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0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顺义班
顺义班在秦腔艺术界称顺义班的有两个,一个是陕西秦腔班社,另一个是甘肃人于陕西顺义班基础上组建的甘肃秦腔班社。①陕西顺义班。清同治十年(1871)前后陇县商人张履祥创办。因其衍用商号顺义成而名。主要搭班演员有须生王魁娃(领班)、王海鱼、张德民、孙双钱、常生(工小生)等;旦角王喜娃、邓金钟、谢牢牢、米富、乔麦花、李嘉宝、唐娃等;净角魏德娃、袁焕元、张太、谢德奎等。上演剧目300余本,主要有《出五关》《反冀州》《串龙珠》《巫山成圣》《白帝城》《醉写黑蛮》《秋江月》《太和城》《黄河阵》《文王回西岐》《大郑宫》《子期论琴》《春秋笔》《葫芦略》《绝龙岭》《七星剑》《炮烙柱》《出汤邑》等。该班主要活动于陇县、千阳、陕、甘交界及兰州一带,前后历时60余年。1933年在陇县北城门龙王殿演出时,遭遇洪水被迫停业。②甘肃秦腔班社。1921年由张家川回族宗教人士马锡武出重金在原陕西陇县顺义班基础上组建。班长赵福红。主要演员有贾抱抱(生角)、刘旦(旦角)、何生辉(丑角),还有刘大净、冯大净、牛大净等。1922年又吸收陕西演员十三红、十四红和疙瘩溜子等人,发展到50多人。主要剧目有《醉写》《阴阳河》《炮烙柱》等20多本。1932年,戏班被当地土匪洗劫,被迫解体。 -
302019-09
[ 词条 ]赵敏霞
赵敏霞(?~ )秦腔演员。女。工旦。甘肃静宁县人。1981年考入静宁县秦剧团,现为甘肃省平凉市秦剧团演员。先后在30多部戏中担任主要角色,如《窦娥冤》之窦娥、《哑女告状》之掌上珠、《回荆州》之孙尚香、《杨八姐盗刀》之银花公主、《夺锦楼》之钱琼英、《假婿乘龙》之李半月、《软玉屏》之魏纫秋、《山外风》之翠花等。多次获得甘肃省戏曲大赛最高奖项,曾被评为平凉地区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 -
302019-09
[ 词条 ]三胜班
甘肃秦腔班社。1919年静宁县七里乡高堡村王如珍、李凯、李具成三人合资创建。主要演员有通渭人牛八、牛九,庄浪人朱大、朱二(朱栓西)、鳖儿子、刘生财、苍喜儿及陕西人许摇头等。1929年歇业。1935年,王如珍之子王龙买下静宁演出破产的京剧班同乐社戏箱,恢复了三胜班。由李金赁箱领班,主要演员有马德仓、马国仓、马具仓、黄万祥、孙振华、刘喜元等。1953年并人静宁县秦剧团。 -
302019-09
[ 词条 ]王营长戏班
陕西秦腔班社。1920年由宜君县王运生创办。因其当过国民党军队营长,群众故称其名。演员由各地招聘。著名者有“拜家红”,本名拜同林,以演《时迁偷鸡》《孙悟空盗扇》等戏,在富县、洛川、黄陵颇有名气,人称“迷三县”;宋可祥,主演《三岔口》《桃花庵》享名,外号“宜君红”。因遭同行排挤,1926年解体。 -
302019-09
[ 词条 ]奇台新盛戏园
新疆秦腔班社。1920年前后组建于奇台。箱主耿九。1938年由王宝顺任经理。演员有金秀兰、刘振邦、刘宝林、魏福祥、付作义、党金贵等。常演剧目有《混元桥》《串龙珠》《高平关》《破宁国》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部分演员另组民生剧社,新盛戏园解体。 -
302019-09
