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秦腔
检索到 2516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塔城老俱乐部
新疆秦腔演出场所。位于塔城人民公园内。1937年建造,原属塔城秦腔戏班的专用演出场地,内地戏班也均在此演出。初建时条件简陋,后几经重修扩建,已成规模。 -
302019-09
[ 词条 ]《义乳母》
秦腔小戏。孙仁玉编剧。正旦唱做工戏。事出《史记?魏世家列传》。陕西易俗社首演。有《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十九集书录本。本剧讲述了秦灭魏,乳母催幼公子匿之。魏大夫翟性利诱乳母交出公子,乳母拒。 -
82019-10
[ 词条 ]《芍药本事诗》
古代秦腔著本。清孙星衍、洪亮吉含著。秦腔艺人赞诗。主要对乾隆年间陕西周至秦腔艺人郭芍药(名双)和郭喜在秦腔唱腔和表演艺术方面的创新及独特风格,进行了赞颂,称他们技艺超群,双技并妍,并称两人为“东郭”“西郭”。诗收录于《洪北山诗文集》。 -
82019-10
[ 词条 ]口条
秦腔演出中特技用品的一种。用马尾或牦牛毛在铜丝上以丝弦扎缚而成。即须生、老生、净角及部分丑角所挂假须,运用艺术夸张的手法区分剧中人物的身份、年龄、性格等特征。秦腔口条与京剧相比,较:短且厚密。仅黑色一种,如秦腔《杀寺》中党伯雄所戴即是。⑥楂楂。又称“一字”。“口条”之一。与“扎”同属胳胞短须,但曲。色有黑、红二体。黑色如《游西湖》廖寅所戴,红色如《火烧余洪》余洪所戴即是。⑦八字。仅有黑色一种,如秦腔《周仁回府》中凤承东所戴即是。⑩五撮子。又称“五嘴”。“口条”之一。耳边两撮短须,嘴上方两撮,颏下为吊搭,共为五撮。分黑、白二色。黑五撮如秦腔《玉虎坠》中王腾,白五撮如《玉堂春》中崇公道所戴即是。?一撮子。“□条”之一。短须仅一撮,也仅黑色,如秦腔《玉虎坠》中贺其卷所戴即是。?耳毛。净角所用假鬓毛。如秦腔《芦花荡》中张飞耳毛戴“黑张”插黑耳毛,《斩单童》中单童戴“红张”则插红耳毛。 -
302019-09
[ 词条 ]康顿易
(1906~1990)秦腔演员。工小生。陕西西安市人。乳名普箴。幼时考入陕西易俗社,师承呼延鑫,并受陈雨农、党甘亭、唐虎臣教诲。1933年、1937年两度赴北平演出,与王天民合作。①张燕(1941~)秦腔演员。女。工花旦、小旦。陕西西安市人。原名张秀珍。1950年入西安文光剧团学艺,师承康顿易、刘文中,后调渭南地区剧团。后又进西安市尚友社。秦腔演员。工须生。陕西西安市人。1948年考入西安晓钟戏校学戏,投师封至模、刘毓中、惠济民等。先后在西安劳动剧团、文光剧团、渭南地区秦腔剧团工作。工架稳健、唱腔雄迈。秦腔演员。工文武小生。陕西西安市人。10岁入西安易俗社,师从苏育民、杨令俗等。表演干净、大方,适于演唱慷慨激昂的唱段。秦腔演员。工须生。陕西西安市人。9岁入陕西易俗社学艺,师承陈雨农、郑香亭等。先演小生,后改演须生。其表演规范,唱腔舒展、奔放。 -
82019-10
[ 词条 ]《丁邦硬骂阎》
西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小戏。老丑唱做戏。甘肃省图书馆藏有王守义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穷汉丁邦硬,家境艰难,出外告借,空手而归,遭妻辱骂,服毒而亡。其魂至阴曹,痛骂阎罗不公,历数阳间贫富悬殊。 -
302019-09
[ 词条 ]《五丈原》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七星灯》《祭灯》《诸葛亮观星》。须生为主唱工戏。含折子戏《祭灯》。事出《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三回,另有元人《诸葛亮秋风五丈原》杂剧等。各路秦腔常演。今存版本 现有多种版本存世,有甘肃省图书馆藏清代木刻秦腔本,清光绪乙未年西安南院门义兴堂书局刊行秦腔本,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阎泰芳口述秦腔抄录本,甘肃省靖远清嘉庆古钟有铸目。 -
82019-10
[ 词条 ]头搭
秦腔旦行角色发面饰物的总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秦腔旦角头搭十分简陋,仅有帘子、纸花。其后渐次发展,并与京剧“头面”饰物名目相类似。秦腔旦行角色发面饰物的一种。全副50支,用高级玻璃仿制成钻石,镶嵌于饰件之上。色分红、蓝、白、紫(雪青:四种,一副一色,绚丽夺目。剧中少妇少女,如秦腔《拾玉镯》中孙玉娇、《柜中缘》中许翠莲等,均饰戴此头搭。③点翠头搭。秦腔旦行角色发面饰物的一种。全副50支,用翠鸟羽毛粘贴在饰件之上,色呈湖蓝,能给人以华贵庄重之感。剧中贵族妇女、大家闺秀,如秦腔《打金枝》中金枝女和青衣行《宇宙锋》中赵艳容等,均戴此头搭。④亮片头搭。秦腔旦行角色发面饰物的一种。以铁丝焊成骨架,将亮片粘缝串缀骨架之上制成。秦腔旦行角色发面饰物的一种。以铁丝焊成头搭各件骨架,再将皮球串缀其上制成,有白、红等色,各呈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