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1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白江波
白江波(1944~)秦腔演员。工花脸。陕西西安市人。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演员。其嗓音浑厚苍劲,高亢挺拔,注意吸收科学发声,使秦腔花脸声腔在保持粗犷豪放、原始真率的同时,兼以刚柔并蓄的现代独特醇韵。先后饰演过《铡美案》之包拯、《忠保国》之徐彦昭、《斩单童》之单童、《抱琵琶》之王延龄、《苟家滩》之王彦章、《千古一帝》之赵高等许多角色。尤其以秦腔花脸腔为电视剧《121枪杀大案》所配唱的《枪响了,出事了,忙活了》主题歌,深为观众称道;还为《黑白大搏斗》《关中匪事》以及电影《五魁》配唱。所演《四郎探母》曾获陕西省中年演员表演一等奖。系陕西省秦腔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秦腔爱好者协会副会长等。 -
82019-10
[ 词条 ]乐都高庙镇业余秦腔班
青海秦腔演出团体。始建于清同治年间。最早为眉户戏班。演的眉户剧目有《草坡传信》《小放牛》《小姑贤》《打樱桃》《杀狗》《杀惜》《张连卖布》《劈棺》等。演员有旦角李庆泽、余克宽,生、丑余大兴、余大成等。后来又有演媒旦的余四爷,演生、净的余大王宝钏,唱腔、做工都十分认真。有“看了张绳武的五家坡,比兰州班子演的阔”的俗语。其他演员有王承槐(正旦),李进才(小旦),张文柱、崔庆祥、张绳祖(老生、须生),余友邦、王得良(文武小生),王得荣(净),王耐曾(丑)等。演出的剧目有本戏《蝴蝶杯》《升官图》《游西湖》等;折子戏《断桥》《走雪》《苏武牧羊》《劈门》《烙碗计》《三回头》《红鸾禧》《温先生看病》《杀驿》《祭灯》《拜台》《醉打山门》《四郎探母》《斩韩信》《斩单童》《祭灵》《劈棺》《赤桑镇》《五家坡》《周文送女》《杀惜》《假金牌》等。1952年冬,在原“青年游艺社”的基础上重新组成了高庙业余秦剧团,并首次吸收女演员参加演出。演出剧目有《十五贯》《辕门斩子》《探监》《卖画》《二进宫》《虎口缘》《赶坡》《小姑贤》《柜中缘》《烙碗计》等。 -
82019-10
[ 词条 ]业余秦腔戏班
秦腔爱好者相聚、传习、演艺场所和自愿组织的非营利演出团体。京剧习称“票房”,秦腔习称“业余戏班”。戏班成员统称“好家”或“票友”。业余戏班不仅是秦腔好家演唱秦腔和自娱自乐的艺术团体,也是研究秦腔艺术、切磋表演技艺、传播和普及秦腔艺术乃至咅养专业艺术人才的重要力量。业余戏班除秦腔好家活动外,还有专业演员参加,促进了内、外行之间的联系,也有利于专业演员和业余演员文化、艺术水平的提高。业余戏班还经常向职业戏班培养并输送舞台表演人才,不少著名的秦腔演员都是好家出身,如四金儿、傅邦、唐华、刘立杰、袁天霖、谈维新、楼英杰、傅荣启、米清华、郑翰卿等。清末和民国时期的业余秦腔戏班清同治、光绪年间,正是秦腔的繁荣昌盛时期,业余秦腔戏班遍及西北各省,最早以唱曲子自乐的演艺组织纷纷改唱秦腔。如青海省乐都高庙镇业余秦腔班、平安县古城业余秦腔班、西宁市三其村业余秦腔班等,都是清同治以前先由唱曲子后又改唱秦腔的较早业余班社。清代末年到民国时期,业余秦腔戏班遍及城市农村,参加者既有文人墨客,又有工、商、军、学各阶层人士。各个戏班少则10人,多则数十人,甚至上百人。这一时期较著名的业余班社有:甘肃成县纸坊业余戏班、临潭新堡剧团,青海贾尔藏业余戏班,西安学生票社,陕西蓝田县肖家坡业余剧团、略阳自乐社、凤县游艺剧团、三原学联剧团,新疆哈密群众秦腔自乐班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业余秦腔剧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业余秦腔剧团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相继出现青海湟源县工商联职工业余秦剧团、陕西宜君县西舍村业余剧团、合阳县坤龙村业余剧团、合阳县雷村自乐班、西安灞桥十里铺秦腔联谊会自乐班、新疆呼图壁县河庄大队(火神庙)业余秦剧团、咸阳五一俱乐部、大荔西寨业余剧团、兰州红古区湟兴村业余秦剧团、陕西合阳县东清村自乐班等。另外,西安、兰州部分大专院校也成立了自己的秦腔剧团。西北师范大学秦腔团、陕西师大学生秦剧团都成立于1952年,定期活动,经常演出大本剧目。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叶,活动被迫停止。七十年代后期逐渐恢复后,业余剧团的组建几乎遍布西北各省的县乡村镇、工矿企业、大专院校以至部队的军师团营,数量超过专业剧团数倍甚至数十倍。