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6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调门
调门亦称“定调”。文场乐器按演员嗓音高低确定为其伴奏的音高标准。秦腔以笛子为定调乐器。根据演员嗓子音域,秦腔通常选用三眼调、硬三眼调和软三眼调3种调门。清末民国初年,秦腔艺人选择用硬三眼调为其调门者极为普遍,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又多以三眼调为调门,五十年代以后,除个别嗓音较高的演员仍沿用此调门外,绝大多数演员则定软三眼调。①三眼调。即正工调,相当于现代的G调。即吹笛手抬右手食指(即笛子的第三眼),所发的音便是三眼调的“5”,定板胡外弦的空弦弦音、二胡内弦的空弦弦音、三弦中弦的空弦弦音;然后再抬左手食指(即笛子第六眼,左手第三眼),所发的音便是三眼调的“1”,定板胡内弦的空弦弦音、三弦外弦的空弦弦音;如果吹笛手六指齐按,由笛子筒音发出的音,即为三眼调的“2”,可定二胡外弦的空弦弦音。②硬三眼调。即工半调,相当于现代的降A调。③软三眼调。即软工调,相当于现代的F调。 -
82019-10
[ 词条 ]笛子笙管曲牌
笛子或唢呐(海笛)吹奏的曲牌。这两类秦腔曲牌,主要用于传统戏中神道人物行云和上下场。如玉帝上场,吹奏唢呐曲牌[一起清霄]或笙管曲牌[万仙丛叶],下场则吹奏笛子曲牌[迎客仙];五福上场吹奏唢呐曲牌[干板点绛唇],起行奏[慢道],行云奏[光闪闪]或[喜滋滋],赐福奏[全福粉蝶],下场奏[百尾];《刘海撒金钱》中刘海上场,唢呐吹奏[连云起驾],起行用[上逍遥],下场用[下逍遥],撒钱则吹奏[一起清霄];《八仙过海》上场笛子奏[散云仙],过海奏[万天钟][五张条子];《七箭书》赵公明上场奏[进道];《天官赐福》天官上场在灯口奏[点绛唇],起行时奏[赏宫花],赐福时则奏[干板点绛唇]或者[江儿水]。神道戏中打扫、降香笛子吹奏[迎仙客][傍妆台][小开门]等,笙管吹奏[到春来][金钱柳][出山马]等。 -
82019-10
[ 词条 ]《金城关》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樊立英编剧。须生、小生、小旦、净角唱做戏。事出《明太袓实录》、甘肃《皋兰县志》。兰州市秦剧团首演。本剧讲述了明洪武末年,茶货走私泛滥,边民受害。蒙古番王差女金玲进京面君,帝命駙马欧阳伦查办?欧阳剩几营私,走私茶货,金玲告发,文州河桥巡检司田文华依法将茶充官,欧阳因大闹公堂而被收监。欧阳伦妻安庆公主从临潼赶至文州,保释欧阳。欧阳出狱后,勾结歹徒,欲置田文华于死地,金玲进京请来洪武圣旨,欧阳伦终被处死。 -
82019-10
[ 词条 ]王仲华
王仲华 (1923~1989)秦腔演员。主工二花脸。1923年生。陕西咸阳市人。13岁入陕西易俗社学艺,师承李可易。功底厚实,表演精细火爆,尤善表现勇猛耿直和粗中有细的角色。擅演剧目有《三闯辕门》《荆轲刺秦》《雁荡山》《黑旋风李逵》等。1956年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获演员二等奖。 -
82019-10
[ 词条 ]《暮色西凉》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岳永进编剧。生、净、旦唱做戏。甘肃省武威市天马艺术剧院首演。安玮导演,刘建社作曲,高艳丽、李小军、李明星、胡建龙等演出。本剧讲述了晋末,十六国战乱终于渐趋一统。北凉沮渠蒙逊率雄兵五万欲灭西凉。为了加快西凉的灭亡,他与张掖太守沮渠广宗设计献出张掖城,诈降西凉,欲挑起西凉王李歆和尹夫人之间的矛盾,达到他迎娶尹夫人进姑臧(武威),进而彻底结束凉州战乱和一统河西的目的。 -
82019-10
[ 词条 ]《万紫千红古长安》
焦文彬著。1989年12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系统全面地记述了清代乾隆嘉庆年间西安秦腔的盛况。内容包括剧种与流派、班社与艺人、作家与作品、剧场与演出、评论及其他5部分。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观点鲜明,共引用当时第一手资料达500余条。其中不少内容都是首次与读者见面,如陕甘两省白莲教活动中演唱秦腔并用秦腔宣传教义、王筠观剧诗词、《秦云撷英小谱》作者严长明的有关资料等。 -
82019-10
[ 词条 ]《檀道济》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张旭明、刘更生编剧。别名《凯旋图》。须生为主唱做戏。事出《宋书檀道济传》。西藏秦剧团首演。本剧讲述了南朝宋帝刘义隆,听信大司徒徐羨之谏,欲与北魏主和,自让洛阳于北魏。大将檀道济与史官王彦丞力主抗敌,舌战徐羨之、黄眉等奸党,宋帝服,命檀道济为帅,黄眉押粮,出兵御敌。首战告捷,欲乘胜进击,不料黄眉扣压军粮,致全军驻营不前。檀命刘魁催饷,被黄眉药酒谋害。北魏乘机围困檀营,檀以“唱筹量沙”计暂退魏兵。适王彦丞动员百姓,助粮5000石运至,军势大振,大败魏兵,洛阳百姓夹道欢迎凯旋。 -
82019-10
[ 词条 ]丹凤县花庙戏楼
陕西古戏楼。位于丹凤县花庙城船帮会馆内,坐南向北。始建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后多经修葺。硬山顶,灰色筒瓦覆盖,分上下两层,八角起翘,平板枋上书“秦镜楼”三字。栏额枋上镶匾额一面,书“和声鸣盛”四字。台面呈品字形,台基高2.3米,台面宽7.1米,进深5米。东西两侧设有附台,宽6.25米,进深5米。附台两边山墙高出屋檐,后墙山门通过台下,可进入院内观戏。戏楼后背即是“明王宫”正门,上刻楹联,左为“继夏禹称王福庇九江”,右为“后元夷受封德昭千古”。每年农历六月初六逢会演戏,前台广场可容纳近万人。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