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秦腔
检索到 2515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光盛班
宁夏秦腔班社,亦称葫芦班。1918年朔方道尹陈必淮为其母做寿,派人将该班从陕西接到宁夏演出。 -
302019-09
[ 词条 ]岳钟华
(1898~1954)秦腔演员。工小生。陕西,后落户甘肃。早年丧父,父岳辱胜是著名的武须生。师从姐夫李夺山(十二红)学艺。 -
302019-09
[ 词条 ]王宝山
王宝山(1881~1935)秦腔演员、导演。初工小生,后改须生,偶尔亦演架子花脸。又名延盛子。陕西兴平县人。自幼家境贫寒,后流落甘肃。清光绪末年入大盛班学艺。12岁时,随大盛班到青海西宁。 -
302019-09
[ 词条 ]经、灯、会、戏
秦腔演出习俗。“经”指“诵经”。在戏班演出四天会戏期间,会首要请十多名和尚道士为“神”念四昼夜经文。“灯”指“灯会”,会戏期间的二十七、二十八日夜晚,庙会举办两天盛大灯会;“会”指“会资”。 -
302019-09
[ 词条 ]马前泼水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朱买臣休妻》等。须生、正旦、丑唱做戏。事出明人《烂柯山》《渔樵记》传奇。甘肃名旦关雪亭代表剧目之一。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程海清口述抄录本,甘肃靖远清嘉庆古钟有铸目。 -
82019-10
[ 词条 ]马(平民)派
马平民饰《香女》之任柳氏(易俗社提供)马(平民)派表演马平民的演技既吸收秦腔的传统,也有自己的创造,还有对其他剧种的吸收,形成了他自己独有的丑角艺术风格。其神韵酷似相声大师侯宝林,可谓“我本无心说笑话,却是笑意逼人来”,堪为二十世纪秦腔丑行之冠,至今尚无人出其右者。曾有打油诗三句半赞曰:“大号马和亭(和亭为马之号),痩得像活龙,玩意台上见,全能!”秦腔演员,工丑。1927年生。陕西蓝田县人。10岁考入西安易俗社,先习小生,后改工文丑,师承马平民、袁乃中。在现代戏《红梅岭》中扮演的王进财,个性鲜明而生动,参加秦腔电影艺术片的拍摄,并扮演周仁祥一角。也常在当地报刊发表传记、评介文章等,另有《秦腔名演员传记》一稿待刊。1989年退休后专志研究秦腔艺术和易俗社。曾任西安易俗社副社长。 -
82019-10
[ 词条 ]《碧游宫》
《碧游宫》秦腔传统本戏。别名《诛仙阵》《三闯碧游宫》等。生、净、旦唱打并重。事出《封神演义》第七十二至七十八回。甘肃罗树德、陈明德、福庆子、唐华、耿忠义代表剧目之一。甘肃省西和县秦剧团演出《碧游宫》剧照(孟云提供)今存版本 现有多种版本存世,山西、河南、河北、云南等省梆子戏有同目,有甘肃靖远清嘉庆古钟铸目;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程海青、华天堂口述秦腔抄录本;山东省艺术研究所藏丁宪文口述山东梆子抄录本 -
302019-09
[ 词条 ]《双出五关》
秦腔传统套本戏。即将殷商黄飞虎《反五关》和三国汉将关羽《出五关》两剧套本演出。过去在甘肃、西府甚为流行。清末民初,甘肃各路秦腔常演。清咸、光时的三元官、福庆子、陈明德及民初的唐华、秦鸿德、李炳南、陈基来、盛三德等陇上名宿皆以此剧而享誉。《出五关》别名《千里走单骑》《过关斩将》。“套本戏”既是“对台”竞技的产物,同时也是秦腔艺人别出心裁的创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甘肃秦腔名家差不多都有过这种经历,被誉为“十二红”的李夺山,就曾在武威“对台”竞技失利,由此激发他“悬梁刺股,晨夕不休”的苦练精神,最终成为煊赫陇上秦坛的生行翘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