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0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鸿门宴》
《鸿门宴》秦腔传统本戏。须生、大净、二净唱做并重。西路、中路、南路秦腔。事出《史记项羽纪》。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刘兴汉口述秦腔抄本;甘肃省图书馆藏许世民口述秦腔抄。本剧讲述了秦末,项羽欲某帝位,听范增设计鸿门宴。席间,范增命项庄舞剑,欲刺刘邦。张良、项伯、樊哙等救护,谋刺未遂,刘邦借机而去。 -
82019-10
[ 词条 ]《霍去病》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王俊学编剧。武生、武旦、须生唱做戏。事出《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1986年咸阳市人民剧团首演。郭明霞、李养民、薛德发、雷忠义、石含民等演出。本剧讲述了汉武帝时,匈奴来使威逼武帝让卫子夫娘娘和番,武帝束手无策。霍去病闻知,怒杀来使,闯殿请兵,被关进狱中。武帝狱中探望,霍去病献计破敌。遂组织精勇兵将,出奇制胜,大破匈奴。 -
82019-10
[ 词条 ]神仙戏表演特技
神仙戏中多有神仙斗法的情节,需要用到特殊的道具和技艺,包括耍火流星、耍水流星、耍引魂幡等。①耍火流星。多用于神仙斗法的武戏之中。其表演方法为:先用铁丝制成两个小火笼,内装炭火,再用两条彩绳检好。表演时一手一个,小火笼甩动,迎风起火,上下左右前后不停地耍花子,好似两条火龙满台腾飞。②耍水流星。秦多用于神仙斗法的武戏之中。其表演方法与“耍火流星”同,仅丝绳两端网套内换以盛满清水的碗,要求飞转舞动时滴水不漏。③耍引魂幡。秦腔表演特技。多用于神仙斗法的武戏之中。引魂幡将长180厘米竹竿用白绸缠裏,再在竿梢之上缚以扎有数十朵小白花的等长细绳,以及书有“引魂”二字宽约30厘米的白纸带制成。演出时,将其插在演员靠旗座下,用丝绦绑定以做各种轮甩耍幡动作。《群仙阵》之孙膑出兵前,即有此特技。其表演方法为:幕后唱完[大起板]揭帘出场,在[浪头]击乐声中拉架子、扎双膀势、三踢腿、跌叉,然后右腿跪地,左腿半蹲,将幡甩在台口甚至打在前排观众身上,再甩向身后。如此前、后、左、右各甩三次,最后绕头顶轮甩三圈方复位。要求纸花与发梢不缠、不绕、不乱,动作干净利落,线条清晰分明。 -
82019-10
[ 词条 ]盘子功
秦腔利用道具表演技巧的一种。演员借助于茶盘、酒盘类道具,进行各种技巧表演的基本功。秦腔舞台多用于活泼伶俐的丫鬟奴婢一类角色,技法有端、转、搦、藏、耍,以及持盘亮相所做的各种造型等。秦腔盘子功表演技艺术语表平转盘:五指伸开将圆盘托起,随着旋转的惯性,将食指顶在盘底中心,手呈兰花指形,以手腕内力牵动,食指顺势绕动,维持盘面水平转动。平转盘时,前臂上屈,使盘面略高于肩,盘沿距脸侧两寸余,转盘时手劲要均匀和谐,才能保证盘身平稳。高低盘:一手平转盘于头侧,另一手平转盘于胸前,两手上下斜距尺余,身体倾向低盘一侧,眼望高盘。两盘位置在表演中可做变换,随着盘位的变换,身体的倾斜度也要相应变换。正亮盘:双手兰花指于胸前对捏盘边,盘面朝上,然后手上举,同时顺势翻手腕将盘面亮于前方,臂呈高双膀势。侧亮盘:一手兰花指捏盘边提盘,盘面朝前,然后将盘向本侧肩上甩置,使盘立于肩上,盘面略向内侧,另一只手侧立掌于胸前。若系长方盘,亮盘时则提其宽边。甩置后长边立肩,此势以亮低势为妙。斜亮盘:双手兰花指捏盘的对角,盘面朝上置盘于胸前。再将盘向内顺圈翻转。翻转时中指伸于盘面边沿向外拨盘,当盘面转至前方时,将盘斜針胸前一侧,本侧手位基本与耳齐,距耳约五寸,另一手位于中胸处,头部向盘偏斜。藏盘:一手四指抠住盘面边沿,拇指紧逼盘背边,然后将盘向后上提,使盘底贴在臂后,另一手则可自由配合。传统秦腔中花旦常有此表演。掏盘:将盘子平转,待稳定之后,再将手腕缓缓拧动,手心逐渐朝上,食指向前趋于水平,继而手扣腕向内平转,食指横扫胸肋从腋外掏出向上拧动,转回原位。