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脚姿秦腔基本功。演员舞台表演中,站式的分解动作之一,即两脚所做的各种姿态。戏剧人物的一戳一站,都有其规定的姿态与造型。脚姿既是演员表演功力的最基...
-
王家班甘肃秦腔班社。清宣统二年(1910)由王天虎自筹资金创建于灵台县独店乡。王天虎自任班主,因箱具简陋被称为“一抬笼戏班”。主要演员均为本地人,...
-
田老四戏班甘肃秦腔班社。清宣统二年(1910)由西峰市董志塬田老四(排行第四,真名不详)组建。主要成员有须生张新米、白聪聪,花脸禄祥、寿祥,旦角张新全...
-
姬家娃戏班宁夏秦腔班社。成立于宣统三年(1911),班主姬福寿,宁夏中卫县人。幼年曾在陕西缪正红戏班学戏,学成后回到中卫自己组班演出。主要演员有姬鸣寿...
-
裴大黑戏班宁夏秦腔班社。清宣统三年(1911)裴大黑带领戏班20余人从陕西来宁夏演出,定居于宁夏。班主裴大黑(艺名,大、二净行)戏路很宽,代表剧目有《...
-
大顺舞台甘肃秦腔班社,亦称大同舞台。清宣统三年(1911)创建于平凉,社长常俊德。1926年,常俊德带部分人去庆阳,被当地“复兴里”(堂号)接收,另...
-
宝中社甘肃秦腔班社。武都县洛塘周富银组建于民国初年。前身为原建于清末民初的杨占义戏班,后被周富银霸为己有,取名宝中社。演员40余名,领班林相庆,工...
-
辛家班甘肃秦腔班社。1911年创建于华亭县安口镇,创建人辛志勤(字懋官,陕西长武人)。该戏班活动范围东至西安,南至宝鸡、凤翔、天水、陇县,西至泾源...
-
任兴社甘肃秦腔班社。董志塬秦腔主要班社之一。1912年由阳县商人任义杰组其子任仲选后期曾参与协理业务。董志塬较有成就的、被誉称为“四大班长”的杨改...
-
易俗社易俗社又称“易俗伶学社”。秦腔史上历时最长、培养人才最多、成就最大的伶学社。位于西安市北大街西一路。1912年,以李桐轩、孙仁玉等人为首的陕...
-
哈密县兰州枣秦腔剧团新疆秦腔班社。原系兰州一个戏班,民国初年辗转于哈密,其演出被博得该县知事赏识,并为其中两个最好的演员取艺名“兰州枣”和“哈密瓜”。与之齐名的...
-
镇原田家班甘肃秦腔班社。民国初年成立于镇原临泾,创建人田宝霖、田袓稷。系官办分红性质。演员净角有畅麻子、黄拐子,须生有杨盖名、常俊德,青衣有早胜红,小...
-
王大净戏班甘肃秦腔班社。1912年清水县王秉政资助下组建。班主王琪,清水县白驼乡人,社火戏班出身,工大花脸,兼演武生、老生。戏班以白驼村社火班演员为主...
-
化俗社甘肃秦腔学社。1913年春陕西关中著名秦腔青衣朱怡堂(艺名紫娃)创建于兰州,前身为“永和班先称化俗舞合,不久更名化俗社。主要演员有朱怡堂(讶...
-
长顺班陕西秦腔班社。1916年,宝鸡县甘峪乡温安正在贾德义戏班基础上创办,自任箱主兼领班,亦是该班主要须生演员。其他演员还有须生李锐、温金邦、温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