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1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冯秀英
冯秀英(1944~1970)秦腔演员。工小旦。1956年入银川剧团。常演剧目有《白蛇传》《刘三姐》《西吉滩》《朝阳沟》等,尤以《朝阳沟》之王银环享誉。 -
302019-09
[ 词条 ]荆永福
荆永福(1903-1966)秦腔鼓师。陕西西安市人。出身于音乐世家。从小同其弟荆生彦从父荆贵荃学艺。吹拉弹唱,无所不通,尤对秦腔鼓板技艺掌握精透,人称“鼓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加入西安正俗社,为李正敏伴奏,对“敏腔”的创造与形成及其发展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打鼓技术丰富多变,技艺娴熟,功力十分深厚,并能根据演员的演唱特点,不断变换鼓点的敲击,与板胡演奏紧密配合,形成自己的风格。1953年与其弟荆生彦同调西北戏曲研究院任教,并在许多新编剧目中执鼓。吸收学习一些兄弟剧种的锣鼓经,尤其是京剧武戏的长处,提高技艺水平。1959年与弟子马凌元、慕家璧含著《秦腔打击音乐》一书,收录各类秦腔锣鼓谱230多种,成为秦腔音乐中最早的一部锣鼓经专著。 -
302019-09
[ 词条 ]魏新民
魏新民(1941~ )秦腔琴师、演奏员。陝西蓝田县人。1958年进西藏自治区秦腔剧团演员训练班学艺。1975年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主要担任秦腔板胡演奏,兼事高胡、二胡。先后主奏的剧目有《游西湖》《周仁回府》《火焰驹》等30多个。后从事音乐设计。 -
302019-09
[ 词条 ]长顺班
陕西秦腔班社。1916年,宝鸡县甘峪乡温安正在贾德义戏班基础上创办,自任箱主兼领班,亦是该班主要须生演员。其他演员还有须生李锐、温金邦、温三元等;旦角德宝、韩毓华、赵仲英、温安顺等;净角温金环、温平静、温玉堂及丑角尤虎儿等。常演剧目有《牛头山》〈蛟龙驹》《三娘教子》《月光带》《太和城》《八义图》等150余出。主要活动于陕西西府、甘肃天水一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甘峪乡接管为乡办业余剧团。“文化大革命”中被迫解散。 -
302019-09
[ 词条 ]拳式
“手姿”的一种。凡五指攥握掌心,以突出拳头形成的手姿造型,均称为“拳式”。秦腔的拳式有方拳、翅指拳、佛手拳等。其中一些为生、净专用,也有生、净、旦通用的,主要区别为生净左丁步,旦角右踏步。①方拳。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攥握于掌心,拇指收拢并靠在食指第二骨节,形成有棱角的方拳。为生、净专用。表演中双手以此式从身体两侧向上撩起,待举到头顶上方立即翻腕握拳,即称“举拳”或“虎抱头”。秦腔《五台会兄》杨延昭在“洒家的劈拳下来了”道白之后的手式表演即为方拳。若将两臂上抬,双手向里扣腕,两拳架于两胯边,拳的虎口朝前,则称“架拳”。戏中武生常以此拳式展示英武之气,走卒则以此式作架车虚拟之状。秦腔《回荆州》中.赵云“亮相”、杂角为孙尚香推车均有穿插表演。②翅指拳。食指、中指攥握于拳心,拇指收垅并靠在食指和中指第二骨节,同时无名指、小指则向掌心弯曲,使小指第一骨节微微翅起。此式生、旦皆用。若以此拳双手坐腕握于胸前(右拳在前,左掌在后),双臂呈半弧状,称“握拳”。戏中,多以此表现勒马状。秦腔《古城会》中关羽、《辕门斩子》中穆桂英出场时均有穿插表演。若以此拳式两手从身体两侧撩至两肘旁,或两拳架于两胯边(两拳虎口朝前),则称“端拳”或“架拳”。秦腔生、旦武将亮相、扎势、拉架子等,均有穿插运用。③佛手拳。秦腔基本功。手姿中“拳式”一种。拇指向掌心收垅,食指弯曲以指尖轻按在拇指尖上,同时中指、小指向掌心弯曲,中指贴靠在拇指旁。秦腔旦角常有贯穿运用。 -
302019-09
[ 词条 ]《刺张飞》
秦腔传统小戏。别名《造白袍》《张飞造袍》。花脸重头戏。事出《三国演义》第八十一回及元明杂剧《范疆帐下斩张飞》。西路秦腔常演。现存版本有山东省艺术研究所藏时华亭口述山东梆子抄录本。本剧讲述了关羽死后,张飞悲愤不已,强令裁缝范疆、张达于三日内赶造白袍,以备伐吴报仇,逾期不完则斩。范、张哀求宽限,遭责,夜间欲暗杀张飞,见张睁目而坐,不敢下手。后知张飞睡觉时不闭目,终于用剪刀扎死张飞,投奔东吴。 -
302019-09
[ 词条 ]谭建春
谭建春(1965~)秦腔琴师、作曲,一级演奏员。陕西千阳县人。幼得其父谭异指导主工板胡。15岁考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训练班,师从王东生、杨天基、杨满元、王万等学习板胡等乐器,毕业后任青年实验剧团板胡演奏员。曾为《杨七娘》《仇荐》《十五贯》《卷席筒》《盗扇》《鬼怨》《盗草》《三娘教子》等数十部剧目操琴,并随团出访演出。曾获西北五省区“太阳杯”民族戏曲邀请大奖赛板胡主奏一等奖。编撰《秦腔优秀唱腔荟萃》《任哲中唱腔精选》《王东生演奏艺术》已出版发行。 -
302019-09
[ 词条 ]宋上华
秦腔演员。工花旦。陕西西安市人。12岁入陕西易俗社学艺,是继王天民之后该社的著名男旦。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业已享名。表演细腻柔和,活泼自然,常与杨令俗同台合作,栢辱益彰。尤擅刻画人物性格,如红娘的聪慧伶俐、焦氏的泼辣善辩、刘翠屏的文静端庄,均生动地塑立于舞台。擅演剧目有《拷红》《杀狗》《龙门寺》《奇双会》等。以《杀狗》之焦氏,获1952年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二等奖。宋上华饰《拷红》之红娘(左)、王永易饰崔夫人(易俗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