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9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红旗插上东梁山》
秦腔现代本戏。包廷俊、杨福锐、马尊文编剧。1958年甘肃省天水地区五一秦剧团首演。米新洪、温警学、张兴裕、白可见、王福民、张锦如、赵新启演出。本剧讲述的是“大跃进”时的事,武山县东梁山十年九旱,现里姑娘都不愿嫁山上小伙子,很多人成了光棍。“大跃进”高潮中,千军万马大会战,河水引上东梁山,迎来五谷丰登,坝里的姑娘都争着嫁给山上的小伙子。 -
82019-10
[ 词条 ]《党的女儿》
秦腔现代本戏。根据电影《党的女儿》改编。杨兴、谭增成编剧。唱做打并重。1958年咸阳市人民剧团首演。郭明霞、芦晓霞、王麦兰、贺天珍、玉英、王正廉、殷守忠等演出。本剧讲述了抗战初期,江西苏区红军北上抗曰,国民党乘机侵占苏区。区委书记马家辉叛变革命,武阳镇桃花乡的党组织遭到破坏。女共产党员李玉梅、何秀英、彭惠珍三人组成党小组,领导群众,坚持斗争,组织游击队保卫苏区,抓获并处决了判徒马家辉,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
82019-10
[ 词条 ]《红旗牧歌》
秦腔现代本戏。邸宏民、田苗、侯崇华编剧。唱做打并重。1955年新疆猛进秦剧团首演。本剧讲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疆前卫部队排长杨民,带领战士,与哈萨克族人民团结一致,克服重重困难,顺利完成剿匪任务。 -
82019-10
[ 词条 ]《母女俩》
秦腔现代本戏。谢蒙秋根据苏耕夫同名剧改编。1956年西安三意社首演。本剧讲述了金大娘丈夫早丧,大女出嫁,她和二女金凤积极入社。夏收,大女婿托她换社里的优良麦种,她便偷拿了社里寄放在她家的种子。二女发现后不徇私情,与正巧来家的社长批评了金大娘,大娘改过,退还了麦种。 -
82019-10
[ 词条 ]《墙头记》
根据河北梆子剧目改编移植。老生、小丑唱做戏。各路秦腔常演。本剧讲述了张木匠年老,长子大乖和次子二乖,富有而又吝啬,都不愿奉养老父。大乖、二乖议定各半月轮流管父生活,却总是不按时接来奉养,尤其每逢大月第三十一天,二兄弟将其父架在两家墙头,谁都推脱不管。张木匠好友王银匠看不过去,心生一计,伪称张木匠有大量积蓄,哪个儿子孝顺积蓄归谁。从此,两兄弟争相侍奉老父。张木匠死后,王银匠佯称其父银子埋在墙下,两对子媳争相挖墙,墙倒,均被压在墙下。张掖市七一秦剧团晁永和饰《墙头记》之张木匠(王正强提供) -
82019-10
[ 词条 ]《红颜泪》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小生、小旦、丑唱做戏。西安三意社首演。本剧讲述了褚大年吸烟成瘾,将6岁女儿充18岁许与何占鳌,得银80两。何母知之,责何上当,计设何母有病,要媳妇前来探望。大年无赖,让其妻白秀英扮作女儿模样往探。何见秀英貌美,即逼秀英成亲。洞房中秀英言明原委,羞愧欲死,被何说服,遂结为夫妻。褚大年见妻不归,悲痛不已,想起吸烟害己如此之惨,遂砸烟具戒烟,向何家索妻,遭拒告官,官判何与秀英结婚,付猪大年白银40两,使其另娶家室。 -
82019-10
[ 词条 ]谢迈千
谢迈千(1895~1978)秦腔剧作家。陕西西安市人。蒙古族。名镇东,字迈千。自幼读书,后辱岳父孙仁玉资助,考入西北大学。1924年毕业后,出任过陕西省教育厅科员、陕西省建设厅秘书,兼任易俗社文化教员。1949年后任易俗社编剧。曾创编许多剧本,其中本戏有《红粉青萍》《禾嘉城》《七步诗》《淝水之战》《于谦》《林冲》等,尤其《淝水之战》以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1950年以后整理、改编了《三滴血》《火焰驹》《状元媒》《柳毅传书》《双锦衣》(前后本)等。《三滴血》和《火焰驹》二剧,分别在1958年、1961年被长春电影制片厂和西安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 -
82019-10
[ 词条 ]云亭纪念堂
即东方红剧院。宁夏演出场所。位于银川市老城区新华东街,1948年初建时名为“云亭纪念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名为“银光剧院”,后经几次扩建,1958年翻修成现代化大型影剧院。1967年定名为“东方红剧院”。剧场结构由前厅、休息室、观众厅、舞台、化妆室、放映室等组成,钢筋水泥结构,可容纳观众1200余人。舞台为镜框式,台口宽12米、高7米,舞台深20米、高15米。舞台上部建有天桥,装置吊桥19道。装备有大幕、二幕、天幕。台口两侧有灯光楼,备装聚光灯20万伏,台口上方装备聚光灯18万伏。是银川最大的剧场之一。剧场为自治区秦腔剧团专用演出场地,来自北京、上海及兄弟省、市、自治区的戏曲团体也多在此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