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9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雷劳儿
雷劳儿(生卒年不详)秦腔演员。工净。陕西泾阳县人。清光绪中叶,福盛班之花脸。他所演復州城》《打张仪》《假金牌》《打一鞭》等戏,均名噪西安古城;其余所饰包公、敬德、姚期、张飞等更是英气吞云,神虎啸风。时称秦腔黑头一绝。 -
82019-10
[ 词条 ]囚龙宫
甘肃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武生、净唱做并重。甘肃省图书馆藏有聚怀南清光绪二十二年(1897)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明宪宗时,国舅崔庆年欲强娶白侍郎之女,未遂。又陷害白侍郎被满门抄斩。白女被石元帅之子石怀珠救出并完婚。此事激怒崔国舅,石家又遭诬陷,石元帅蒙难。皇太子为此不平,心有不满,被宪宗囚入龙宫,后为齐元救出同赴边关。石怀珠发兵清君侧,崔国舅被杀。 -
82019-10
[ 词条 ]《软玉屏》
范紫东所编秦腔剧目,分上下两本。小旦、小生唱做戏。事出《清稗类钞》。陕西易俗社首演。有陕西人民出版社刊行《范紫东秦腔剧本选》书录本和《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十一集书录本。本剧讲述了丁守梅原与安徽巡抚魏效忠之女魏纫秋定亲,魏效中见丁守梅衣衫滥褛,家道中落,逼其立写退婚文约。丁之同窗好友秦一鄂,对魏逼丁退婚极为不满,遂假娶纫秋,使之与丁守梅成婚夜逃。魏之宠妾黑氏,嫉妒丫鬟雪鸿姿色,致其死,命家人半夜抬出弃之江中。适纫秋遇见,乃以己衣衣之。魏误为女尸为纫秋,立捕一鄂偿命,一鄂匿藏岳家。魏见一鄂未婚妻貌美,欲以千金纳妾。一鄂将计就计,女扮代行,妙香男扮而逃,赴京应试得中状元。因黑氏哭闹不休,魏终未将一鄂收房。纫秋与守梅外逃,适遇其吴一清,随带进京,舅父将其嫁于白妙香,洞房之中,真相大白。夜三更,持刀闯入魏效忠房中,痛打魏及黑氏,并盗走印信,假造文书,送往刑部,为雪鸿鸣冤。守梅拾印得赏,魏将秦一鄂嫁于守梅。后冤明,黑氏凌迟处死,魏效忠受斥,白妙香因捐银帝赐软玉屏,夫妻各自团圆。西安易俗社演出《软玉屏》剧照(易俗社提供) -
82019-10
[ 词条 ]社教剧团
宁夏和甘肃都曾有以社教剧团为名的秦腔班社。①泾川社教剧团。甘肃秦腔班社。1938年,径川县章永福、洪锡武、肖十娃、席子厚等,合资购置戏箱,修建南关戏园,将由豫返平凉途中逗留在西安的高希中、阎更平、景乐民等部分平乐社人员接到泾川,创建秦腔戏班易风社,欲同西安的易俗社媲美。不久,高希中等人离开泾川回平凉,该社又从平凉、庆阳等地接来了袁兴民、余庆民、唐利民、荆国鉴等参加演出。1942年,章永福的侄儿章少雄联合国民党泾川县党部多人以县党部名义接收了易风社,更名为社教剧团。县党部书记长强正英为团长,县党部委员齐思贤为副团长,赵冠英为总干事。是泾川第一个在戏园售票演出的戏曲团体。组织规模较大,分总务、编审、组织、业务、游艺五个股,订有《组织章程》(八章三十条)。1943年8月底,因“物价昂贵,生活日高,入不敷出,亏累日增”,具表上报县党部后,封箱散班。上演的剧目多为西安易俗社的新剧目,有《夺锦楼》《软玉屏》《韩宝英》《三滴血》《比翼鸟》《鱼水缘》《玉镜台》等。主要演员还有丁醒民、王益民、王397超民、牛利民、何端秦、华启民、王定秦、魏双喜、148陈惠英(女)等。②永登社教剧团。甘肃秦腔班678社。1944年10月10日创建于永登县。主办人为国民党永登县党部书记长孙昌荣,并任团长。主要演出场所在永登县城各戏楼及永登县的大小庙会。演职人员主要有李化仁(须生)、王化兰(小旦)、王化成(小生)、惠子廉(大净)、张廷杰(须生)、华玉明(须生)、苗高云(小生、花旦)、梁培华(小旦)、韩玉兰(女,小旦),司鼓周玉民、谭化美,板胡蒋正印,导演李至成(工丑)等。刘金荣、王正端等人也一度在该团搭班演出。该团演出阵容强大,表演水平高。上演的主要剧目有《大上吊》《卖华山》《太湖城》《黄金台》《杀子报》《杀马芳》《牛头山》《破宁国》《蜜蜂计》《九莲灯》《长坂坡》《花云带箭》《伐子都》《过巴州》《临潼关》《黄逼宫》《高平关》等百余出。