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9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走南阳
秦腔传统本戏。又称《十四王带箭》《刘秀吃麦仁》《三请姚期》等。大净、须生、老生、老旦唱做并重。含折子戏《麦仁罐》。事出《后汉书光武帝本纪》。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口述秦腔抄录本,甘肃省图书馆藏李少兰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刘秀为灭莽兴汉,广求贤才。与邓禹往鬼神庄三访姚期,姚以老母在堂拒出。姚母夜梦青龙牵走猛虎,命姚期往投刘秀,姚仍拒,母自尽,姚期遂依刘秀而去。 -
302019-09
[ 词条 ]张平
张平(1948~2010)戏剧作家、一级编剧。陕西西安市人。历任西藏自治区 剧协副主席、《西藏艺术研究》副主编、陕西省京剧团团长、陕西省艺术创作研究中心主任、省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等职。为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副会长、陕西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文联委员。创作的戏剧作品有话剧《旺堆的哀乐梦》《赞普的子孙》《桑姆酒店》《从拉萨来了个小子》《荆轲刺秦王》,戏曲《望娘关》《咆哮的海子》,歌剧《唐白与白宗》《星海》《昭君》,秦腔《少帝轶事》,豫剧《情祭秦王宫》《虢都遗恨》,眉户《造俑记》,京剧《甘泉《司马迁》《清风驿》,越剧《浣花溪赋》,民歌剧《三十里铺》等作品。出版有个人剧作专集《圣地之恋》。 -
302019-09
[ 词条 ]赵杰民
赵杰民(1868-1938)秦腔旦角演员、教练。陕西富平县人。名维俊,字杰民。早年经商,后演秦腔。初习同州梆子,后改西安乱弹。清光绪、宣统年间,与随鞑子、五喜儿等名家齐名。擅演苦戏,如《三娘教子》《三上轿》《五典坡》《祭江》《盘道歌》《抱火斗》《杀庙》等。民国初入陕西易俗社,并任教练。排练有《天足会》《鬼教赵杰民(易俗社提供)育》《孤儿记》《强项令》《闹都院》《金玉莲》《二郎庙》《杨氏婢》《算卦骗人》《长生殿》《梁上君子》《十二先生》《十二戏迷》《复成桥》《卢采英救夫记》《玉壸泪》《友于记》以及《双明珠》《螟蛉案》等新戏四五十出。赵杰民(易俗社提供) -
302019-09
[ 词条 ]姚刚征南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又称《铁门关》《姚刚招亲》《征南蛮》。武生、武旦武打戏。含折子戏《鸡头关》。中路、西路、南路秦腔剧目。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秦腔抄录本,《甘肃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五集书录本。另有山东省艺术研究所收藏的山东梆子存抄本,山东省梆子剧团油印本《双枪缘》,《河南传统剧目汇编豫剧》第七集书录本。本剧讲述了刘秀命姚期挂帅平定边乱,其子姚刚留朝护驾。刘秀轻信奸臣景伯元谗言,欲斩姚刚,辱武宁侯陈俊力保,罚其征南戴罪立功。姚刚征南途中,收黄金蝉、邢千斤,又与未婚妻魏淑云相遇,含力大畋番兵回朝,除景氏父子,冤仇辱报。 -
302019-09
[ 词条 ]取洛阳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光武山》《破洛阳》。生、武生、二净唱做打并重。事出《东汉演义》第五十回,《赐绣球》传奇。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口述秦腔抄录本。另有蒲州、北路梆子存抄本,蒲剧团藏抄录本。本剧讲述了刘秀命邓禹为帅攻打洛阳,乃用激将法使马武怒返太行山。洛阳守将苏显闻知,路拦马武劝降。邓禹即派吴汉、岑彭、姚期、杜茂迎敌,马武生擒苏显,攻破洛阳,王莽擒获,刘秀欲赦之,马武不从,乃绑斩首。 -
302019-09
[ 词条 ]田高俐
田高俐(1967~)秦腔演员。女。主工青衣,刀马旦、老旦、泼辣旦均能应工。陕西蓝田县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猛进秦剧团演员。幼时曾在蓝田县文艺班学艺,师从肖新武。上小学时被柞水县剧团选中,13岁进入孟进秦剧团。先后拜马桂芬、刘美丽、窦凤琴为师。其扮相庄重,戏路宽博、唱腔流畅,擅用装饰音,感染力强。在《五典坡》《痴梦》《铡美案》《三娘教子》《玉堂春》《杀狗劝妻》《团圆之后》等50部传统戏和现代戏中饰演主要角色。曾在兵团、西北及全国性的戏曲调演中,获多种奖项;其自编、自导、自演的秦腔现代戏《百姓人家》,获兵团文艺汇演编、导、演三项大奖。 -
302019-09
[ 词条 ]《进军路上》
现代本戏。郑轩、武艺群编剧。唱做并重。1964年陕西省军区五一剧团首演。导演李景华,音乐设计武艺音,舞美管芙英。郭平安、雷安良、解生民、李爱琴演出。本剧讲述了革命烈士之子高志宏,参军后受到连队领导器重。但他觉得自己高中毕业,当步兵大才小用,闹情绪不积极参加军训。结果在实弹射击中成绩不及格,使全班丢掉了“射击优胜班”红旗。经指导员的耐心帮助,他受到教育。大学生炊事班长秦学俭的模范行为,也使他受到感染。终于真正树立当好普通一兵的思想。1962年,蒋介石妄图窜犯大陆,连队在备战训练中,请来高志宏母亲为部队讲述家史,使高志宏受到阶级教育和传统教育,思想进步很快,训练成绩大为提高,获辱“五好战士”称号。 -
302019-09
[ 词条 ]《一捧雪》
别名《斩莫成》《古玉杯》《莫成替主》《大审戚继光》。有两部:一部系中路秦腔演出本,为单本戏;一部西路甘肃秦腔演出本,系连台本戏(二本),第一本《斩莫成》、第二本《大审戚继光》、第三本《审头刺汤》。须生、丑唱做工并重。含折子戏《捜杯》《审头刺汤》。事出清代李渔《一捧雪》传奇及清人《一捧雪》弹词。现有多个版本存世,有长安书店刊行陈显远改编秦腔《捜杯》折戏本、《甘肃传统剧目汇编?秦腔》刊行谢龙整理改编秦腔本。另有《河北梆子传统剧目汇集》第二十六集收录祁天宝口述本、《河北省传统剧目汇集》第五十集收录刘和山口述《审头刺汤》本、河北省艺术学校藏张富贵口述谷剑东整理《审头刺汤》本,以及山东梆子本、蒲州梆子、中路梆子抄录本和上党梆子抄录本。本剧讲述了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卿莫怀古之友汤勤,逢迎权贵严世蕃,献计谋夺莫之家藏玉杯“一捧雪”。莫无奈,以赝品献之,严怒而捜杯,未获。莫弃官而逃,莫的仆人奠成为主替死,怀古为戚继光所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