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9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秦王剑》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曹冠敏编剧。 别名《嬴政与如姬》。生、净唱做戏。事出刘亚洲 短篇《秦宫月》。1983年陕西省渭南地区秦腔一 团首演。本剧讲述了公元前228年,秦伐赵受 阻,秦王嬴政遣李信率兵增援,次子无忌自请为 先锋。翌日,无忌误卯抗命,李信令处黥刑。秦王 秉公执法,对其子依法惩处。 -
82019-10
[ 词条 ]《破郢城》
《破郢城》秦腔传统本戏。别名《破郢都》《点女兵》《反昭关》《伐楚国》《鞭槌楚王尸》等。武生、老生、武旦唱做戏。事出《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五回。现存版本有甘肃省图书馆藏曹洪有口述秦腔抄录本和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甘清荣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伍员为报父兄之仇,与吴王请兵伐楚,吴王命孙武子出征,孙请女兵三千,以吴王爱姬为首。姬不受军纪,孙武依令斩之。兵至楚境,一战告捷,攻破郢都,楚昭王败逃。伍员入昭关时,平王已死,伍员于湖底掘开平王坟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 -
82019-10
[ 词条 ]马炳南
马炳南(1899-1961)秦腔演员。初工旦,后改净。甘肃西和县人。其父人称“马打板”,秦腔鼓师,对其濡染颇深。8岁师从罗大净学艺。初期以演旦角为主,中年转为花脸。并为临洮福盛班台柱。1948年,曾因生活所迫,以开茶馆、说评书谋生。1949年后,参加临夏秦剧团,主要从事导演工作。擅演《白逼宫》之曹操、《八义图》之屠岸贾、《孙庞斗智》之庞涓、《秦琼卖马》之秦琼等。晚年常演出《金沙滩》《铡丁勇》《追韩信》《下河东》等戏。后病逝在舞台上。 -
82019-10
[ 词条 ]《秦腔常用曲调选》
秦腔唱腔曲调汇编。康榕选编。1981年甘肃省群众艺术馆刊印。全书含音乐简介、定调、文武场及伴奏、弦乐引子及过门、常用曲牌、各种游弦6个部分。每部分均选用传统戏典型唱段,阐述其用法、特点,共收常用曲谱50余种。 -
82019-10
[ 词条 ]名角制
秦腔戏班组建体制。以技艺超群、社会知名度较高的演员为中心,组成搭配整齐的班底进行演出的体制。旧时,戏班根据演员专工行当及其所具备的艺技实力,将演员划分为头道演员、二道演员甚至三路、四路演员等,又将能够胜任须生、大净、正旦、小旦主要角色的四名头道演员称为“四梁”,这四名演员即称为“挑大梁”的名角。名角制戏班等级森严,分工细致,而且多由头道旦角或头道须生挑班。头道旦角挑班的如陈雨农的玉庆班、陈景民的新兴社,头道须生挑班的如刘毓中的新声社、刘易平的天汉社等。由此形成以名角为“梁柱”的四种戏班体制模式,分别为“七紧八慢九消停”(见角色制)、“四梁四柱制”“四梁八柱制”“十三头网子制”。①四梁四柱制。“四梁”指头道演员,即须生、大净、正旦、小旦;“四柱”指二道演员,即须生、大净、小生、丑。这种戏班角色体制,既决定于秦腔剧目以正剧、悲剧为主的人物设置,也决定于秦腔演员必须精通本行而兼演其他的通例要求。如旦角兼演小生,须生兼演老旦,老旦兼演须生,丑角兼演彩旦等。只有通过“四梁”兼及“四柱”,戏班才能应对一般传统剧目的正常演出。这是旧时对普通戏班所必须达到的基本建制要求。辛亥革命以后,“四梁四柱”随着戏班演员增多,组班逐渐稳定,新创清装戏、文明戏、生旦戏的风行而渐废。②四梁八柱制。也称“江湖十二角色”。即四生、四旦、三净、一丑。总谓之“四梁柱”。与清初江湖所言“十二角色”建制大同。“八柱”含两组二道演员,一组为须生、二净、小生、丑,一组为武生、武旦、老旦、花脸。传统秦腔中,角色众多、场面恢宏的剧目甚多,如《回荆州》《黄河阵》《玉虎坠》之类的特大剧目,普通戏班“四梁四柱”应付不了,因此“四梁八柱”的庞大建制,便在条件优越的班社应运而生。清末以陈雨农为领班的玉庆班,即以此建制,能经常搬演特大剧目而名重一时。③十三头网子制。即四生、四旦、三净、一丑、杂行。这些角色化妆之前,都要先扣网子,故名。 -
82019-10
[ 词条 ]《秦楼案》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王俊学编剧。老生、须生、正旦唱做戏。咸阳市人民剧团首演。本剧讲述了秦国掌刑大夫腹黄享,重行秦法,诛暴拨乱,天下大治。其子受人引诱,行凶杀人,秦惠王念其忠心为国,现已年老,特赦其子死罪。腹黄享却以国法为重,劝说妻子和秦王,挥泪斩子。 -
82019-10
[ 词条 ]蒲子映
蒲子映(1924~)秦腔演员。工花脸、须生。甘肃天水人。1942年从艺,师事张子和、张启明。后在天水鸿盛社当演员。1949年后在甘谷县秦剧团任业务团长。其舞台经验丰富,艺术功力扎实,表演、唱腔均有自己的风格特色。演过大小近200本(折)剧目,博学强记,腹本达二三百本,而且多系年久不演濒临失传的孤本。拿手戏有《破渑池》《灭方腊》《鸿门宴》《一捧雪》《四大夫伐齐》《王魁盘城》《回鲁国》《铁冠图》《太湖城》《米粮川》等,还演过《海防线上》《芦荡火种》《杜鹃山》《穷人恨》《两颗铃》等现代戏。86岁高龄仍活跃于舞台,在陇东南享誉很高。曾为甘谷县政协委员,省剧协会员,省文代会代表等。蒲子映饰《米粮川》之敬德(王正强提供) -
82019-10
[ 词条 ]边保剧团
陕甘宁边区秦腔演出团体。兼演眉户、秧歌剧等。1939年1月边区保安部队政治部创建于陕西省安塞县西营村,全名陕甘宁边剧团。赵维州、刘广、樊树鹏任负责人。主要演职人员有周伯平、赵大纲、朱悦鹏以及湖南、江苏、关中等地来边区的青年20多人。成立后,即往边区民众剧团学习,同年11月,为安塞家的陕甘演出秦腔现代戏《查路条》等,获好评。此后,又排演《中国魂》《英雄战士》《机密信》等秦腔现代戏。1942年,易名为警备第三旅宣传队,并补充团传秦世、赵、刘玉海、朱月鹏、王崇生、刘光、周伯阳等秦腔演员,人员增至40余人。先后排演秦腔传统戏《王佐断臂》《空城计《《战宛城》《三滴血》《黑旋风李逵》和新编历史剧《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以及现代戏《平鹰坟》《参军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