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0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
秦腔剧目资料汇编。陕西省文化局编印。1956年起,开始分集印行,从第36集开始改由陕西省艺术研究所编印。已编印42集,剧目近千种。有文艺单位(包括原陕西省剧目工作室)的收藏本,也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陕西地方戏曲普查中的手抄本,还有作家的手稿本。古代秦腔剧目,多为艺人口述记录整理本。其中民国期间作家创作的剧本有范紫东、李桐轩、李约祉、李仪祉、孙仁玉、高培支、吕南仲、王辅臣、李干臣、王伯明、韩绾青、郝心田、卢缙青、郭道宣、张虎臣、封至模、淡栖山、谢迈千、冯杰三、王绍猷、薛寿山等人的代表作品。第三十三集为明、清剧目专辑。其中除刊录《缀白裘》剧目31出外,有焦文彬收藏的清乾隆三十八年(1778)《回府刺字》手抄本,雷玉孝保存的嘉庆十年(1806)抄本《画中人》,陕西省剧目工作室保存的嘉庆十三年腊月抄本《刺中山》。全编数千万字,保留了秦腔剧目中珍贵的资料。 -
82019-10
[ 词条 ]红星秦剧团
新疆秦腔演出团体。前身系陕西白水县“三一剧团”。1949年移交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军,易名“六军宣传队”,后随军进驻迪化,1951年部队整编中调往哈密,编为新疆军区十六师宣传队,后又随军改编为农五师红星秦剧团。1968年解散。S瞒的剧目有《穷人恨》《血泪仇》《北京四十天》《三打祝家庄》《红娘子》《屈原》《大禹治水》《党的女儿》等。主要演员有治奎民(大花脸)、傅胜利(大花脸)、刘凤鸣、杨景中(二花脸)、王幼民(三花睑)、王秋怀(生角)、吕晓玲(旦角)、康祥、李振亭(须生)等。 -
82019-10
[ 词条 ]《老少换》
中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小戏。别名《双换妻》《马囫囵换妻》。小生、小旦、老生、老旦唱做工戏。事出焦循《剧说》引《香祖笔记》,清李渔《巧团圆》传奇。现有多个版本存世,有《河南传统剧目汇编豫剧》第十集收录时芳元口述本和《河北梆子传统剧目汇集》第六十一集收录刘和山口述本。本剧讲述了姐姐翠香,嫁夫年轻;妹妹云香,反嫁年老,配偶阴差阳错,都痛苦不堪。一次偶然的巧合,促成老少换妻。于是乡约证婚,各得其所,皆大欢喜。 -
82019-10
[ 词条 ]《打面缸》
中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小戏。别名《烟花女告状》。小丑、小旦、小生唱做工戏。事出清人唐英《古柏堂传奇?笑面缸》、钱德苍《缀白裘?打面缸》。现有多个版本存世,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李德远口述秦腔抄录本、《河北梆子传统剧目汇集》第六十三集收录陶顺义口述本,另有蒲州梆子、中路梆子抄录本和山东梆子抄录本。本剧讲述了妓女周腊梅欲从良,求县官胡庭升为其做主,胡将腊梅配于衙役张差,王四老爷知胡别有用意,设谋使张差外出,然后到腊梅家取闹,胡也至。张差回家,胡、王二人丑态百出。 -
82019-10
[ 词条 ]《秦腔论》
