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9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花亭相会》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对玉环》《夜宿花亭》。小生、小旦唱做戏。含折子戏《梅篆》《花亭相会》。各路秦腔常演苏蕊娥、任哲中代表属目之一。今存版本现有多个版本存世,有清代同州清义堂梓行秦腔本、1941年西安德华书局刊行秦腔本、1941年太华纯益成书局刊行秦腔本、长安书店刊行整理秦腔本、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秦腔抄录本、甘肃省图书馆藏口述秦腔抄录本。另有《河北梆子传统剧目汇集》第三十三集收录葛文娟及刘香玉口述、张妹整理本,河北省艺术学校藏谷剑东整理本等。剧情简介宋时,书生高文举与张梅英自幼青梅竹马,成人后为婚。文举品学兼优,应试得中状元奸相温通慕其才,强迫入赘于相府,但文举不忘发妻梅英恩情,差人暗自送信于梅英,让其搬家来京。温通得知,暗将家书换作一纸休书。梅英接到休书,长途跋渉至京寻夫,经历千辛万苦,并卖身于温府为奴,每日清扫花园。终与高文举花亭相见,各述衷情,夫妻相认。文举将温通私改家书状告于包拯案下,经勘明,报奏皇上,将温通削职为民,文举、梅英始得团圆。代表唱段该剧有三段唱词较流行。一段为《花亭相会》一场张梅英(小旦)所唱[二六板]。唱词为:家住在县城十里南,张家庄上有家园。我的父人称张百万,我的母人称是大贤。上无兄来下无弟,单生奴家独自一。我二老与我起名讳,起名儿就叫张梅英。自幼儿配婚高文举,姑表姐妹结鸳盟。遭不幸他双亲去了世,留他在人家把书攻。高文举读书一更天,梅英添油去拨灯。高文举读书到二更天,梅英与他捧茶盅。高文举读书三更天,菱花扇儿来遮风。高文举读书到四更,梅花篆字我教成。高文举读书到五更,梅英陪伴到天明。幸喜得皇王开科选,全家人送他去上京。临行梅英我好言奉,赐予他玉环藏身中。我二老一旁千叮咛,劝教他莫做负义人。那料想龙虎榜上得高中,他一封休书到门庭。一段为高文举所唱[苦音二倒板]转[慢板二六板]。唱词为:听罢言来问罢讯,原来是恩姐找上京。我有心上前把姐认,诚恐怕温府晓其情。放心不下我两廊瞧望,静静悄悄无人声。走上前来忙跪定,把恩姐不住口内称。一段为高文举所唱[苦首二六板]。唱词为:恩姐打的眼花了,连两个草字认不清。我不见拜字念上字,上复琢州范阳人。张老汉张老婆听我说,文举你家把书攻,—样儿女两看承。如今文举身荣贵,把你家女儿另许给人。是何人将我的家书改,害得我姐弟夫妻不相逢。陕西淳化县人民剧团演出《花亭相会》剧照(孟云提供) -
302019-09
[ 词条 ]《百花山.
