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秦腔
检索到 2515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李正民
(1912~1970)秦腔演员。工须生。陕西西安市人。小名随斗,原名正文,外号假麻子红。1924年进西安正俗社甲班学戏,后成为该社主要须生之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叶,又在关中、甘肃搭班。 -
302019-09
[ 词条 ]曾长安
曾长安(1944~)秦腔剧作家、一级编剧。陕西富平县人。曾任富平县文化局副局长、局长、党委书记等职。 -
82019-10
[ 词条 ]袁(克勤)派
一生对秦腔唱腔苦心经营,始创“袁派”唱腔而独领风骚。他是秦腔木偶唱工演员,但唱腔却能从词到曲,里外全新而独树风标。被人们尊为一派,成为人人仿学的范本,影响之大,几乎支撑起秦腔唱腔的半壁河山。袁克勤以独具一格的唱腔艺术在秦腔界独树风标而另立门派,并在社会上根基很深,影响极大,即便是业内,凡演诸如《下河东》《斩李广》《金沙滩》《斩黄袍》等以唱工为主的袁派戏,从词到曲均脱不了袁派之影响。12岁入陕西省木偶剧团从事秦腔木偶戏艺术,师从袁克勤。唱工、执杆俱优,工青衣、花旦,串演小生。嗓音圆润,唱腔优美。曾主演《三打白骨精》《三盗芭蕉扇》《嫦娥奔月》《断桥》《哪吒闹海》等数十出戏。 -
302019-09
[ 词条 ]科班
秦腔科班始于何时,因史料匮乏尚难确定。清光绪十二年(1886),临潼县魁盛班(后改华清班),招收一批学员入科训练,培养出陈雨农、阎全德、白相、赵益儿、郑香亭等著名艺术家,是西安目前见诸文字较早的科班。光绪二十八年(1902),秦腔名净李金鸣(假葫芦),在临潼新丰宋老三的经济支持下,招收60多名学生人科,培养出名演员毛金荣、余奎璧(白菜心)、毕玉堂(活周瑜)、张学真(白菜红)、王进宝、王许娃等,后来成为秦中社的主要演员1941年成立的“陕西省戏居抟修科”,专门培养秦腔艺术人才。活跃于西安地区的秦腔、二黄、京剧、豫剧等演出团体,仍采用内部附设科班办法。秦腔科班教学具有口传心授、注重舞台实践、强调戏德培养、注重基本功训练、因材施教、教学手段严厉等特点。①口传心授。 -
82019-10
[ 词条 ]板式挂号
秦腔剧种的唱腔、曲牌、铜器等,各有不同的起唱(奏)程式,究竟用怎样一种程式引出,鼓师会提前通过击奏板鼓的“点子”给“下手”做出暗示。这种开始前鼓师开出的暗示性鼓点子,便作头子。秦腔剧种的唱腔、曲牌、铜器等,各有不同的落唱(奏)程式,究竟用怎样一种程式结尾,鼓师提前会通过击奏板鼓的“点子”做出暗示。这种结束前鼓师开出的暗示性鼓点子,便叫“落头子”。 -
302019-09
[ 词条 ]掌式
秦腔《破洪州》最后武打场面,白天佐即用此手式以示交锋开始。②虎爪掌。生、净多用。五指伸直向外张开,掌心稍凹。传统戏中主将发号施令,现代戏在表示拒绝对方时也有应用。秦腔《赶坡》中王宝钏、《火焰驹》中芸香等表演中均有穿插运用。④荷叶掌。又称“柳叶掌”。拇指回拢,正对指第一骨节;食指、中指略向后题,无名指、小指则向手;L、罪拢,掌心稍凹。此系旦角用手式。 -
82019-10
[ 词条 ]王镇江
王镇江(1939~ )秦腔演员。主工二净,兼演武生并擅司鼓。甘肃兰州市人。8岁入一豫剧私家班学戏,拜彭安民、曹福成为师,后成为兰州工人剧团的正式演员。 -
302019-09
[ 词条 ]石新民
(1921-1953)秦腔演员。工须生。甘肃西和县人。7岁入甘谷“三盛社”,拜马五爷为师,先工旦,后易须生。体形姣好,细高个,眼睛大而圆,明亮富有神采,扮出相来,英俊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