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秦腔
检索到 2515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
秦腔 吐字为正确表达字音,秦腔演唱对每一个字音的吐放,必须经历出字、归韵、收声几个步骤,即吐放字头、字腹、字尾一个完整过程。①出字,即吐出字头,即字的声母。准确地吐出字头,是达到字音纯正、饱满清晰的基础。秦腔的归韵还存在另一含义,即演唱一些为舒缓的唱腔时,其拖腔要求必须归入特定音韵之中,如生旦演唱[慢板]之拖腔,须归入“安an”韵;演唱彩腔,须归人“咦i”韵;净行之犟音也须归人“咦i韵,拖腔则允许归入“ -
182019-11
[ 图片 ]甘肃
秦腔 郗派创始人郗德育 -
82019-10
[ 词条 ]
秦腔 图书秦腔方面的图书有工具书、论著、人物传记、曲谱、剧本集等。与秦腔有关的最早剧本,是明代万历时期南戏传奇抄本《钵中莲》中用[西秦腔二犯]演唱的第十四出《补缸》。1949年后,有关秦腔图书从刊行秦腔剧本开始转向对演员的评赞,如《西京梨园选秀集》,后又有对秦腔音乐、演员表演、秦腔乐器演奏技法的普及和探讨,陆续出版有《秦腔音乐》《乐学通论》《秦腔板胡入门》《秦腔艺人考略》《何振中谈旦角表演艺术》《秦腔板胡简明教材》《秦腔打击乐》《秦腔音乐唱板浅释》等。影响较大的有《秦腔剧目初考》《秦腔史稿》《艺苑英华》《秦剧名家声腔选析》《甘肃秦腔唱论》《论梆子腔》《秦腔音乐概论》《中国梆子戏剧目大辞典》《秦腔大辞典》《孙仁玉研究资料》《范紫东研究资料》《秦腔表导演艺术》《秦腔音乐分析——论秦腔传统曲调及其发展》《秦腔音乐欣赏漫谈》《秦腔语音讲座》《秦腔艺术论》《艺苑漫笔》《秦腔清谈》《梨园情思》《艺坛耕耘录》《中国秦腔》《品味秦腔》《问根秦腔》等。 -
92019-10
[ 词条 ]
秦腔 电影秦腔电影的摄制始于1958年。第一部秦腔影片是1958年5月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彩色秦腔艺术片《火焰驹》。由陕西省秦腔影剧团创作组根据清代剧作家李十三遗著改编而成。1960年3月,西安电影制片厂又将范紫东创作的秦腔《三滴血》,经集体改编后摄制成秦腔舞台艺术片。这是一部全新的秦腔影片,从剧本到表演,从角色到扮相,摆脱了传统秦腔固有的模式,在强调写实手法和电影镜头语言等方面进行了较大革新。2010年由陕西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西安曲江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西安曲江秦腔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视袭锦天影视策划中心、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联合出品的秦腔电影《寒窑记》,使传统的经典秦腔艺术与现代光影手法得到完美结合截止到2013年底,共拍摄了10部秦腔电影。秦腔数字电影《周仁回府》剧照(王正强提供) -
82019-10
[ 词条 ]《
秦腔 清谈》秦腔演员表演论集。杨文颖著。1999年10月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作者从艺50余年,对亲历、亲睹、亲闻的二十世纪二十多位著名秦腔演员的艺术风采、代表剧目、生活经历及其鲜为人知的轶事隐情,做出深情的回望与返顾,对一些秦腔理论与艺术实践的深层思考,也不乏独立见解。 -
82019-10
[ 词条 ]《
秦腔 图书》秦腔论著。李桐轩著。成书于1913年。曾连载于《易俗白话杂志》,1917年陕西易俗社印行。是易俗社剧目建设的理论指导专著。作者本着“推其陈,出其新”的思想,对晚清活跃在舞台上的340多种秦腔剧目,逐个进行了研究、探讨,并以“当以影响人心为断”的标准,将其分为可去、可取、可改三大类。各类中又具体分若干条。是易俗社秦腔艺术改革与剧目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 -
92019-10
[ 词条 ]
秦腔 文物有关秦腔的历史文化遗产内容相当丰富,数量十分庞大,绝大部分已被列为国家级、省级文物加以保护。主要包括与秦腔历史相关的出土文物,如岩画、石像、戏俑、砖雕、铜镜等;散见于寺窟壁画中的乐舞、百戏、乐楼、题壁等;古代秦腔脸谱、木雕、刺绣戏画和版画戏画等;古代乐楼碑记、梨园会馆石碑、匾额等;古代秦腔戏衣、乐器、砌末实物遗存等;古代秦腔剧本抄本、刻本、刊本等;古代官方颁布禁演秦腔的政令、文告等;民国初年西安易俗社建社章程、报刊、创作剧本手稿原件等;延安时期文艺活动会址、场所,党的领导人对秦腔的题词、书信原件,及演出活动的照片、奖状、奖章、秦腔刊本等。西安市戏剧研究所 凤县秦腔戏箱 1875 户县西焦将村秦腔戏服 -
102019-12
[ 音频 ]
秦腔 【秦腔 曲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