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秦腔
检索到 2515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帽翅功
秦腔借助服饰表演技艺的一种。用头部、颈功,操纵两只帽翅做不同的闪动,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一种技巧。通常用于戴“纱帽”的男性角色。尤其戏中七品县官一类人物,当遇到难题,或度思良策时,都要进行帽翅表演。 -
302019-09
[ 词条 ]拉架子
秦腔传统表演程式。京剧称“起霸”。秦腔言“拉”,与“表演”同义,实指“架子功”基本动作组含的程式舞蹈“套数”表演。秦腔《双背鞭》王明芳与王麒出场即为“拉架子”表演。四人架子即两人一组分由上、下场门同时出场“拉架子”。其动作方式与“单人架子”同,只是动作部位形成对称。 -
82019-10
[ 词条 ]张(润润子)派
润润子是继魏长生之后最优秀的秦腔表演艺术家之一。本姓张,行五,人称张老五,西安市人。幼年生活艰苦,入玉盛班学小生,出科后即在该班演戏,后又搭庆泰班,改学须生、纱帽、道袍、靠把。足见张派艺术的造诣之高和影响之大,从这个意义上讲,润润子实属继往开来的一代秦腔表演艺术家。陆顺子原名高步云,陕西西安市人。润润子为陆顺子的舅父,其所演的《祭灵》《赵德胜带箭》等戏,即得乃舅真传。 -
82019-10
[ 词条 ]奠酒戏
秦腔演出习俗。庙会首场戏(即“挂灯戏”)或正会晚场戏开演前祭奠神祇的一种仪式性演出活动。有“大奠酒和“小奠酒”之分,“大奠酒”也称“双串奠酒”。无固定剧本,以程式表演为主。 -
82019-10
[ 词条 ]关中八一剧团
陕甘宁边区秦腔演出团体,兼演眉户、歌舞等。1943年春,因中共陕西省委与关中地委合并为关中地委,八一剧团与关中剧团相应并为关中八一剧团,隶属关中地委领导。 -
82019-10
[ 词条 ]赵二
赵二(1861~1902)清同治时期秦腔演员。真名不详。甘肃秦安县陇城人。少年时期以旦角享有盛名,因其长躯广颡,脸面微黝,有“黑牡丹”之美誉。后专工文武老生,兼演大净。以台容身架见长。 -
82019-10
[ 词条 ]青苗戏
秦腔演出习俗。各地村民为田间青苗庄农丰收兴旺敬祭神灵而筹演的戏,统称“青苗戏”。青苗戏大都由“青苗会”或“羊头会”牵头,按不同节令负责组织不同的酬神演出活动。 -
82019-10
[ 词条 ]《大河情》
秦腔现代本戏。王建平、张万红编剧。唱做打并重。2006年甘肃省秦剧团首演。导演陈薪伊、石宏图,音乐设计吴复兴、王激、孙铁民,舞美设计王晶。谭建勋、左育强、苏凤丽、郭金芳等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