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1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姚伶
姚伶(1923~2009)戏曲音乐家。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演员训练班主任。15岁赴延安参加革命,为民众剧团初创时期的团员之一。在秦腔音乐创作和改革方面成绩突出,作品有《游西湖》《窦娥冤》《谢瑶环》《梁秋燕》《白玉钿》等10余本。还整理记录(合作)出版《秦腔音乐》《眉户音乐》等多部地方戏曲音乐资料。系陕西省政协委员。 -
302019-09
[ 词条 ]木人针
秦腔传统本戏。泼旦、正旦为主唱做并重。中路秦腔常演。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张易清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唐高宗宠信武则天,不理朝政。赵后责打则天,高宗将赵后囚入冷宫。则天又使其侄武三思打死国舅,毒死高宗,遂继帝位。赵后于冷宫产下太子李旦,太监杜金保太子匿于边庭马周兵营,马击败敌人,班师回朝,扶李旦登基。 -
302019-09
[ 词条 ]《三家春》
现代本戏。鱼闻诗根据田芬(执笔)、钱曼兰所作话剧《她》改编。唱做并重。1982年西安市秦腔二团首演。导演苏青。肖玉玲、李夕兰、陈西秦主演。本剧讲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某厂资料员戴影恬的丈夫被害死,带着儿子和婆婆王大妈苦度时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与平反回厂的技术员沈子良结识,并产生爱情。但子良妹沈湘旧意识严重,挑拨母亲阻烧哥哥与影恬结婚。一天,王大妈与沈母相遇,辱知自己被视为“拖油桶”,便在主动为影恬、子良“说媒定亲”之后,决然离开媳妇,回乡去度晚年。影恬要与子良断绝恋情,继续负起瞻养婆婆和抚育儿子的重担。子良说服母亲,决意与影恬结婚,共同瞻养两个老人。在影恬和子良的影响下,沈湘觉悟了,也把自己的婆婆接来赡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春光,照进三个家庭。 -
302019-09
[ 词条 ]张太
(1881-1966)秦腔演员。初工须生,后改唱净角。陕西宝鸡人。幼年人陇县顺义班学艺,后浪迹于甘肃陇东南之庆阳、徽县等地搭班演出。1931年重返陇县任顺义班班主。两年后又在西府安正班、鸣盛班、蔡家班、朱家班等班社搭班。所演须生戏有《孤魂阵》等,后改唱架子花脸。一生演戏60余本。其身材魁伟,动作大方,很有气势;嗓音宽厚,声音洪亮,擅演《庞涓捜府》之庞涓、《黑虎坐台》之黑虎、《沙陀国搬兵》之李克用等。1956年赴陕西省展览演出,以75岁高龄扮演《沙陀国》之李克用,功夫仍不减当年,深为西安文艺界同仁所称道。 -
302019-09
[ 词条 ]郭金芳
郭金芳(1972~)秦腔演员。女。工小旦、花旦。陕西周至县人。1988年于周至艺校毕业后,入周至县人民剧团。1990年调入兰州市秦剧团,又求教于谭效国。先后主演《白蛇传》《玉堂春》《法门寺》《打金枝》《赵氏孤儿》等十多部大本戏和《别窑》《拷红》《拾玉镯》等,以《小二姐做梦》一剧最为出色,16年连演1462场。2003年在全国“国花杯”中青年演员戏曲表演大赛中,获“全国十佳名旦”称号。 -
302019-09
[ 词条 ]田英才
田英才(生卒年不详)秦腔鼓师。陕西蓝田县人。13岁入易俗社学习击乐,师从吴志雄,先敲手锣、铙钹,后司鼓。虽天资不敏,却能刻苦好学,不耻下问,唱腔不禽口,鼓槌不禽手,终得成功。1940年任陕西省戏剧专修班司鼓,后入上林剧院,复又到处搭班。1951年参加西北民众剧团,后又任陕西省戏曲剧院二团司鼓。当时该团所有演出几乎全由他一人“坐口”,如《赵氏孤儿》《游西湖》《白蛇传》《大回荆州》等。曾随团数次进京,并巡演于大江南北。他能吃透戏理,托戏托人,与演员合作密切。1963年调离剧院。 -
