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秦腔
检索到 2516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镔铁剑》
西路、中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小生、小旦、净唱做并重。含折子戏《送银灯》。现有多个版本存世,有甘肃省图书馆藏口述秦腔抄录本。 -
302019-09
[ 词条 ]司马茂夜断阴曹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张英反汉》《夜断七贤》等。正生、须生、武生唱做戏。事出元至治本《三国志平话》《古今小说闹阴司司马貌断阴》、清涂石麒《大转轮》杂剧及嵇永仁《读离骚》。西路、南路秦腔剧目。现存版本有清光绪三年陕西三元堂梓行本,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贾列贤口述秦腔抄录本,甘肃省图书馆藏抄录本。本剧讲述了汉灵帝时,侍郎窦文进因保奏张刚、张英兄弟,被梁冀所害。 -
82019-10
[ 词条 ]《此地无银三百两》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姚舫编剧。小旦贫生唱做戏。本剧讲述了戴秀才家贫,借债于老财符布仁。符重利盘剥,乘机盗去戴银30两,适被戴妻发现,斥责丈夫,遂追还。 -
32019-10
[ 词条 ]同顺儿
(生卒年不详)秦腔演员。习同州梆子,工正旦、小旦。光绪中期在蒲城、富平一带最得好评。擅演《玉堂春》《春秋配》等。有人赞其如鲜花先=鲜瑞,春色宜人。 -
82019-10
[ 词条 ]武场乐器
秦腔《古城会》关羽出场,即以擂击战鼓引出。梆子 亦称“桄桃子”。秦腔代表性击奏乐器,秦腔之所以称梆子腔者,由来即源于此。由两根长短不一的枣木制成。长者呈圆形,短者呈方形,演奏时两手各执其一。在秦腔武场击乐中作为辅助乐器,用以烘托庵观寺院的沉静气氛,曲牌伴奏也时有所用。手锣 亦称“小靜”。艺人称其为“声中之胆”。秦腔武场的主要乐器之一。铜制,圆形,锣面略凸起,直径约20厘米。杨天基、马凌元等秦腔音乐专家均为其测过音高,1、2、3号锣均发音为“F宫”,而且发音纯正,遂定名为“工字锣”。疙瘪锣 也称“乳锣”“包锣”。秦腔武场的辅助铜器击乐之一。云锣 秦腔武场击奏乐器之一。铜制、圆形,有律。分九面云锣、三面云锣等多种。秦腔多用三面云锣,因锣面薄厚不一,故能发出不同音高,悬于木框之间,以小锣槌敲击锣心而发音。音响清脆,明亮、恬静。秦腔所用铙钹,实为铙。每副两片,相击发音。音高为7(S1)。 -
82019-10
[ 词条 ]《追韩信》
《追韩信》秦腔传统本戏。别名《萧何月下追韩信》。须生、武生唱做并重。事出《史记萧相国世家》,元金仁杰有《萧何追韩信》杂剧。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秦腔抄录本。 -
82019-10
[ 词条 ]张忠义
张忠义秦腔演员。主工大净。1944年生。陕西西安市人。1959年入西安易俗社学艺,师承李可易、安鸿印等。对秦腔花脸唱腔进行过改革尝试,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 -
32019-10
[ 词条 ]王喜承
(1899-1968)秦腔演员。主工正旦、老旦。甘肃庆阳人。乳名平娃。10余岁人当地班社学艺。1949年进入宁夏固原社教剧团。嗓音洪亮,发声讲究,扮相俊美,做派大气。1951年加入固原人民秦腔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