如甘肃甘谷为一个有50多万人的中等县,辖20个乡镇,仅有一个专业剧团,自发成立的秦腔业余剧团却有78个,之外还有110个秦腔业余演唱班子,并分北山、西川、东川三大流派相互竞技,常年演唱秦腔不止(《甘谷县志》,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年5月出版)。文化品位较高的大中城市,秦腔的生命力更为强大。甘肃省会兰州的秦腔市场被遍布各处的秦腔茶社所占据,全市多达两三百家的茶社,秦腔好家或登台自娱或品茶清赏,已经成为兰州市民的社会流风,自发组合的秦腔演唱班子随处可见可闻。但省直和市直两个专业秦腔剧团,由于剧场售票的萧瑟,常年下乡演出甚至以“小剧场”演出形式来迎合市民的文化品位。1976年以来,较著名的秦腔业余剧团有:宁县太昌业余秦剧团、哈密市业余秦剧团、长庆石油勘探局业余文艺宣传队、西安碑林职工业余秦剧团、博乐县燎原农民秦腔剧团、乌鲁木齐市秦腔联谊社、乌鲁木齐市振兴秦腔自乐班、天水市秦州区老年协会樱花秦韵班、甘肃定西市安定区群艺剧团、西安市电信秦腔团、陕西省高校戏曲研究会秦腔团、甘肃省西秦业余剧社、甘肃靖远县五合乡崇文秦剧团等。 -
82019-10
[ 词条 ]《十里原》
秦腔现代小戏。王依群所编剧目。唱做并重戏。陕甘宁边区关中八一剧团首演。该剧揭露国民党顽固派在抗日期间进攻边区,烧杀掠夺边区劳苦民众的罪恶行径。 -
82019-10
[ 词条 ]庆阳军分区文艺工作队
秦腔演出团体,也演眉户、歌剧、话剧等。1949年初成立于华池县悦乐上堡子村。隶属陇东军分区领导。初名陇东军分区宣传队。廖魁任队长,1949年6月,随军进驻西峰。1950年初撤销建制,同年10月,又恢复建制,更名为文艺工作团。全团编为两个分队,四个班。人员共45名。廖魁任队长,杨文玉任指导员。主要演员有郭生贵、辛作英、屈有才、张希珪、张鸿儒、马正平、张志珍、张志敏、王文瑞、刘秉禄、陈兴财、任正庆等。演出的秦腔剧目有《血泪仇》《阎王寨》《穷人恨》《英雄刘四虎》《紧握手中枪》等。自创剧目有《担砖路上》《白菜籽》《刘青莲转变》等。1952年1月,文工团随警备二团调往甘南,同年与省军区文工团合并,更名为甘肃省曲河牧垦司令部文工队。1953年调入新疆。 -
82019-10
[ 词条 ]张毅
张毅(1938~ )秦腔演员。工净,后改演丑角。陕西渭南市人。1951年人陕西朝邑县剧团学艺,师承徐元民。曾任陕西大荔县剧团团长、顾问。工架魁伟,台风严谨。先后演出剧目近百本,擅演剧目有《赤桑镇》《苟家滩》《打銮驾》《斩单童》《战马超》,以及现代戏《白毛女》岩》《智取威虎山》等。 -
82019-10
[ 词条 ]《黄花山》
《黄花山》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太师回朝》《闻仲下山》《红下山》《大回朝》《陈十策》《闻仲骂纣》等。含折子戏《大回朝》。前部以净角唱工为主,后部以武打表演为主。清代咸丰同治年间甘肃名宿三元官、陈明德、福庆子、张寿容、耿忠义代表剧目之一_事出《封神演义》第二十七回、四十二回。今存版本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秦腔抄录本,山西梆子、上党梆子、蒲州梆子、河北梆子及豫剧有同目,河北省艺术研究所藏张富贵口述河北梆子抄录本。剧情简介太师闻仲平定北海凯旋而归,上殿交旨,却不见姜尚、比千、黄飞虎各大重臣,问及得知均被妲己、费仲、尤浑所害。即谏纣王,废妲己,诛党羽。纣王拒纳忠言,闻仲怒,当殿暴打费仲、尤浑以泄其愤,反被纣王遣伐西岐以功折罪。闻仲兵至黄花山,收俘邓忠、辛怀、张节、陶荣四将,继续向西岐行进。演出名角本剧主要角色闻仲,原本勾金清水县秦剧团邹玉成饰《黄花山》之闻仲(孟云提供)脸。清末民初牛两青所著《陇上优伶志》,记述了花门之变后,甘肃名伶三元官曾在四川成都演出该剧的情景:“一日,会首点《黄花山》一剧,元官云:‘余演此戏,非赤金贴面不可。’班中人曰:‘我辈演此,向以石黄写脸,未闻用赤金者。元官曰:‘余演花面,有二角色必须用赤金,一为《黄河阵》之三教主,一为《黄花山》之闻太师。闻太师者,俗称三眼金面佛,若用石黄,则与金面不符矣。’班人告之会首,会首曰可,即以五贯给之。待开戏前,元官先以荞麦面薄匀其脸,复以金箔贴面上,额上一目以面为棱,中嵌一珠,烨烨有光。迨出场,人皆以为天神。会首大悦,奖以巨资。自是魁盛一班,元官执牛耳焉。”清水县秦剧团邹玉成饰《黄花山》之闻仲(孟云提供) -
82019-10
[ 词条 ]塞上剧团
宁夏秦腔班社。1948年建立于宁夏中卫县,隶属国民党八十一军。主要演员丁醒民、屈效梅、张义民、乔良平、尚志平、宋雅民、张浩仁、金保林、杨金凤等。经常演出的剧目有《五典坡》《金沙滩》《辕门斩子》《八件衣》《杀狗劝妻》《闯宫抱斗》《包公赔情》等。1949年中卫解放,该团随八十一军军长马惇靖起义。1950年更名为中卫县秦腔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