甘肃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张四姐下凡》。武生、武旦唱打并重。现存版本有甘肃省图书馆藏丁希贵、罗子平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王母之女四神姑,下凡游百花山,遇金童变作樵夫的崔文瑞,两人相爱,同至逍遥庄成亲,并施神法搬来宋王金銮宝殿。仁宗命杨文广挂帅同包公往逍遥庄平妖,均被神姑捉住。天兵天将临凡,亦被神姑收入装仙袋。王母请来孙悟空才将神姑擒上天庭。 -
302019-09
[ 词条 ]收五鼠
甘肃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别名《真假老包》《五鼠闹东京》《刘成金打壶》。小生、小旦、净武打唱做戏。事出《包公奇案》。现存版本有甘肃省图书馆喊田养公清光绪年间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宋仁宗时,虚空山鼠精作乱,变作书生施俊,骗淫施妻,施俊赴考归来,真假不分,告于公堂。众鼠精分别变成县令、丞相、包公、仁宗,闹得满朝不安。包公请来观音及众天将均不能降伏。后,如来放出玉面猫,擒获众鼠精。 -
302019-09
[ 词条 ]《八件衣》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绣鞋记》《对绣鞋》。小生、小旦、小丑、须生、大净唱做戏。含折子戏《哄堂》(别名《对绣鞋》),各路秦腔常演。陆顺子、和家彦、康正绪、郗德育、李夺山、温警学代表剧目之一。今存版本 现有多个版本存世,有民国时期西安同兴书局梓行秦腔本、1948年西安德华书局刊行秦腔本、《陕西传统剧目汇编腔》第二集书录本、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清代秦腔存抄本、甘肃省图书馆藏秦腔抄录本。另有中路梆子抄录本、中路梆子本等。甘肃省秦剧团演出《八件衣》剧照(孟云提供)剧情简介:书生张成裕,赴京应试,前往舅父杜九成家借贷,九成嘱其女秀英包几件成衣付张去当。秀英对张有意,在所包八件衣衫之中夹入积蓄十两白银和一只绣鞋,以示情意。成裕不知衣内银两绣鞋之事,将其提于典当。恰遇富户马鸿夜晚失盗,县衙都头白石岗见成裕典当之包内有银两且又讨价甚少,诬为当当不明而缉拿。县官杨廉即以盗物杀人罪将其拷打致死,弃之荒郊。秀英闻知公堂鸣冤,杨知县审问,秀英背诉衣物绣鞋色样,均一一相符,后愤而自杀。秀英死后面诉阎君,判官夜审其事,案情为夜宿神庙之乞儿仁义听去,知凶犯为白石岗。仁义于郊外救得成裕,偕成裕至开封府包拯堂前告状,得以申冤。杜秀英借尸还魂,亦与张成裕婚配。代表唱段 《哄堂》杨廉(须生)所唱[慢板]转[二六板]唱腔较流行。唱词为:我杨廉自幼儿曾把书念,昼夜间身不眠苦读圣贤。盼只盼皇王爷开了科选,辞别了全家人我上京求官。进贡院我先把号房占,作几篇文章显才能。监场的老师捧上殿,御笔钦点效用三年。三年效用未坐满,又命我原升堂前做知县官。上任来我审过无头命案,百姓们个个呼青天。送来了万民衣万民伞,清字匾高悬公堂前。马鸿报来案一件,白石岗拿来一生员。张成裕上堂言不变,四十板拷死在堂前。我只说打死人命官有险,白石岗与我巧一言。他言说打死歹人无证件,将尸首扔在荒郊滩。我正在二堂批文卷,忽听得堂鼓响连天。我当是何人把冤喊,杜家的满门来喊冤。杜秀英女子好大胆,执钢刀自刎公堂前。我正在后堂纳闷间,包相爷的白牌到此间,早去一步还罢了,迟去一步命难全。白石岗一声唤,老爷把话说心间。一家犯人住官店,一家犯人用绳拴。催动了坐马莫怠慢,大声哭奔在开封府堂前。音像资料 2004年甘肃百通影视发展有限公司录制甘肃省秦剧团谭建勋主演的该剧光碟并出版发行。 -
302019-09
[ 词条 ]铡八王子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胭粉计》《司马庄》《绣龙袍》。须生、正旦、大净唱做戏。含折子戏《包公装鬼》。事出《包公奇案》。各路秦腔常演。现存版本有甘肃省图书馆藏口述秦腔抄录本;长安书店刊行王淡如、张浩整理本。本剧讲述了八王赵洪彦,行为不正,被贬出京,但恶性不改,在洛阳元宵玩花灯会上,强抢针工司马召之妻刘香莲,逼其成婚。又命司马召为其缝制龙袍。司马召与赵王论理,赵杀之,并火化司马召。司马召之弟司马都告于开封府尹包拯案下,经包拯勘明,将其处以铡刑。 -
