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秦腔
检索到 2516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蟒蛇记》
《蟒蛇记》秦腔传统本戏。西路秦腔常演。生、旦、丑唱做工戏。现存版本有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藏抄录本。本剧讲述了秦时,侯张氏为亲子侯春元谋产,制造假银命前房子春放赴京讨债放赈,以图加害。 -
82019-10
[ 词条 ]《困仙阵》
《困仙阵》秦腔传统本戏。又称《杀青牛》《王翦二下山》《五子拿孙膑》《铜台面理》《王翦灭六国》等。净角、须生为主唱做武打并重。事出《东周列国志》第一百零八回。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强堆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王翦死后,往铜台面见其师海朝,海朝为之改面还魂,让其二次挂帅灭燕。廉颇战之,被王翦打死,廉颇媳秀美出战,打死王翦。 -
32019-10
[ 词条 ]陈景民
(1902~1964)秦腔旦角演员,戏曲教育家。陕西咸阳市人。原名镜民。18岁入泾阳秦镜社学艺。1928年到甘肃,在兰州维新社搭班。1929年自办新兴社。1944年赴武威主办新伶社。培养学生30多人,其中有些成为兰州秦腔界之中坚力量。 -
302019-09
[ 词条 ]酒泉正俗社
甘肃秦腔班社。1926年创办于酒泉,由当时安肃区观察使魏宏发(绍武)主办,由官方筹款,在魁星楼修建剧院,从陕西聘来杨三保、吴义强等为教练,开设科班。培养了张兴山、葛正兴(短胳膊)、阎正光(秋连子)、李正升、邓松山、天福子、窦正荣、金声于、毛红子、恩恩子、喜喜子、宝宝子、二旦娃等30余名秦腔演员。 -
302019-09
[ 词条 ]常家班
甘肃秦腔班社。清光绪中期由泾川县窑店乡捐生常腾甲(常三爷)创建。主要演员有梁二、梁三、梁生全(春娃子,梁二之子)、雷家娃、雷禄寿、杨福升、宝娃、杨喜民等,均为本地人。常家班表演风格粗犷,剧目以生净戏和神话戏为主,是典型的甘肃东路秦腔戏班。被誉为“陇东四大班长”之首的演员杨改民(泾川窑店人),就是在该班拜师学艺而成。1920年解散。 -
302019-09
[ 词条 ]张志福
张志福(1914~1987)秦腔琴师。陕西西安市人。乳名恩穗。出身民间音乐世家,从小随祖辈到处参加红白喜事演奏,足迹遍及关中各县。1953年调入西北戏曲研究院。板胡、二胡、京胡、唢呐、鼓等无所不能,还懂二黄,尤擅吹笛,熟记200多个秦腔曲牌,特别是一些多年不曾见用的老曲牌,都能脱口吹出。《游西湖》中为慧娘钉棺所奏[拿娥]曲牌,即出自他手。 -
302019-09
[ 词条 ]《滚钉板》
西路、中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别名《九更天》《马义救主》《马义滚钉》。须生、老生唱做并重。事出朱素臣《未央天》传奇。 -
302019-09
[ 词条 ]贾文彬
(1937~)秦腔演员。工武生。1950年入宁夏吴忠秦腔剧团学艺,次年调银光剧团。常演角色有《回荆州》之赵云、《黄鹤楼》之周瑜、《反西凉》之马超、《烈火杨州》之江玉郎、《卧虎沟》之艾虎等。后来主要从事秦腔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