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0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闵子骞接鹿奶》
《闵子骞接鹿奶》秦腔传统本戏。西路秦腔剧目。小生、红净唱做工戏。现存版本有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藏丁希贤口述抄录本。本剧讲述了列国时,闵士公病故,其妻李氏嫉恨前房子闵子骞;伪装心病,逼子骞进山寻鹿奶以做药引。子骞得猎人相助,获一鹿皮,披皮鹿山寻鹿奶。时宣阳关守将柳展雄路经深山,误捉子骞,得悉子骞受害实情,甚怒,擒来李氏斩之。 -
82019-10
[ 词条 ]兰州府城隍庙戏楼
甘肃古戏楼。位于兰州市张掖路城隍庙内。该庙始建于金代章宗七年(1197),元、明、清数代重修。戏楼为清乾隆三年(1738)由省府官绅捐资重修。坐南向北,面对享殿。四柱亭式木质结构;台高5米,宽9米,深9米,总高15米。重檐歇山,琉璃盖瓦,台沿三周圏矮木栏杆,上下场门连接后台走廊,与东西两侧钟鼓楼贯通,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戏台有对联两副,一联为刘果斋所撰,上联:“曾见那大奸雄大豪杰善未必福恶未必凶看了它使我低头叹报应分明并非天道”;下联:“若是那真孝子真忠臣听之可歌思之可泣演得我替他坠泪知神灵感格不外人情”。另一联为佚名者所撰,上联,演古人事迹忠自忠奸自奸做出来真是庐山面目”;下联指天下迷途赏者赏罚者罚猛省处恍临屋漏神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毁于大火。九十年代由兰州秦腔好家集资在原址重修露天舞台。兰州市秦剧团张兰秦演出《铡美案》剧照(王正强提供) -
82019-10
[ 词条 ]耍月光带
秦腔表演特技。《月光带》一戏旦角专用。用白麻纸剪成2寸宽、3丈长的纸带,一头粘在竹棍之上,一边用三根与纸带同样尺寸的香头裹住粘好,顺势卷成一卷。即成“月光带”。表演前点燃香头,或由幕后扔给演员,或由演员自带,并将其甩开,舞出花子形、条形、方形、波浪形、圆门等动作。耍圆门时,演员须从圆门内钻出跳进,同时配有“滚毛”“绞柱”等动作。耍动时要求不缠、不绕、不乱,结束时,用纸带端部扫去舞台上悬挂的油灯灯花,使舞台骤亮,还不得烧着纸带;最后顺势卷成一卷。戏谚中有“《月光带》中看带子,《阴阳河》中看担子”一说。甘肃演员赵桂中、白忠义擅长表演此技。此技已失传,今多以“耍水袖”代之。 -
82019-10
[ 词条 ]庆阳市城花戏楼
甘肃古戏楼。位于庆阳城南街鹅池洞巷内。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经历数朝多次修繕。1933年,庆阳、山西、山东三省商帮集资翻修后,充作“三省会馆”。戏楼坐西向东,砖木结构,四楼角为木制空斗相连接,檐角翅出,如飞燕展翅。台基筒出地面2米,台口宽9米,进深8米。台中有木屏隔出前后台,两边为上下场门,门额左书“出将”,右书“入相”;戏楼正中檐下悬一蓝色匾额,横书“尽在个中”四字。两壁有壁画隐约可见。每年农历五月十三会期,主要唱《药王卷》《黄河阵》等戏,供奉财神和药王神。1948年国民党马步芳部谭旅长,为征用木料被拆毁。 -
82019-10
[ 词条 ]《桑园会》
《桑园会》别名《秋胡戏妻》《马蹄金》。含折子戏《釆桑》。正旦唱做并重。事出汉刘向《烈女传》、汉魏乐府《秋胡行》、明清《烈女传》传奇等。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孙太正、余林华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鲁国大夫秋胡,在外为官20余年,探母途中,于桑园遇其妻罗敷采桑,便以捎书为名戏之以探贞操。罗敷愤而逃归。秋胡至家,方知胡乃己夫,羞怒欲寻自尽,母责秋胡令其赔礼认错,夫妻重归于好。 -
