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9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刘冬至
(1906~1968)秦腔演员。工小生。原籍陕西富平,后迁居商县。幼随养父李茂学艺,一生刻苦好学,除生行外,老旦、丑行、乐队司鼓等无一不通。有特技“倒挂金钩”令人称绝。1953年任“商洛剧团”教练,培养了不少艺术人才。常演剧目有《吕蒙正赶斋》《激友》《红梅阁》《黄鹤楼》《火焰山》《临潼山》等,尤以裴生、吕蒙正、周瑜、张义等人物叫绝。 -
302019-09
[ 词条 ]李景华
(1904~1979)秦腔演员。工文武小生。陕西蓝田县人。7岁入易俗社学艺,师承陈雨农、李云亭。抗日战争期间,到甘肃平凉新民社任领班长。后在兰州新兴社、宁夏觉民社、静宁文化社搭班演出。1949年后曾任静宁县秦剧团团长、导演和主演。1959年调甘肃省戏曲学校任教。他聪明机智,有“小诸葛”之称。能戏颇多,尤以贫生戏见长,如《激友》《吃鱼》《坐窑》等戏都能刻画人微,还能兼演老旦和丑行。擅演剧目有《打柴劝弟》《拷寇》《周仁回府》《长坂坡》等。1961年选为甘肃省第二届政协委员。 -
302019-09
[ 词条 ]颜春苓
(1906~ )秦腔演员。工文武小生。陕西西安市人。9岁入长庆社学艺,初以旦工开蒙,后又弃旦从生,弃文从武。刘立杰、李云亭、陆顺子、曾建堂、聂大少等都是他的老师。后在榛苓社搭班演出。1949年参加西北野战军后勤部文工团(西安五一剧团)。其嗓音脆亮,口齿清晰。尤擅演文武带打的剧目,并以枪花、出手技巧娴熟而著称。擅演剧目有《独木关》《南阳关》《反西凉》《长坡坂》《摩天岭》《柴桑关》等。其中以《反西凉》之马超最为享名。 -
302019-09
[ 词条 ]晏宝儿
(生卒年不详)清光绪秦腔演员。工文武小生。其技术独精,歌舞超群。代表剧目有《穷人计》《渔家乐》《拷寇》《抱桩盒》《金台将》《永寿庵》《陆文龙》《伐子都》《截江救主》《辕门进酒》《清河桥》等戏。 -
22019-10
[ 词条 ]赵禧
赵禧(?~1917)秦腔检场。甘肃武威县人。因记戏颇多,有时也顶角色上场。其技艺精湛,有放火、制作丽子和制作道具三大绝招。①放火。在《火焰驹》中,艾谦上场,一抬腿他放第一把火,一低头再放第二把火。两把火形成大小两个火球,由艾谦身后向头前直挂下来,叫做“金钱吊葫芦”。使艾谦隐身而不见踪影;《炮烙柱》中配合梅伯当场变脸,一把灰打过去,戏台上几盏灯同时熄灭,接着一把火几盏灯又同时点亮。② 丽子。丽子用来表演变脸的。其制作和表演手法巧妙,形象逼真,在表演武打中被刀剑所伤,鲜血涌流的效果,生动真实。③道具制作。他不仅能制作各种小道具,还能随机应变应用,得心应手。如《灭方腊》中用一只鸡蛋壳绑在演员肩膀上,台下看去很像因剁去一只胳膊露出的骨头;《下河东》中用一只笏板,一挂胡须,再套上一顶白毡帽,举在空中,远处看来如真龙现形;《白蛇传》一剧,把一条马鞭盘起来轻轻抖动,活像一条大蛇显性。 -
302019-09
[ 词条 ]茂盛儿
(生卒年不详)清光绪年间演员。工文武小生。陕西泾阳县人。乃受晋公子艺术陶冶而出的精英翘楚。曾在福盛班、德盛班搭班演出,并成为台柱。其表演“丰采遒劲,不越绳墨”。《黄金台》《永寿庵》《截江救主》《六郎追车》等,皆属拿手之作。王绍猷赞其是“深为三秦父老欢迎的演员”。 -
302019-09
[ 词条 ]肖润华
