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秦腔
检索到 2516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经、灯、会、戏
秦腔演出习俗。“经”指“诵经”。在戏班演出四天会戏期间,会首要请十多名和尚道士为“神”念四昼夜经文。“灯”指“灯会”,会戏期间的二十七、二十八日夜晚,庙会举办两天盛大灯会;“会”指“会资”。 -
302019-09
[ 词条 ]马前泼水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朱买臣休妻》等。须生、正旦、丑唱做戏。事出明人《烂柯山》《渔樵记》传奇。甘肃名旦关雪亭代表剧目之一。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程海清口述抄录本,甘肃靖远清嘉庆古钟有铸目。 -
82019-10
[ 词条 ]《黄花山》
《黄花山》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太师回朝》《闻仲下山》《红下山》《大回朝》《陈十策》《闻仲骂纣》等。含折子戏《大回朝》。前部以净角唱工为主,后部以武打表演为主。今存版本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秦腔抄录本,山西梆子、上党梆子、蒲州梆子、河北梆子及豫剧有同目,河北省艺术研究所藏张富贵口述河北梆子抄录本。 -
82019-10
[ 词条 ]尚友社
陕西秦腔班社。1945年由刘光华、骆彦芳、郭育中等组建于三原。刘光华任社长,王伯谋任董事长,何振中任理事长。成立初,除招回原集义社艺术骨干之外,还先后聘请了一些著名演员加盟。秦腔名家孟遏云、大麻子、任哲中、李爱琴、肖若兰、余巧云、宁秀云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都曾在该社做过短期演出。1971年“文化大革命”中与易俗社合并为西安市秦腔一团,联合演出了《西安事变》《智取威虎山》《于无声处》等剧。1979年,易名“西安市秦腔一团”。 -
302019-09
[ 词条 ]搜门
秦腔传统表演程式。舞台表演“套数”之一。剧中人物先后走向上、下场门向内观望,或表示焦急等待另一人物到来,或表示寻找、警觉与防范,以及踌躇、忧虑、苦思等情绪的舞蹈性表演。秦腔《五台会兄》中,五郎杨延昭酒醉回山,忽闻寺院有战马嘶鸣,急紧向上、下场门内张望捜寻,表示警觉即采用此表演。单搜门与“双捜门”相对。凡台上由一人做“捜门”表演的,无论紧、慢,皆属“单捜门”。秦腔《走雪》之曹玉莲、《五台会兄》之杨延昭的“捜门”表演即是。双搜门与“单捜门”相对。凡台上由二人同时做“捜门”对称表演的,无论紧、慢,皆属“双捜门”。秦腔《五台会兄》之五郎杨延昭,在回答六郎杨延景盘诘的演唱中,道出自己的真实姓名后,似觉失口,二人同时向上、下场门内观望捜寻,然后以同样动作相互交叉再向另一门观望捜寻的表演即是。 -
82019-10
[ 词条 ]角色制
这种角色分配和兼演体制,实属“名角扛旗,底包不余”的秦腔江湖班建制典型。 -
82019-10
[ 词条 ]《龙源》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欧阳明编剧。导演欧阳明,作曲崔炳元,唱腔设计王笃,舞美马连庆。张兰秦、张小琴等主演。2000年兰州市秦剧团首演。 -
82019-10
[ 词条 ]云亭纪念堂
剧场为自治区秦腔剧团专用演出场地,来自北京、上海及兄弟省、市、自治区的戏曲团体也多在此演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