古代秦腔著本。清张鼎望著。刊于康熙初年(1662~1670)的《鲁桥八景集》中。主要论述了秦腔的历史与艺术风格,文字形象生动,能使不熟悉秦腔的人,也能了解到它的妙处。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写给作者的信中说:“暑中忽拜琅函,兼得大著《秦腔论》,快读一过,如置身鲁桥八景中,听柳杨抚坠之妙,不觉眉飞色舞也。……此妙腔耳。” -
82019-10
[ 词条 ]《反五关》
《反五关》秦腔传统本戏。别名《黄沙岭》《反朝歌》等。红净、大净、旦唱做打并重。事出《封神演义》第二十五回。西府及天水各大班社,还将其与三国戏《出五关》合为套本戏《双出五关》演出,别具一格。甘肃唐华、秦鸿德、陈基来、盛三德代表剧目之一。清末民初陕西、甘肃各路秦腔常演。今存版本 现有多种版本存世,有甘肃省图书馆藏逯喜进存清嘉庆二十三年(1794)秦腔抄本,另有蒲州梆子抄录本、上党梆子抄录本、山东梆子抄录本等。剧情简介 黄飞虎火化狐精洞穴轩辕坟,妲己怀恨欲报此仇,计诱飞虎之妻贾氏于摘星楼,唆使纣王隐而戏之,贾氏不从,跳楼身亡。黄飞虎之妹黄贵妃知之,责斥封王无道,也被封王摔于楼下毙命。飞虎一怒反出朝歌,行至黄沙岭,太师闻听率兵追至,飞虎得仙人相救,遂投西岐而去。人物扮相 主要角色黄飞虎,以红生应行,勾红脸,红整脸、刀眉大眼,脑门上细描火焰印堂纹,颧骨眼梢细描火焰表情纹;戴帅盔,绿蟒、绿靠、绿靠旗,足登绿虎头靴,使金刀。代表唱段 此剧代表唱段如“痛煞煞心欲裂珠泪滚滚”,黄飞虎唱:[苦音尖板]痛煞煞心欲裂珠泪滚滚,[转苦音慢板]悲切切夫哭妻儿哭娘亲。我只说结百年心心相印,[苦音二六板]又谁知贤德妻早作冤魂。是何人再与我消愁遣问,是何人再伴我同把忧分。儿无娘虽有父冷暖照应,父疼子怎胜过慈母之心。越思想越觉得满腔悲愤,不由人骂一声无道的昏君。我黄门为江山无日安枕,横戈戟血染袍汗洒征尘。身为君戏臣妻欺人太甚,不报这血海仇誓不甘心。二娇儿收悲泪止哭饮恨,随为父讨血债杀上朝门。猛然间想起了爹的教训,我黄家是忠良怎做逆臣。虽然是君无道残暴生横,黄飞虎怎能负父辈先灵。昏君无道实可恨,怎做狂臣负忠心。妻妹惨死要忍痛,欺君的话儿休出唇。我生在商朝掌帅印,我死在商朝做忠魂。 -
82019-10
[ 词条 ]精诚剧社
甘肃秦腔剧社。前身为平凉聚义社,1945年创建于宁夏固原县。起班人为国民党十七军新二师六团团长窦子章(戏箱箱主),其弟窦文章任社长,牛利民任经理。高希中、王毓华、张新华、胡守寅先后任演员队正副队长。1946年8月进入兰州演出。主要演员有牛利民、高希中(须生),景乐民(花脸)、王毓华(花旦)、薛再平(青衣)、阎更平(须生)、邵学义(小生)、刘玉华、刘鸿秦、雷震鸣、李寿平、靖正恭等,组成了一个具有高水平、强阵容的班子。先后上演的剧目有《殷桃娘》《马嵬驿》《周仁回府》《辕门射戟》《哭祖庙》《白玉楼》《杀狗》《白玉钿》《软玉屏》《闯宫抱斗》《辕门斩子》《葫芦峪》《庚娘杀仇》《出五关》《李凤姐卖酒》《打柴劝弟》《三击掌》等百余出。1950年9月,与平乐社合并,建立兰州新光秦剧社。 -
82019-10
[ 词条 ]新秦社
甘肃秦腔班社。1943年刘易平创建于天水。主要演员多系刘毓中新声社解体后的流散人员,刘易平将其招募在一起,并新增汤秉中(净)、马振华(小旦)、张新康(小旦)等名家,创办新秦社,自任社长。代表剧目有《大辕门》《哭秦廷》《黄河阵》《八义图》《凤仪亭》《状元媒》《金沙滩》《双明珠》《破宁国》《太白送亲》《人月圆》等。还为宣传抗曰战争,排演了现代戏《阿毛传》,舞台上用上了飞机等道具,轰动一时。该社曾先后到甘谷,武山等地演出。1944年前往汉中,与当地化民社合并组建成天汉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