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7 条相关资源
-
22019-10
[ 词条 ]王丕谟
王丕谟(1917~ ?)戏曲活动家。陕西省人。兰州三兴成印书馆、兰州新兰企业公司印刷厂负责人。后任兰州文化造纸厂副厂长。自幼热爱秦腔。1950年参加兰州市秦腔研究会,大力支持创办《秦剧评论》月刊,亲自担任该刊发行人。免费在其所在印书馆、印刷厂印刷《秦剧评论》两卷共11期。退休后,依然对秦腔情有独钟,积极参加各种演艺活动。 -
22019-10
[ 词条 ]薛卜五
薛卜五(?~1917)戏曲活动家。陕西耀洲人。清末拔贡生。陕西易俗社发起人之一,并推为评议、社监,负责内部管理,兼教学生文化课。被委以住社,主持一切,从延聘教师、招收学员到开创事业等事宜,均由他操持。对学生要求极严,凡有罢课停课者,重笞不贷,甲、乙两班学生之所以品学皆优,与其严格管理和教育有很大关系。1914年还专往苏州、上海购置戏箱,使该社演出阵容焕然一新。1916年又与李桐轩被选为名誉社长。有评曰:无薛卜五,易俗社不能成立。1917年奉胡笠僧之命赴富平筹款,不幸中途遇害身亡。 -
22019-10
[ 词条 ]惠春波
惠春波(1883~1942)戏曲活动家。陕西西安市人。号象贤。早年与张凤翙等响应辛亥革命,在陕西起义后任陕西省混成旅旅长、省财政厅厅长、省警察厅厅长等职。1914年,创办榛苓社科班,自任社长并招收学员,开设文化课,聘陕西名士为教员,李云亭、梁箴、刘立杰、聂金铭、张寿全、曾鉴堂等为教练,先后培养出须生和家彦、肖顺和、穆九龄,旦角何振中、常春燕、马振华,生角雷士奎、颜春苓等。1929年关中荒旱,亲率剧社奔波演出,仍难以为继,加上何振中又被三意社邀去,1930年被迫停办。之后从事教育工作,直至1942年病逝。 -
32019-10
[ 词条 ]平安儿
(生卒年不详)清光绪时期秦腔演员。工正旦,兼演花衫。陕西蒲城人。光绪初年习同州梆子,擅演剧目有《崔子試齐君》《乌龙院》《审录》《捡柴》《孟姜女》《李亚仙》《挂画》《打路》《曰月图》《红灯记》等。王绍猷作诗赞曰:“雨后春笋,风前梨花,清柔流丽,疾2到家。” -
22019-10
[ 词条 ]许希稷
许希稷(1940~ )舞台美术家。舞美设计师。上海人。1964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1985年调浙江省越剧院担任舞台美术设计师。曾为秦腔、陳剧、越剧等30余个剧目进行舞美设计。系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员、甘肃戏剧家协会会员、甘肃美术家协会会员。 -
22019-10
[ 词条 ]张新怀
张新怀(1955~)戏曲教育家、高级讲师。陕西扶风县人。1973年考入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修板胡专业,毕业后留校执教。1980年调陕西省艺术学校。先后为秦腔《巴山秀才》《狱卒平冤》《姐妹皇后》《怒斩皇太子》《明殿堂》《杀宫》《吊孝》《三上桥》等剧目,以及三集秦腔电视艺术片《游西湖》等作品作曲;与他人合作的新编历史秦剧《西域情》作曲和配器,并获文化部“文华奖”。此外,其音乐作品二胡协奏曲《黄土情》《乡音》《高原节日》等也均获奖。 -
32019-10
[ 词条 ]李小锋
(1965~)秦腔演员。主工文武小生。陕西临潼县人。1980年考入陕西省戏曲学校。1987年毕业后,分配到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实验剧团,现为青年团副团长。1994年拜京剧表演艺术家叶少兰为师后,艺技大进。曾赴芬兰、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地区演出,也多次举办“个人专场”。其唱功酣畅淋漓,声韵独具。先后在《白逼宫》《打柴劝弟》《花亭相会》《盘肠战》《清水衙门糊涂官》《西湖遗恨》《屠夫状元》《寇准升堂》《四郎探母坐宫》等剧目中担任主角。整理出版《白逼宫》《周仁回府》等主演剧目VCD光盘十余张。并有《我演汉献帝》等论文发表和专著《美的断想》出版。系“梅花奖”获得者,陕西省“三五”人才、省“新长征突击手”。1997年和2001年被陕西省文化厅、省文联分别授予“青年表演艺术家”和“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现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李小锋饰《花亭相会》之高文举(戏曲研究院提供) -
22019-10
[ 词条 ]慕百锁
慕百锁(1934~)舞台美术家。陕西三原县人。1959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后一直从事舞台美术教育工作,为中央戏剧学院副教授。其设计风格清新宜人,格调素雅。多年来经常与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合作,并为其秦腔剧目担任舞美设计,是《杨贵妃》的舞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