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6 条相关资源
-
32019-10
[ 词条 ]王根才
(1940 ~)秦腔演员。主工文武小生。陕西西安市人。早年考入西安易俗社,师从孟广华、李可易、张新华以及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小春等。传统功底深厚,嗓首明売清澈,允文允武,各具特色。常演《岳云》之岳云,《岳母刺字》之岳飞,《杀狗劝妻》之曹庄,《打柴劝弟》之陈勋,《大回荆州》之赵云、周瑜,以及现代戏《万水千山》之王德强、《八一风暴》之雷鸣等。尤以《哪吒闹海》之哪吒一角最享盛名,并得“活哪吒”之誉。曾多次获得省级表演大奖。所导演的《水淹泗州》一剧,获2003年优秀导演奖。王根才饰《乾元山》之哪吒(易俗社提供) -
22019-10
[ 词条 ]李锦航
李锦航(1967~)戏曲教育家、高级讲师。女。陕西西安市人。主工正旦,兼演小旦。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学习声乐,曾得到白秉权、冯健雪和上海音乐学院歌唱家周晓燕、刘正的指点。后为陕西省艺术学校教师。其嗓音圆润委婉,行腔自然流畅,尤其唱法上,糅进民歌的发声方法,使自己的秦腔演唱显辱清新脱俗、含蓄幽静、吞吐收放分外娴雅。曾在众多剧目中,塑造秦香莲、李艳妃、岳母、田夫人、崔秀英、韩英等不同行当的舞台艺术形象,尤其《斩秦英》之银屏公主、《杀仇》之尤庚娘、《探窑》之王宝钏,以及现代戏《红灯记》之李铁梅等,都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
22019-10
[ 词条 ]马凌元
马凌元(1937~)秦腔音乐理论家、教育家、高级讲师。陕西米脂县人。1946年参加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1949年随团并入西北戏曲研究院。曾拜师秦腔音乐家荆永福、朱宝嘉学打击乐。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长期任司鼓与击乐设计,后调陕西省艺术学校任教。其偏重对秦腔击乐的理论研究,与慕家璧合作出版《秦腔打击乐谱》,撰写有《秦腔击乐谱简编》《秦腔唢呐曲牌击乐演奏谱》《秦腔击乐记谱规范初探》等。 -
22019-10
[ 词条 ]刘亘天
刘亘天(1932~)戏曲教育家、高级讲师。陕西西安市人。1944年进西安上林剧院学艺。后又转学于西安晓钟戏剧学校。在封至模、刘毓中、李可易指导下,曾主演过上百本戏,如《杀庙》《赵氏孤儿》等。1970年调陕西省艺术学校,从事秦腔艺术教学工作。先后加工整理了老生戏《卖画劈门》,须生戏《杀庙》《卖酒》《烙碗计》等,并完成了导演札记。1956年获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演员二等奖。 -
22019-10
[ 词条 ]岳长中
岳长中(1931~1996)戏曲教育家、高级讲师。甘肃榆中县人。13岁入兰州长城剧团学艺,出师后曾在兰州文化社、福利社、甘肃省秦剧团、兰州工人居吡、定西地区秦剧团、甘南藏族自治州秦剧团等单位担任演员、导演、艺委会主任、剧务组长等。演出剧目主要有《走麦城》《路安州》《太和城》等。1960年所排导之《烈火红山》获甘肃省现代戏汇演导演奖。后调甘肃省艺术学校任教。 -
22019-10
[ 词条 ]成怀学
成怀学(1930~)戏曲教育家、高级讲师。陕西西安人。11岁考入陕西省戏剧专修班学艺。毕业后曾在上林社剧院、光武剧团任演员兼教练。1949年后参加兰州新光社(后并为兰州市秦剧团),任导演兼剧务科长。曾以《洞庭英雄》《白蛇传》《白玉楼》等戏分获1956年、1957年甘肃省和兰州市汇演导演二等奖。1957年调兰州市戏曲学校,担任教务科长兼秦剧班班主任。1959年获秦剧教学革新创造一等奖并出席甘肃省群英会。1965年入中央戏剧学院进修。省、市戏校合并后任话剧班班主任兼导演。后又在甘肃省陇剧团任学员队队长兼导演。1979年调入甘肃省艺术学校,任教务科长兼秦剧教师。 -
22019-10
[ 词条 ]袁兆瑞
袁兆瑞(1934~ )秦腔活动家、票友。陕西西安市人。出身于梨园世家,其父袁克勤是著名的秦腔唱功演员。受其影响,少时在陕西易俗社坐科学艺。1949年随军进疆,从事生产建设兵团农场的踏勘规划工作期间,组建秦腔业余剧团,并得王震将军表扬。艺术上承袭乃父之遗风,《下河东》之“五十六哭”,《斩李广》之“七十二个再不能”等大段演唱,有袁(克勤)派之醇韵;并以饰《穷人恨》之老财主、《小二黑结婚》之三仙姑、《高玉宝》之保长名噪一时。1956年以《梁秋燕》一剧获奖。1982年,转业定居边城,全身心投入秦腔艺术事业,创办西北振兴秦腔研讨委员会,被推举为主席。后被新中剧院、猛进剧团聘为特别顾问,又成立乌鲁木齐秦腔联谊会。倾其一生积蓄购置戏箱,经常巡演于广场、农村、部队、工矿,共演出数千场,观众达数十万人次。该联谊会是新疆最具实力和社会影响力的编外剧团。 -
22019-10
[ 词条 ]梁鸣歧
梁鸣歧(1927~2001)台湾秦腔活动家。陕西铜川县人。1946年毕业于国立蒲城中学。同年考入东南国防医学院,1949年随校迁居台湾。毕业后历任中尉军医,少校军医等。1971年退伍,在台中县自开诊所。1992年退休闲居。自幼对秦腔情有独钟,不仅能拉善唱,而且热心公益事业。曾于1982年联络在台陕西籍各界人士,组建“台湾秦腔自乐班”,并数届连任该班主任,使秦腔艺术在宝岛得以弘扬光大。1991年、1996年,两度组团访问故里,开展海峡两岸秦腔交流联谊活动,并与陕西省、西安市属秦腔团体,省艺术学校及专家、学者,建立融洽的艺术交流关系,为“发扬袓国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做了大量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