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0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秦腔传统本戏。别名《乌江战》《九里山》《十绝阵》等。且、二净、须生、武生唱做并重。事出《史记・项羽本纪》《西汉演义》第七十九至八十四回,明有沈采《千金记》传奇。现存多种版本,包括豫剧、蒲州椰子等。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蔵李长青口述秦腔抄本;甘肃省图书馆藏许世民口述秦腔抄本。《河南传统剧目汇編豫剧》第十一集为收录苗喜臣口述本,山西省戏剧所究所为夏县剧团蒲州梆子抄录本,《山东省地方戏曲剧目初步统计表》也有存目。本剧讲述了项羽灭秦,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先入关的刘邦对峙中原。张良用反奸之计使项羽对范增产生疑情,造成君臣不和,项羽不纳范增谏言,范增愤之挂冠而去。刘邦“鸿沟划界”,又拜韩信为三齐王。韩信设下十面埋伏将项逼在垓下。张良又暗布四面歌,军心涣散,虞姫为夫解尤,舞剑自刎,项羽因霸业已败,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也自刎于乌江岸。甘肃百通影视发感有公司录制有甘肃省清水县秦剧团全剧光碟并出版发行。清水县秦剧团王建刚饰霸王、吴彩明饰虞姫(孟云提供) -
82019-10
[ 词条 ]东岳庙戏楼
修建于东岳庙的戏楼,陕西和甘肃都有。东岳庙因建于东山,戏楼又凭东山而居,所供神祇各不相同,有供华佗者,有供武真大帝者,有供送子娘娘者,还有供奉坐怀不乱的柳下惠者等。①户县甘河镇东岳庙戏楼。陕西古戏楼。位于户县甘河镇东1千米(今之户县二中址)。原有大小两个戏楼,小戏楼已被拆除,大戏楼尚存,距五岳庙北50米处,坐南向北,面对正殿。《东岳天齐仁圣帝》碑记载:此台为“大明成化二十二年(1485)”所建,清康熙十六年(1677)、光绪七年(1881)重修。戏楼为歇山顶,单檐翘角,前坡宽大,后坡窄小,灰瓦覆盖,可谓七脊八兽。舞台为台基式建筑,五架梁结构,进深两间,台基高1.3米,台口宽4.8米,进深5.6米。上为古镜式,中为八面形,下为变形须弥式。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为庙会,会期六天,有时二十一日起会,连续10天,每会必然有戏,先在小戏台演三天,再在大戏台演三天,有时两台同演对台竞艺。②成县东岳庙戏楼。甘肃古戏楼。位于成县东五里五陵之上。明正德元年(1506)知县武鉴建。清雍正十三年(1723)知县吴浩重修,“更宏敞壮丽”。土木结构,两层,上下各三间,楼上板壁隔为前后场,两端有门,左刻“出将”右刻“入相”。“农历三月二十八为岳神诞期,士女祈报甚重”。“文化大革命”中拆毁。 -
82019-10
[ 词条 ]《秦腔史稿》
秦腔专史。焦文彬主编,焦文彬、张登第、杨春霖、赵洪、静波著。1986年3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五编,分20章67节。第一编为绪论,从第二编开始,以时间为轴,将秦腔萌芽时期、形成时期、发展成熟时期以及秦腔鼎盛时期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上自远古,下迄辛亥革命前。获1989年陕西省首届艺术节优秀专著奖。 -
82019-10
[ 词条 ]《蟒蛇记》
《蟒蛇记》秦腔传统本戏。西路秦腔常演。生、旦、丑唱做工戏。现存版本有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藏抄录本。本剧讲述了秦时,侯张氏为亲子侯春元谋产,制造假银命前房子春放赴京讨债放赈,以图加害。春放见有人围击白龙太子化作的蟒蛇,乃出银购之,投放江中。春放因假银罪被判斩,扑江自尽。侯张氏逼春放妻李氏改嫁春元。李氏拒之,春元外逃。侯张氏遂诬李氏杀人,使之入监;后又加害李氏子女,逼其流浪街头。春放投江为白龙太子所救,传教兵法武艺。时,河浪王叛,侯春元等引兵破敌,全家团聚,雷殛侯张氏。 -
82019-10
[ 词条 ]《九战章邯》
《九战章邯》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大破章邯》。事出《史记?项羽本纪》。西路秦腔常演,净角唱打应工戏。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蒲天信口述抄录本。本剧讲述了刘邦、项羽分兵伐秦。秦二世闻知,命老将章邯出师御敌。项兵至彭城,为章邯所阻。项羽九次出兵打败章邯,章无奈,率兵降项。 -
82019-10
[ 词条 ]《秦腔剧目初考》
秦腔剧目集。陕西省艺术研究所编,杨志烈、杨忠、高非、仲居善编撰。1984年8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共收集明清以来秦腔剧目1600余个。分甲、乙、丙、丁四编。甲编为明清时期剧目,乙编为中华民国时期剧目,丙编为陕甘宁边区时期剧目,丁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剧目。各编剧目均按作者、剧名、剧情、别名、本别、特色、流行、本事、存佚等体例编排。为方便查阅,书后附有《剧目索引》。 -
82019-10
[ 词条 ]《越国借粮》
《越国借粮》秦腔传统本戏。西路秦腔剧目。须生、武生唱做打并重戏。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唐玉柱口述抄录本。本剧讲述了越国饥馑,勾践派范蠡赴吴借粮,吴王夫差不予,反重责范蠡。后阖闾得知,即押粮10万石赴越释怨。越王怒,杀阖闾,并兴师伐吴。夫差求救于晋,晋派兵助之,为越所败。 -
82019-10
[ 词条 ]岐山县周公庙戏楼
陕西古戏楼。位于岐山县城西北15千米周公庙前。始建年代不详,明王炜《渴周公庙记》碑文记载,至元十七年(1280)由李天乐真人重建,坐南向北,集大门、通道、廊房、戏台于一体。单檐歇山顶,灰色板覆盖,龙头兽吻置脊,檐角宽大微翅,斗拱端直,具元代建筑特点。台□通宽10米,总体进深71米,前台深39米,台基高244米,呈三面观式。戏台南端东西两侧,还有戏台各一,三台呈品字形,均坐南向北,面对周公庙正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