掏盘中要注意保持转速,利用盘子的旋转惯性,防止翻落。同时还可以随着表演的需要,采用各种优美的姿态,比如“探海”“卧鱼”“望月”以及各种下腰等,均可用于盘子功表演之中。单手端盘:一手中指屈向手心,拇指、食指与无名指鼎立在盘底中心将盘托起。盘位可根据表演需要而定,一般将手举至本侧肩前五至八寸处,略高于肩,盘沿与脸侧相距约两寸余为宜;另一只手可叉腰、护盘、随台步摆动,或选择其他适合的姿态做以配合。传统秦腔中丫鬟侍女为主人打茶出场时多有此表演。双手端盘:双手兰花指对捏盘边,两臂自然弯曲,将盘平置于一侧,竖胸前,呈端盘状。盘位可因情况而变化,如对所敬夫婿等,可与眉齐,对所尊如帝王、神明等,则可高于头顶。对角转盘双手兰花指各捏长方盘或方盘的对角,将盘面向外斜竖胸前,用手指拨动,将盘向内或向外旋转起来,趁势将盘角移至掌心,靠腕部内力牵引掌心和谐揉动,可连续转动。转盘要快而巧,手的动作以小为宜。 -
82019-10
[ 词条 ]《河伯娶妇》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墨遗萍编剧。别名《西门豹》。本剧讲述了魏文侯委西门豹守邺都,豹见邺都百姓稀少,询之,始知为女巫勾结三老,假借河伯娶妇为由,以少女投河,骗取钱财。豹以毒攻毒,反将女巫和三老投入河中,骗局终破。 -
82019-10
[ 词条 ]包银制
旧时秦腔戏班对外请名角支付酬薪的一种方法。旧时,秦腔戏班为了增加票房收入,都要聘请名角参与戏班演出。聘期以一年者为多,也有半年或一季为期的。班主在聘请名角商定酬薪后订立合同,合同中通常写明包银数目。聘请一年的,合同签订后一般都要当场支付半年包银,聘约期满包银全部付清,班主赔赚均与名角无关,包银不得赊欠。名角每天演出完毕,还要领取若干车马钱,此外,每半年还要供给夫子呢布鞋一双。合同期间,名角不得另搭他班或罢演,也不得私演堂会戏,如有违规,原掌班将按梨园行帮行规通告其他班社不得聘用,如有他班聘用者,将请精忠庙首出面干预,干预结果在行规内具法律效力,各班必须遵从;否则,革除梨园,终身不得不演戏。。 -
82019-10
[ 词条 ]《赠绨袍》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须贾跪辕门》《范雎相秦》《跪门吃草》《范雎拜相》等。唱做并重戏。须贾一角秦腔为小生扮,其他剧种为净扮。事出《史记范雎列传》《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七回、元人《谇范雎》杂剧、明人《赠绨袍》传奇等。秦腔演出《跪门》《吃草》两场,穿插吃草表演特技。现有多种版本存世,包括中路掷子、蒲州梆子和河北梆子等。有河北省艺术研究所编《河北梆子传统剧目汇集》第三集录刘和三口述本,山西人民出版社1962年刊行蒲州梆子本,山西省戏剧研究所藏段万轩中路梆子抄录本、胡德胜口述中路掷子抄录本,山西省临汾蒲剧院藏蒲州梆子抄录本,《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二十七集收录冯杰三改编本。本剧讲述了齐襄王重范雎之才,欲留事齐,范雎拒之不受。魏相须贾嫉范,诬范降齐,鞭答拷问晕死,弃尸厕中,幸得狱卒相救,苏醒后化名张禄,逃往秦国,拜为相。秦欲伐魏,魏王派须贾使秦求和,范雎假扮乞儿往见,须贾怜范冻饿难熬,赐酒食,赠绨袍。翌日,须贾拜谒秦相,见范雎正襟走进相府,大惧。范念须贾良心未泯,令其跪门吃草,膝行晋见,未予深究。 -
82019-10
[ 词条 ]《陕西戏曲在北京演出评论集》
1959年3月东风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收录了1958年陕西省戏曲赴京演出团在北京演出的秦腔《三滴血》《游西湖》《赵氏孤儿》等剧的评论文章8篇。有曹禺的《创造更完美的现代题材的剧目》、梅兰芳的《谈秦腔几个传统剧目的表演》、马少波的《老树红花》与《从赵氏孤儿的改编谈胆识》、欧阳予倩的《秦腔〈三滴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