82019-10
[ 词条 ]《庄子三探妻》
《庄子三探妻》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大劈棺》《阴阳扇》《梦蝴蝶》《庄子点化》《周庄探妻》等。须生、正旦唱做并重。含折子戏《劈棺》。事出《警世通言》卷二、《今古奇观》第二十回,元李寿卿《鼓盆歌庄子叹骷髅》,史九叔《花间四友庄周梦》,王子一《花间四友》,无名氏《庄周半世蝴蝶梦》杂剧,清石庞《蝴蝶梦》,无名氏《蟠桃宴》传奇等。旦角儿有抢背、乌龙绞柱、就地十八滚、吐火等特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被明令禁演。现有多种版本存世。有北路梆子、豫剧和河北梆子等。另甘肃靖远清嘉庆古钟有铸目,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温玉堂口述秦腔抄录本,河北省艺术研究所编《河北梆子传统剧目汇集》第七十二集录有袁玉珂口述本,山西省忻州戏剧研究室藏北路梆子抄录本,河北省张家口地区戏剧研究室《蔚州梆子剧目选》第六集书录本,河南省戏剧研究所藏豫剧抄录本等。本剧讲述了宋国庄周,学道成功。归家时,南海大士赐其阴阳宝扇一把,并告知庄周其妻田氏不贞。庄周至家,以假死试妻,并化一王孙前来祭奠,田氏果然变心,且与之苟合。王孙又言要用人脑医治己病,田氏以斧劈棺,欲取庄脑,庄周复活痛斥之,田氏羞愧自溢。甘肃百通影视发展有限公司录制有西和县秦剧团全剧光碟并出版发行。杨秋蝉饰《庄子三探妻》之庄周(孟云提供) -
82019-10
[ 词条 ]扇子功
秦腔利用道具表演技艺的一种。演员借助扇子道具进行各种表演的基本功。秦腔的生、旦、净、丑各行当人物都有此表演。技法大致可分划、开、合、遮、抖、搭、画、煽、转等多种。尤其秦腔花旦、小旦的扇子技法最为丰富,并常与水袖功技巧相互配合,形成数十种优美的姿势造型。 -
82019-10
[ 词条 ]水袖功
秦腔借助服饰表演技艺的一种。“水袖”即蟒、帔、氅、褶戏曲服装袖端所缀2尺多长的白绸。因其甩动时形似水波,故名。演员常常借它进行各种花式表演,来表现剧中人物的身份、性格与感情,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戏曲演员对水袖的戏剧作用愈来愈加重视,其表演技巧也更趋复杂繁难,尤其一些戏中的旦行角色,为突出其表演的舞蹈美,还将其从2尺加长到6尺甚至8尺,使水袖成为戏曲表演的基本功之一。水袖功在秦腔舞台上运用极广,生、旦、净、丑几乎各有一套程式技巧。特别是秦腔花、小旦演员,创造出数十种水袖舞蹈姿势,加强了水袖的舞台表现作用。主要的动作程式有抖袖、翻袖、扬袖等。①抖袖。秦腔传纟允表演程式。由日常生活中整饰服饰动作夸张、美化而成。为身着蟒、帔、官衣、开氅、褶子等长袍宽袖服装的男女角色专用。分双抖袖、单抖袖两种。双抖袖即双臂向胸前蜷曲,由上而下,由里向外甩袖,然后再用腕和拇指慢慢将袖缓缓钩起,使水袖折叠置于腕部。单抖袖仅用一手动作。“抖袖”多用于角色上、下场时,或同“亮相”“正冠”“理须”“整服”组合在一起。也可作为剧中开唱或突出重点念白时表示情绪的起始动作,也可起到叫板或叫锣鼓点子的作用。②翻袖。秦腔传统表演程式。用臂、腕、指的弹力将水袖翻至腕上。有正、反、单、双四式。“正翻袖”由内向外翻,“反翻袖”由外向内翻,“单翻袖”为左右分翻,“双翻袖”为左右同翻。通常为先正后反、先单后双表演。③扬袖。秦腔传统表演程式。有斜扬、平扬、双翻扬诸式。斜扬为踏右步,按左袖,上右脚,随即踏左步,左袖盖住右袖,右膀由下向上拧至右斜方,弹腕出袖;平扬与斜扬同,唯正前方出袖;双翻扬为踏右步,按左袖,双里盖袖向里㧟腕子,向上翻起再向前弹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