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2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辛任子
辛任子(生卒年不详)秦腔旦角演员。工刀马旦和武旦。陕西西府人。又称“新润子”。清光绪年间与袁壁辉、韵娃、雷大坪均系“华庆班”之台柱。擅长踩跷,表演“华庆班”独创特技《跑马》《打秋》等,均甚出色;每唱斗台戏,必能胜过对方。民间有“新润子身带多少宝,《泗州》《降鼠》《收三霄》,《水淹金山》真好看,《跑马》《打秋》实在超”谚语,以赞美其技艺高超。 -
82019-10
[ 词条 ]齐麻子
齐麻子(1838~?)清道光、咸丰时秦腔演员。主工大净,亦精通其他行当。原籍陕西长武县。自幼在陕西跟班学艺,戏路宽,生、丑、净、旦样样都好,文武不挡,特别是净行戏,嗓音洪亮,吐字清晰,声情并茂,以情感人,备受观众赞赏。20多岁时招亲陈家,定居甘肃泾川县荔堡乡郭寨子村,因脸有天花斑痕,人称齐麻子。其子陈生贵,自幼跟其学艺,会戏400多本,人称“陈内红。”父子二人走州过县,经常来往于陕西、平凉、泾川及董志塬一带。镇原县城隍庙中秋庙会必请齐家父子,若齐麻子不能来演,会长则顺延会期,也不另请别的戏班。据说齐麻子附近村镇演“斗台戏”,两个戏班竞争十分激烈,余家戏班接连斗败,几身主要剧装已经输掉。齐意欲帮扶一把,便见余箱主,并出演徐彦昭一角。齐画完脸,穿好装,拿起水烟袋不停地抽。待前台李良道白“因此叫你们画押的画押,点首的点首”一落,就听得后台徐彦昭一声大喊:“我等不押!”此声如雷贯耳,尔后齐麻子口中浓烟霎时罩满前台,观众十分震惊,蜂拥向前,争相观看。齐麻子由此名声大振。 -
82019-10
[ 词条 ]《新华梦》
范紫东所编剧目。正生、小旦唱做工时装戏。事出《民国演义》。陕西易俗社首演。有《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十六集书录本。本剧讲述了袁世凯倒行逆施,欲借助日本人的力量,恢复帝制。为拉垅云南总督蔡锷,调其进京,明为提升,实为控制。蔡知袁已怀疑自己,遂与吉云班小凤仙厮混,以掩人耳目。袁多次捜查禁宅和小凤仙卧室,均无所获。后在小凤仙精心安排下,蔡锷男扮女装,被护送出京,回到云南。袁世凯依靠曰本,准备登基。蔡与唐继尧、李烈钧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袁惊死,称帝成为一场梦幻。 -
82019-10
[ 词条 ]《老掌柜新传》
现代本戏。燕旺才编剧。唱做并重。1985年甘肃省宁县秦剧团首。导赵志明、邱永泉,邱永泉、张秉西、窦凤琴、李宁秀、徐喜旺、何亚莉等演出。本剧讲述了农民吴老三,成为生产经营专业户后,依然以保守的封建家长制管理家庭,造成父子、兄弟、妯娌之间多种矛盾,面临家庭责任制解体,生产受到严重影响的事实,在家庭成员的帮助下,吴老三彻底抛弃封建家长制,继续带领大家生产致富,发展经济,不断前进。 -
82019-10
[ 词条 ]《颐和园》
范紫东所编秦腔剧目,分前后两本。别名《赛金花》。二净、彩旦唱做工并重。事出《清宫秘史》.及《清代十三朝演义》。陕西易俗社首演。有《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十六集书录本。本剧讲述了慈禧太后不顾国家安危,勾结李鸿章、荣禄、李莲英等人,动用海军经费,修造颐和园。户部尚书阎敬铭劝谏,被罢官。李鸿章卖国投敌,致使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携光绪皇帝逃往西安,派李鸿章为全权代表,出面与八国联军求和。李借名妓赛金花与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之关系,订《辛丑条约》,赔巨款与敌,战事方休。 -
82019-10
[ 词条 ]《雪浪花》
现代本戏。别名《边疆情》《忠魂慈泪》。王化平编剧,唱做并重。1985年乌鲁木齐市秦剧团首演。本剧讲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新疆雪浪花牛奶厂厂长方炳录缺乏改革精神,仍靠国家补贴办厂,不愿重用科技人员畜牧师凌玉和工程师江涛,生产连年亏损。后上级另派普拉德任牛奶厂党委书记兼厂长,起用凌云、江涛等科技人员,并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该厂落后面貌遂得改变。 -
82019-10
[ 词条 ]《吕四娘》
秦腔小戏。范紫东所编剧目。小生、小旦唱做戏。陕西易俗社首演。有《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十七集书录本。本剧讲述了康熙王崩,四子胤稹私改遗诏继位,大兴文字狱。明遗民吕晚村著《二百年制义名言》书,因有“尊中华,攘夷狄”诸语,使吕氏子孙及门生惨遭杀害。孙女吕四娘携母逃出,途中母殁,得举子顾宗武葬之。适捕役追至,竟误捕顾妻充军。宗武母子不忍四娘投案救媳,乃收留避难。某夜,四娘于秦淮河岸救得一被弃婴儿,察其血书,始知顾妻途中所产,遂抱回。后四娘改名入胤稹府为婢。胤稹女出嫁,四娘被遣入宫取妆奁,遇胤稹午睡,遂枭其首,报血海深仇而去。 -
82019-10
[ 词条 ]肖美鹿
肖美鹿(1954- )评论家、一级编剧。女。袓籍陕西宝鸡,生于兰州市。原名萧嫫鹿,字涵芝。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在《中国戏剧》《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解放军报》《中国艺术报》等各类报刊发表评论200余篇。有剧作《沧海千古》《三危山传说》《换亲记》,儿童剧《百合的故事》,小品《票子与儿子》等,出版文集《观剧概说》。获首届中国戏剧文学奖银奖、中国曹禺戏剧奖?评论奖提名奖、甘肃省敦煌文艺奖等奖项。曾任甘肃省戏剧家协会专职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系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戏剧家协会顾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