(1923~1972)秦腔演员、编剧。工小生。陕西西安市人。易俗社第十期学生,其嗓音高昂响亮,表演刚劲洒脱,扮相清俊挺拔。出科后成为易俗社主要演员。扮演《吕四娘》之顾生、《颐和园》之瓦特西、《范雎相秦》之范雎、《江山美人》之冒辟疆等各具风采,形神兼备。王绍猷先生在《秦腔记闻》中赞曰:“姿态纵横,激越动人。”1935年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为其灌制的《折桂斧》唱片,成为传世之绝唱。曾编写《怨日行》《大禹治水》等剧本,由易俗社演出。1947年发表了《三十年代之秦腔》论文,全方位论述了秦腔艺术的革新和进步,成为研究秦腔发展史的珍贵资料。1945年在易俗社出任“学生励进会”书记。后调离易俗社,从此脱离舞台。先后在西安市文联、陕西省剧协从事戏剧评论工作,编写了剧本《火牛阵》,发表了评论《看秦腔〈三回头》〉《谈话剧与〈桃花扇》〉等作品。 -
302019-09
[ 词条 ]康顿易
(1906~1990)秦腔演员。工小生。陕西西安市人。乳名普箴。幼时考入陕西易俗社,师承呼延鑫,并受陈雨农、党甘亭、唐虎臣教诲。1933年、1937年两度赴北平演出,与王天民合作。1951年成为劳动剧团(后改名文光剧团)教师,后又调渭南戏改会和华阴剧团任导演、团长。擅演剧目有《少华山》《蝴蝶杯》《肥水之战》《颐和园》《吕四娘》《伐子都》等。一生培养出不少学生,张燕、马世中、贺孝民、尹良俗、杨天易等均受其启蒙益教。①张燕(1941~)秦腔演员。女。工花旦、小旦。陕西西安市人。原名张秀珍。1950年入西安文光剧团学艺,师承康顿易、刘文中,后调渭南地区剧团。后又进西安市尚友社。戏路宽、功底厚,传统戏、现代戏均能胜任。曾在同州梆子老艺人王德元指点下,学得吹火硬功夫,一次可吹几十口,并能以吹火引点蜡烛。擅演剧目有《百花公主》《游西湖》《陈妙常》《红楼梦》《白蛇传》等。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会员。②马世中(1934~)。秦腔演员。工须生。陕西西安市人。1948年考入西安晓钟戏校学戏,投师封至模、刘毓中、惠济民等。先后在西安劳动剧团、文光剧团、渭南地区秦腔剧团工作。工架稳健、唱腔雄迈。擅演剧目有《调寇》《祭灵》《杀驿》《逃国》《杀庙》《将相和》等。③贺孝民(1930~2007)。导演。陕西蓝田县人。1942年考入西安易俗社学艺。1951年入西北艺术学院戏剧系学习。毕业回易俗社担任导演、副社长等职。从艺几十年,曾主演秦腔《京兆画眉》《琴箭飞声》《吕四娘》《风雪图》《十三妹》等20多出剧目,执导有《铜台破辽》《杨门女将》《双錦衣》《夺印》《山村新风》《万水千山》《女魂》《翰墨缘》《空海在长安》等30多出。其中1963年执导的《红梅岭》获西安市现代戏汇演导演奖。1984年执导《卓文君》获西安市首届戏剧节导演一等奖。另有《日本女人关中汉》《三滴血》等剧参加秦、晋、豫“金三角”戏剧汇演及全国梆子戏调演均获金奖。④尹良俗(1933~)。秦腔演员。工文武小生。陕西西安市人。10岁入西安易俗社,师从苏育民、杨令俗等。表演干净、大方,适于演唱慷慨激昂的唱段。擅演《胆剑篇》之越王勾践、《游龟山》之田玉川、《夺锦楼》之梅玉善、《截江救主》之赵云、《伐子都》之公孙子都,以及现代戏《西安事变》之张学良、《白龙江》之刘少奇、《智取威虎山》之杨子荣等角色。曾在陕西省戏曲汇演中多次获奖。⑤杨天易(1931~1992)。秦腔演员。工须生。陕西西安市人。9岁入陕西易俗社学艺,师承陈雨农、郑香亭等。先演小生,后改演须生。其表演规范,唱腔舒展、奔放。擅演《游龟山》之田云山、《血带诏》之汉献帝、《镇台念书》之张懋、《夺锦楼》之徐翰山、《反徐州》之徐达,以及现代戏《智取威虎山》之猎户老常、《平原作战》之李胜等。尤以演《游龟山》之田云山最享盛名。1956年曾获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演员二等奖。康顿易饰《少华山》之倪俊、王天民饰尹碧莲(易俗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