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0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秦腔唱腔选》
秦腔唱腔专集。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艺术委员会音乐组编,孙茂生等记录整理,1958年1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汇选了刘毓中、苏育民、李正敏、何振中、田德年、刘易平、袁克勤、苏琦、苏蕊娥、孟遏云等的各种基本唱腔25段。唱段大都出自广为流传的秦腔传统剧目,如刘毓中的《卖画》、刘易平的《祭灯》、李正敏的《探窑》、苏育民的《打柴劝弟》和《苏武牧羊》、何振中的《起解》、苏蕊娥的《断桥》、袁克勤的《斩黄袍》、田德年的《铡美案》等。此外还选录了荆生彦演奏的秦腔曲牌与唱腔过门曲。 -
82019-10
[ 词条 ]胡林焕
胡林焕(1967~)秦腔演员。主工铜键、架子花脸。陕西宝鸡市人。师从刘茂森、胡正友等。现就职于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眉碗HU先后在《五台会兄》《芦花荡》《李逵探母》等剧中担任主要角色。曾荣获甘肃定西地区第二届秦腔中青年演员大赛表演一等奖、甘肃定西地去新创剧目调演演员一等奖、甘肃省谝演最佳配角奖等。1998年春节参加陕西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作为特邀演员演出秦腔名剧《李逵》。陕西省剧协会员、秦腔艺术协会常务理事。 -
82019-10
[ 词条 ]《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
秦腔剧目资料汇编。陕西省文化局编印。1956年起,开始分集印行,从第36集开始改由陕西省艺术研究所编印。已编印42集,剧目近千种。有文艺单位(包括原陕西省剧目工作室)的收藏本,也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陕西地方戏曲普查中的手抄本,还有作家的手稿本。古代秦腔剧目,多为艺人口述记录整理本。其中民国期间作家创作的剧本有范紫东、李桐轩、李约祉、李仪祉、孙仁玉、高培支、吕南仲、王辅臣、李干臣、王伯明、韩绾青、郝心田、卢缙青、郭道宣、张虎臣、封至模、淡栖山、谢迈千、冯杰三、王绍猷、薛寿山等人的代表作品。第三十三集为明、清剧目专辑。其中除刊录《缀白裘》剧目31出外,有焦文彬收藏的清乾隆三十八年(1778)《回府刺字》手抄本,雷玉孝保存的嘉庆十年(1806)抄本《画中人》,陕西省剧目工作室保存的嘉庆十三年腊月抄本《刺中山》。全编数千万字,保留了秦腔剧目中珍贵的资料。 -
82019-10
[ 词条 ]贾尔藏业余秦剧团
青海业余秦腔演出团体。由湟中县土门乡贾尔藏村汉、藏、回等民族村民组成,清末民初就已有所活动,除在本村演出外,还应邀在附近乡村赶唱庙会。主要演员有贾绣品、白有录、白有明、贾德福等。1949年后,排演过现代戏《屠夫状元》《双明珠》等。1979年在湟中县业余戏曲汇演中获演出二等奖,被评为先进单位。 -
82019-10
[ 词条 ]成县纸坊业余戏班
甘肃业余秦腔演出团体。清光绪初年(1875年前后)王云创建于成县纸坊,成员均为农民。主要在逢年过节或举办庙会时演出。民国年间的戏班负责人为苏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添置戏衣、乐器,并培养了十多名青年农民演员。1965年,先后参加了成县业余文艺调演和武都地区首届民兵、农村戏曲调演。“文化大革命”中停止演出,剧团戏衣因分给社员得以保存。1978年后恢复,并在县城进行商业性演出。主要演出剧目有《黄鹤楼》《宋江杀惜》《杀裴生》《四郎探母》《抱火斗》《走雪》《游西湖》等。早期主要演员有安居忠、傅永德、杜森林、曹忠元、杜理仁、苏宏盛、王有成等;后期青年演员有何怀岐、张承贤、苏俊娥(女)、王喜怀(女)等。 -
82019-10
[ 词条 ]张兰秦
张兰秦(1956~ )秦腔演员。主工大、二花。陕西山县人。13岁入凤翔艺术学校,调至兰州市秦剧团。嗓音洪亮,纯正甜美,音域宽广,亢坠自如,行腔声出压众,富有气势,由生腔和花腔一,其演醇浓的传统花脸韵味,又具新颖的现代声腔柔美,得“西北第一花脸”之誉。先后饰演过《铡美案》之包拯、《黑叮本》之徐彦昭、《下河东》之赵匡胤、《金沙滩》之杨继业、《唐太宗嫁女》之魏徵、《薛刚反唐》之薛刚、《赵氏孤儿》之屠岸贾、《李逵探母》之李逵、《五台会兄》之杨延昭等众多舞台艺术形象。在西北各省、市、自治区历次曲大赛中,均获最高奖项。现任兰州市秦剧团团长助理、甘肃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张兰秦饰《忠保国》之徐彦昭(王正强提供) -
82019-10
[ 词条 ]司存瑞
司存瑞(1944~)秦腔演员。工大净。八岁入宁夏平罗剧团学艺,师从陈易平。常演剧目有《铡美案》《二进宫》《八件衣》《古城会》等。 -
82019-10
[ 词条 ]《新三娘教子》
秦腔现代小戏。赵守一所编剧目。唱做并重戏。陕甘宁边区陇东剧团首演。本剧讲述了儿子参军上前线抗日,三娘在家辛勤劳动,每日靠织布、纺线维持生活。边区群众积极慰问抗日军属。许多乡亲带着慰问品来到三娘家中热情慰问。正在此时,三娘的儿子从前方回到家中。经三娘多方盘问,原来儿子是逃跑回来的。在三娘和众乡亲的批评、开导、鼓励之下,儿子回心转意,决心重返前线抗日,受到乡亲们的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