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秦腔
检索到 2516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九公桥
西路、中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须生、武丑唱做工并重戏。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抄录本;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藏抄录本。本剧讲述了苏宝童反,太宗亲临九公桥战苏。苏焚香求来黑风仙。 -
302019-09
[ 词条 ]张满堂
秦腔作曲家。陕西泾阳县人。1953年参加文艺队伍,先后在西安正俗社、陕西文光剧团、渭南剧校、渭南地区秦腔剧团担任艺术股长及作曲。 -
302019-09
[ 词条 ]亮靴底
但陕西、甘肃秦腔中的“亮靴底”程式略有不同。陕西秦腔为抬腿、绷脚面,提腿微屈稍向侧倾斜,顿住,亮靴帮,左右腿均如此。甘肃秦腔则是提腿于台沿,右手抓袖,左手療袍襟,左腿棚脚面搭至台边,把靴底直接亮给观众。另外,陕西秦腔多穿京靴,甘肃秦腔旧时多穿本省民勤靴,该靴底扎花、帮高、底窄、中间不足一寸,形同葫芦。 -
82019-10
[ 词条 ]汉中李
汉中李(生卒年不详)清光绪秦腔演员。工须生,兼及他行。陕西汉中人。天水西秦鸿盛社最早的演员之一。熟悉陕、甘各地小曲,故能秦腔、曲子“两门抱”。 -
82019-10
[ 词条 ]《越国借粮》
《越国借粮》秦腔传统本戏。西路秦腔剧目。须生、武生唱做打并重戏。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唐玉柱口述抄录本。本剧讲述了越国饥馑,勾践派范蠡赴吴借粮,吴王夫差不予,反重责范蠡。 -
82019-10
[ 词条 ]旗头
秦腔旦角发式的一种。是旗装戏的妇女发型。共有两把头、旗头垫子、旗头座三种发式。①两把头。秦腔旦角发式的一种,属旗头类。其形状是将头发分为左右两半,向上梳到头顶,在头顶绾作较为高耸的髻。秦腔旦角发式的一 种,属旗头类,为旗装戏中妇女所用。将头发绾 在头顶,做成圆扁式样,用于辽、金、清代的平民 妇女。秦腔旦角发式 的一种,属旗头类。为剧中辽、金、清代之旗装宫 廷妇女所用。发式为将头发拔在一处,于头顶绾 成扇面模样。化妆程序为提眉、贴鬓,与包大头 同。 -
302019-09
[ 词条 ]《六部大审》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九莲灯》《粉宫楼》《审刺客》《审史龙》等。须生、正旦、净角唱做并重。含折子戏《审朿ij客》。事出清朱良卿《九莲灯》传奇。各路秦腔常演。有判官吹火特技。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贺振民口述秦腔抄录本;甘肃省图书馆藏丁希贵口述秦腔抄录本;甘肃省靖远清嘉庆古钟有铸目。 -
302019-09
[ 词条 ]《三进士》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一门三进士》《朱砂冠》《八珍汤》《寻儿记》《同根异果》。纱帽生唱做工并重。含折戏《打棒槌》。西路、南路、中路秦腔常演。现有多个版本存世,有《甘肃省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十六集书录本、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秦腔抄存本,另有山东梆子抄存本、蒲州梆子抄本。本剧讲述了山西平阳书生张文达,向当地周、常两家借路费,进京赶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