[ 词条 ]盗铜旗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斩罗成》《铜旗阵》。生、旦、净唱做打并重。含折子戏《罗成叫关》。事出《说唐演义》第三十八回。各路秦腔常演。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田兴华口述秦腔抄录本;甘肃省图书馆藏曹洪有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杨林布下八面埋伏金铠阵,阵内藏铜旗一杆,命罗成、东方成护之。瓦岗寨秦琼盗旗,得罗成相助,杀死东方成,盗走铜旗。杨林将罗成降秦之事告知其父罗艺,罗艺绑子问斩,被北国铁人公主从法场劫走。 -
302019-09
[ 词条 ]任小蕾
任小蕾(1970~)秦腔演员。女。主工小旦、花旦。供职于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实验团。多次出访芬兰、荷兰、德国、法国、比利时、伊朗、曰本等国家和地区演出。扮相俊俏、嗓音甜美、表演细腻、文武兼备。从艺以来,先后在《窦娥冤》《西湖遗恨》《迟开的玫瑰》《西部风景》《三月桃花》《活捉三郎》等十多部剧目中,塑造了众多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曾荣获第六届中国戏剧节个人表演奖,首届、第三届中国秦腔节优秀表演奖,第三届中国戏曲金三角交流演出表演奖,首届中国戏曲演唱大赛——红梅大奖,中国秦腔四大名旦“新锐旦角”金奖,陕西省庆祝建国五十周年优秀剧目展演表演一等奖等。系全国第八届妇女代表大会代表、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秦腔艺术研究会理事、陕西省电视秦腔“百佳演员”。任小蕾出演《斩窦娥》剧照 -
302019-09
[ 词条 ]拉架子
秦腔传统表演程式。京剧称“起霸”。秦腔言“拉”,与“表演”同义,实指“架子功”基本动作组含的程式舞蹈“套数”表演。即把“亮相”“正冠”“理须”“整鬂”“撩袍”“抖袖”“整甲”“台步”“踢腿”“云手”“平膀式”“坐马式”“提靠腿”“捋鬂毛”及“亮靴底”等一系列基本程式动作,按照不同人物和用场,做出不同的组合,贯穿在整个舞台四角的调度路线与位置上表演,形成一套连贯性的舞蹈。有单人架子、双人架子、六合手架子、跳架子等。在鬼神戏等一些特殊剧目或场合中,作为特殊用场的还有判官架子、灵官架子、獒犬架子、猴架子、鹿架子等,大都用于出场之时,其动作与击奏乐器区别于普通拉架子,均为专用。单人架子与“双人架子”相对。常用于一人出场之时。因其人物行当、身份、性格、情绪、穿戴不同,出场“拉架子”的动作组合和舞蹈表演也就有了区别。有文、武之分。①文架子。常用于帝王文臣人物一人出场时。《和氏璧激友》苏秦出场“拉架子”颇具典型。身段谱为:苏秦掀帘出场,站至上场门口,两手平端,右手折扇搭于左掌虎口,左、右眼角向左、右场一扫,大八字步,至“九龙口”,两手平抬至冠,手心相向,中指微屈,并向冠延伸去,虚拟“正冠”状;顺势再将双手下至须根,拇指拈在须后,食指、中指并垅,无名指、小指微翅,拈于须前,由须根向须梢缓缓捋下,谓之“理须”;然后躬身,左、右水袖交错轻扫左、右袍襟,做掸尘状,拟为“整服”;再使双臂抬向胸前蜷曲,慢慢使水袖折叠置于腕部,称其为“整袖”或“抖袖”;然后双手在腰两侧将“玉带”轻轻一按,左、右眼神向两侧一扫亮住。收式后左腿向里弯曲,使袍襟轻轻扬起,右手顺势抓住襟角,谓之“撩袍”;左手撒开左水袖并迅急抓起亮住,称为“抓袖”。少顷收式转身,向台里走去,至桌前转身归坐,接诗白。