302019-09
[ 词条 ]抖马
秦腔传统表演程式。人物上场式的一种。借助传统演出道具“马鞭”,通过多种舞蹈身段和程式动作组合与连续进行,表现跃马扬鞭、策马行进的场面。多安在人物上场、同观众的第一个照面中,具有展示其身份、性格、气质、情绪等作用。按表演节奏与舞台调度等不同处理,分为“慢抖马”“快抖马”“单抖马”“双抖马”“半抖马”等五种。慢抖马又称“平抖马”。与“快抖马”相对。表现人物心态闲怡、平静下的策马行进,因其表演节奏较缓慢,多用于比较平和的戏剧场面。《五典坡?赶坡》薛平贵出场的“慢抖马”表演最具典型。具体表演程式为:演员手端马鞭由上场门出,踏三步,至左台口稍后处,右手扬鞭往后一抽顺势高举,左手搂缰,扎“丁字步”站定“亮相”。继而左手搂缰勒马,右手挥鞭起步,向左绕至舞台左角“九龙口”位置,右手马鞭面前一绕,左手将鞭向外一拨,全身顺势原地右转,双腿扎“右弓箭式”,少倾收式;后退一步,右手马鞭顺握高举,左手搂缰起步,走“圆场”半圈至上场门,转身面对观众亮住;再起步,直线至台中,将鞭往下一挥的同时,起“跳躜子”、划左膀、扎“左弓箭式”、顺抡马鞭,抡过数圈后,握住收式;起右脚,朝舞台左角迈三步,踮右脚尖,右手马鞭向上一绕落在右侧,左手随右手绕动,落至胸前,搂纟畺亮住;再起步绕台口挖至台中,右转身面向观众,将鞭梢举向左上方,左手指背推开马鞭,右手顺势将马鞭倒握沉下弓膀,右腿向身左抬起包脚亮住;双手胸前缠绕一次还原,再重复一遍收式,将鞭上抡顺握后拖,向台左走两步,转身面向台里,鞭朝下场门一捅,踢左腿,落下催步至右台角,左转身跨右腿,鞭在右脚一磕,往上绕打向右边左手搂缰亮住。收式,向下场门走数步,马鞭先身左、后身右、由下往上抡一个“∞”字形,接踢左脚鞭梢打向脚尖,左脚落,再起右脚向台右角撩起,鞭随腿一扬,右脚落,走摧步,右转身、面向里,将鞭面前一举,左手将鞭往下一压,右手顺势倒握;同时,上身下弯,随右腿往后(台口)一撤,转向观众,左手划“开弓膀”与头平,右手握鞭弓膀上垂,双腿扎“前弓后箭式”亮住,双手胸前缠绕两下收式;再抡鞭数圈顺握,同时侧身向台左迈数步,后左转身面朝里,鞭向下场门一捅,踢左腿,落下走“摧步”至舞台右角,再向台口左转身跨右腿,马鞭向上一绕,打向右边,左手搂缰亮住,收式走圆场,至上场门,直线走向舞台左角,同时扬鞭往后一回,再端鞭于腰间,左手随鞭一绕,侧身左腿站定,然后大转身至台中,扬鞭搂缰“坐马式”,“慢抖马”表演程式方全部完成。快抖马又称“紧抖马”。与“慢抖马”相对。多表现人物心情、情况紧迫下的策马疾进。因其表演节奏紧、动作快,多用于比较激紧的戏剧场面.如秦腔《火焰驹传信》艾谦出场的“抖马”表演即是。单抖马凡一人出场的“抖马”表演,无论快、慢,均称“单抖马”。与“双抖马”相对。双抖马又称“四面镜”“走四角”。凡二人同时的“抖马”表演,无论快、慢均称“双抖马”。秦腔《荆柯刺秦》秦舞阳和荆辅出场时的双抖马表演最具典型。半抖马“慢抖马”身段套数的简化。有时为了演出紧凑,删去“慢抖马”最后一环身段表演,即在双腿扎“前弓后箭式”之处而止。四抖马凡四人同时进行的抖马表演,无论快、慢,均称“四抖马”。表演法式与“双抖马”同,区别仅在于每人只走两个角。戏中,多系四校尉、四鞑子出场所用。四人抖马的表演特点在于快、火、爆,最能造成紧张炽烈的舞台气氛。 -
302019-09
[ 词条 ]秦镜社
陕西秦腔班社。陕西富平人。1916年创建于陕西泾阳县。因有胡笠生军队做后盾,衣箱行头较齐全,经济上也有保证。主要演出于陕西渭河北部地区的县乡。同时招收学生进行培训。教练有文宝英等。出科学生都以“镜”字命名。著名的有须生赵镜南,小生程镜生,净角有李镜奎。由于教练文宝英出身青衣,该社出名的旦角艺人较多,计有陈镜民、赵镜兰、傅镜俗等。他们之中尤以小生程镜生影响较大,主演剧目有《截江》《逼宫》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叶,因部队调防而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