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台戏亦称“坐场生”“看场生”“挨骂戏”“不倒台的戏”等。秦腔演出习俗。“会戏”午场和夜场演出之前,由一生扮角色坐在台上慢念慢唱,故意拖延开戏时间...
-
反串戏秦腔演出习俗。旧时戏班每至农历腊月二十五、二十六接近封箱之前,都要举行一场反串演出,本工净行者饰演旦行角色,本工旦行者饰演净行角色,丑行饰演...
-
跑箱戏亦称“抢箱”。秦腔演出习俗。多指庙会最后一场演出。含义有二:一是戏班在甲地庙会演出最后一场快要结束时,乙地会首便安排人员和车辆前来接应台口,...
-
对台戏亦称“斗台戏”。秦腔演出习俗。多指两个戏班在同一场地、同一庙会对台竞技性的演出。含义有二:一是庙会大,会期长,财力厚,会首便请两个戏班同时对...
-
山神戏秦腔演出习俗。专为山神所演的春祈秋报戏。旧时,有些山村多在正月初九,都要迎山神出山,遍历各村,祈求其保佑作物丰收,直至四月方止,再送神还庙;...
-
套本戏套本戏亦称“戏套戏”。将两个剧目、剧情、行当类似而朝代不同的戏,套在一起演出,故名。套本戏通常为两戏夹插交替演出,即此戏演出一折,彼戏演出一...
-
堂会戏亦称“唱堂会”。秦腔演出习俗。戏班在官府专为官员权贵调任、升迁、接待、取乐,或在私宅专为大户人家婚典、寿庆、丧事、消遣做专场演出,即称“堂会...
-
接台戏戏班到达某地后,演员与观众集体见面的一种仪式性演出活动。旧时,会戏“正赛”前一天,无论戏班到达的时间早晚,都要立即举行“接台”。“接台”程序...
-
跑台戏亦称“两台串”。秦腔演出习俗。旧时,戏班在甲地演出某一剧目的某一段戏之后,演员不卸妆跑到乙地继续演出同一剧目的未演剩余部分,故名“跑台戏”。...
-
火爆戏亦称“火炮戏”。秦腔演出习俗。旧时,有些地方的会戏演出,一旦开台,要求昼夜不停,始终一贯到底。这种演出,演员非常紧张,火彩又称“烟火”。秦腔...
-
关神戏亦称“敬关爷”“拜关神”等。秦腔演出习俗。专指戏班演出关公戏时不成文的规章旧俗。凡扮演关公者,上妆前必须焚香化表净身,以示对关帝的尊敬,挂衣...
-
应承戏秦腔演出习俗。指为应承贺寿、婚庆、还愿、完服(即给已亡亲人“过三年”)、贺建新居及某项事业、重要工程的庆贺演出,都可称作应承戏。应承戏的演出...
-
丧葬戏亦称“门丧戏”。秦腔演出习俗。旧时,富豪人家办丧事、过三年时,在祠堂或席棚设台,邀约戏班专门演出的悲凉伤感剧目,故名“丧葬戏”。如《诸葛亮吊...
-
客串戏秦腔演出习俗。具有一定演习才能却不以演出为生活目的的业余演员,应邀在班社正式演出剧目中担任主要角色,即称“客串戏”。“客串戏”必须是客串者最...
-
挂经戏亦称“过天桥”。秦腔演出习俗。在神会戏正日(开台第二天),戏班按当地习俗和神会性质,须演《倒腕挂经》或《目莲救母》两出剧目,因其两剧结尾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