②武架子。与“文架子”相对,常用于武将人物一人出场时。《出棠邑逃国》伍员出场“拉架子”颇具典型。身段谱为:伍员从上场门冲到亮相位置,右脚向左迈出,右手划掌,左手握拳,两膀拉开,右腿同时撤回,站丁字步、扎平式“亮相”;“正冠”“整袖”,且双手向右方一绕,左手叉腰,右手划掌,弓膀前后摇晃迈台步;走至台左角,左脚往后一拉一踢,再上前两步,扎平式亮住。抬右腿,撩右手,向右大转身,划“倒云手”到台中,“云手”跨开裆蹲扎“坐马式”;再划“倒云手”落在右边,起云手、抬右腿、撩右手,向右大转身,划“倒云手”至台右角,扎平式亮住。右手划膀、左手弓膀下垂,背身向下场门走数步。使“催步”,踢左腿,起云手,抬右腿,撩右手,向右大转身,划倒云手,至台右角扎平式亮住。起左腿提左靠腿,跨右腿提右靠腿,转身一周丁字步站定。再走“圆场”,至上场门,甩脱双靠腿,划云手、向左转身,至台左角“亮相”。双人架子与“单人架子”相对。两人分由上、下场门同时出场“拉架子”。动作方式与单人架子同,只是动作部位相对,形成对称。戏中多用于迎宾、接驾或二将同行等场面。秦腔《双背鞭》王明芳与王麒出场即为“拉架子”表演。四人架子即两人一组分由上、下场门同时出场“拉架子”。其动作方式与“单人架子”同,只是动作部位形成对称。《铡美案》中包拯上场前,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四将,便有“四人架子”表演;《出棠邑折书》开场,四将“拉架子”表演最具典型。有时为了紧凑,往往第一个拉完,将其他三将引出便止。六合手架子二人在6个相对称方向、步位,进行动作、扎式、组含相同的一套完整“拉架子”表演。《争印》开场即是,张苞、关兴“架子”走完,至上场门亮住,再迈至中场,右脚往后一撤,双手将靠腿抛开,再跨右腿,左脚往后一拉,呈“坐马式”,双手对着台左角,由上往下刷绕三下,第三下左脚从右腿后掏出,遂右翻身,划膀,左、右、左连踢三腿,起右“飞脚”,落于台左角,“劈左单叉”亮式;站起提靠腿,转身面向上场门,做与前同身段。最后的亮式是在上场门,扎“魁星提斗式”,翻过身走弧形线,至下场门又是提靠腿,走进台中做同样动作;在台右角起“左飞脚”,劈“右单叉”,至上场门前,扎“左前弓后箭式”;然后,至台中后场,往台前活动,少顷在台前“劈双叉”,抬双膀,十指合拢。最后在台中扳“朝前凳”。六合手架子方毕。丑架子常用于丑角人物一人出场时。身段谱可分三段。第一段为行鸡步,左手大小指伸展,中间三指紧握,放鼻子前方,右手成鸡爪形于背后,身子为半蹲坐势,脚为虚丁步。走时脖子与左手前后伸缩,脚步原地踏步,逐渐向前。第二段为行甩步,两膀贴肋,两膝紧并,两手、肘、两小腿左右甩动,头与眼随手左右而视,向前走动。第三段为横晃步,两膀平推与肩齐,身横行,肩与手晃动,头、眼随手臂而动,腿步横向左或右移动。多用于丑行人物得意或惊恐时,在特殊用场架子简表拉架子名称用场跳架子又称“紧架子”。多用于军情急紧、将士奔赴校场等武戏场面。《清河桥》校场点兵,养由基出场时,即走“跳架子”。养由基踩[豹子头]锣鼓冲上,至台中,并随[擂锤子]鼓点,左手心击右臂拐,再击右拳背,踢“二起”(低抬右腿,快落地时,将左腿闪上高踢);接起左飞脚,向右转身一周,侧身向台右踢左腿,扎定“魁星提斗”式,“亮调”;再左转身,变“左魁星提斗式”,‘亮调”;然后翻身踢左腿,左手握拳,右手划膀,站丁字步使[三翻腰]靜鼓点,左转身,面向里,走至桌前,边报名、边转身,面向观众道白。特殊用场架子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