曾在永登及邻近县区产生过很大影响。1946年因孙昌荣盘剥,演职人员逃散而解散。③固原社教剧团。宁夏秦腔班社。1946年组建于固原,是由国民党固原县党部、县政府、县参议会、县三青团联合组织筹建。社长丁醒民。主要演员有屈效梅、张桂楼、张晓霞、李林平、王彩霞、王维琪、乔良平、苟易民等,其中屈效梅、张桂楼、张晓霞、王霞彩四人被固原人称为“四大小旦”。另外,该团还招收了张聚民、肖贵生等30余名学生,边学戏边演出。1948年在固原三十里铺演出时,丁醒民、屈效梅、乔良平、张浩仁等几十名演员被国民党八十一军劫持到宁夏中卫县成立八十一军塞上剧团,改社解体。 -
82019-10
[ 词条 ]董丁诚
董丁诚(1937~)戏剧评论家、教授。甘肃天水人。笔名千里青。1960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后曾任西北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等职。写过大量戏剧评论,尤对秦腔涉及深广,剧目、演员、流派、声韵、传统、发展等无不触及,观点独特,笔端犀利,文意抒情,至今笔耕不辍。著有《艺苑漫笔》《紫藤园夜话》《故园情思》《古代文学史词语辞典》(合作)《古书情节辞典》(合作)等。系陕西省戏剧家协会理事、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陕西电视台戏曲顾问、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艺术顾问。为中共陕西省委第八届委员。 -
82019-10
[ 词条 ]阎敏学
阎敏学(1934- )戏曲理论家。陕西洋县人。1956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后留校任教。1962年调西安市文化局文艺研究室,后为西安市戏剧研究所副研究员。历任陕西省振兴秦腔办公室主任,《西安戏曲志》副主编,《陕西省戏曲志》丛书编委、副主编,中国近代戏曲研究联谊会常务干事等。创作有《巴山红》《春雷颂》《岭上春》等戏曲剧本;发表评论文章《当前秦腔改革的几个问题》《现代化城市建设与中国戏曲的发展前景》《陕西著名剧作家手稿考证》《明代康海秦腔脸谱初探》《易俗社前期作家群及其剧作简论》《易俗社成立日期考辨》《范紫东剧作概论》《魏长生的传说》等多篇;编辑出版《西安戏曲史料集》《易俗社八十年》等专辑。系西安作家协会、戏剧家协会会员。 -
82019-10
[ 词条 ]焦文彬
焦文彬(1934~2010)戏曲理论家。陕西省周至县人。195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国文学系,是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戏曲、小说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秦腔史稿》《万千红紫古长安——十八世纪的西安戏曲》《中国古典悲剧论》《人欲与天理——元明清文学中人的觉醒》《长安曲话》《秦腔诗话》《秦筝史话》《魏长生研究资料汇编》等;论文有《秦声初探》《西调初探》等近百篇。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参与《中国戏曲志》丛书的编纂工作,担任〈仲国戏曲志》编委、特约编审,陕西卷执行主编、编辑部主任等,兼任陕西省振兴秦腔指导委员会委员、理论组副组长。系中国戏曲学会、中国古代戏曲学会、中华梨园学会理事。 -
82019-10
[ 词条 ]《万古香》
《万古香》秦腔小戏。孙仁玉编剧。别名《香妃恨》《伊帕尔汗》。花旦唱做戏。事出《清稗类钞》卷一、卷二十三,《清代十三朝演义》等。陕西易俗社首演。有《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十九集书录本。本剧讲述了乾隆时,西部酋长布拉敦之妃莎氏,因其身放异香,号为香妃。乾隆皇帝欲纳为妃,莎氏坚不从命,太后赐其自缢,完成其节烈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