爷”“庄王堂”。旧时所有秦腔戏班都要供奉戏神。其形有二:一是在三尺长、二尺宽的白布之上,上画庄王神像,下画“童子爷”。平时由...
-
破账份亦称“拿份子”“破份子”“分份子”等。旧时秦腔戏班经济核算和支付薪酬的一种管理方法。通常采用“底分制”,即按底分破账分份,故名。“破账份”的...
-
班长制旧时,秦腔戏班的组织机构形式。即领班长、跑班长、派班长负责制。领班长即为班主,戏班内的最高负责人,拥有人事、剧目、财务、行动安排等权利;跑班...
-
包银制旧时秦腔戏班对外请名角支付酬薪的一种方法。旧时,秦腔戏班为了增加票房收入,都要聘请名角参与戏班演出。聘期以一年者为多,也有半年或一季为期的。...
-
角色制也称“七紧八慢九消停”。旧时戏班依据演员阵容实施的角色体制。派班长临场派演角色,如果仅有头道须生、大净、正旦、小旦,再加二道须生、二净、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