302019-09
[ 词条 ]太君辞朝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长寿星》。老旦、须生唱做戏。含折子戏《太君辞朝》。事出《杨家府》鼓词。各路秦腔常演。现有多个版本存世,有《甘肃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四集收录本,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程海清口述秦腔抄录本。另有《河北梆子传统剧目汇集》第三十六集收录刘和山口述本,山西省戏剧研究所藏中路梆子抄录本。本剧讲述了杨家将相继阵亡,太君触目伤情,决意辞朝归里,宋仁宗及群臣十里长亭送别。 -
302019-09
[ 词条 ]十二寡妇征西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金山路》《杨门女将》。老旦、武旦唱做打并重。事出《杨家府演义》卷八。中路、西路秦腔常演。王玉琴代表剧目之一。今存版本现有两个版本存世,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口述秦腔抄录本、西安易俗社演出改编本。剧情简介演述天波府佘太君和穆桂英等正为镇守边关的杨宗保庆贺50寿辰。噩耗忽传,在抵抗西夏入侵中,宗保深入绝谷探道,不幸阵亡。朝廷震动,意欲求和。佘太君力抑悲痛,痛斥主和派谬见,毅然以百岁高龄挂帅,率儿媳、孙媳众女将阖家出征。两军交战,西夏王大败,退至老营,凭借天险顽守,并设计欲将宗保幼子杨文广诳进绝谷。佘太君、穆桂英根据宗保生前遗言和马童张彪所述,证实魂芦谷内确有栈道,可飞越天险,奇袭敌营,决定将计就计闯进谷去。桂英等历尽艰险,终于在识途老马的引导和采药老人的帮助下,寻到栈道,越过天险,与佘太君前后夹攻,一举获得全胜。《杨门女将》剧照代表唱段该剧由两段唱腔较流行,一段为改编本《灵堂》佘太君(老旦)所唱[苦音尖板]转[慢板][二六板]唱腔。唱词为:自杨家火塘寨把大宋归顺,为江山称得起忠烈一门。恨辽邦打战表兴兵犯境,杨家将请长缨慷慨出征。众儿郎齐奋勇冲锋陷阵,令公他提金刀勇冠三军。父子们赤胆忠心为国同效命,金沙滩拼死战鬼泣神惊。众儿女志未酬疆场饮恨,洒碧血染黄沙浩气长存。两狼山被贼兵层层围困,李陵碑碰死了我的夫君。我杨家出生入死何足论,忠心耿耿保宋民。与辽虏转战数十春,杨家的威名天下闻。以血还血申仇恨,誓御边患除祸根。哪一阵不伤我杨家将,哪一阵不死我父子兵。可怜我三代伤亡尽,单留宗保一条根。到如今宗保边关把命殒,才只落得孤寡一门我也不灰心。说什么朝廷安危当审慎,难道说老身存私心。杨家报仇报不尽,哪一阵不为江山与黎民。一段为佘太君(老旦)所唱[苦音尖板]转[慢板][二六板]唱腔。唱词为:奠罢灵这杯酒心中酸痛,谁料想白发人祭奠后生。众儿郎为国捐躯把命寝,只剩下小孙儿一脉单传继子孙。实指望展壮志把烟尘扫尽,恨敌酋施毒计你命丧边城。杨家将岂肯容敌骑纵横,中帼将经百战个个英雄。众家媳妇倶英勇,还有那大破天门阵的穆桂英。老身虽然百岁整,心雄万丈武艺精。要向宋王把命请,带领着杨门女将老老少少一个一个去出征。哪怕它高山峻岭多险境,我也要亲自挂帅督率三军驰骋援边庭。哪怕它贼兵多骁勇,不在老身眼目中。任凭他西夏王有多蛮横,我定要马踏银州为国雪耻为国报仇气才平。《杨门女将》剧照2 -
302019-09
[ 词条 ]张方平
(1921~2014)秦腔演员。工须生。陕西西安市人。11岁入甘肃平乐学社学艺, 高希中、秦鸿德、黄云亭、苏醒华等。出科后,入精诚剧团,辗转于民勤、临夏、兰州等地演出。1949年后参加兰州新光秦剧社和兰州市秦剧团,历任兰州新光社、文光社、兰州市秦剧团副团长。其艺术作风严谨,表演规矩细致。擅演剧目有《徐策跑城》《四进士》《薛刚投唐》《赵氏孤儿》《生死牌》《斩经堂》等。曾获1955年甘肃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演员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