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1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春秋笔》
秦腔传统本戏。又称《灯棚失子》《混元镜》《五彩帕》《大观灯》《灯棚换子》《唱筹量沙》。须生、老生、正旦唱做工并重戏。其中有名折戏《杀驿》《放承恩》尚流行。事见《宋书帝纪第五》和《宋书列传第三》、明人高晋音《春秋笔》传奇、清人《龙灯赚》传奇及高奕《春秋笔》传奇等。中路、西路、东路秦腔常演。今存版本 现有多种版本存世,有西安同兴书局刊行改良秦腔本;西安德华书局刊行秦腔本;西安纯益成书局刊行改良秦腔本;长安书店刊行冯杰三、宋润生整理本;青海省隍中县土门公社贾尔藏大队秦腔剧团藏清末抄录秦腔本;《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一集书录本;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藏秦腔抄存本;甘肃靖远清嘉庆古钟有铸目。另有河北梆子本、中路梆子抄本等。剧情简介 北魏犯境,檀道济力主征剿,奸臣徐羨之则主求和。南朝宋主准檀道济兴兵伐之,并命史官王彦丞协办。徐惧,诬王彦丞私动春秋笔徘镑圣上,将其发配岭南。徐差人追踪于芦州驿,意图将其杀害。驿丞吴承恩,原系王彦丞之家仆,当年曾携王公子元宵观灯,不慎失却公子,王夫人恐彦丞责怪,遂赠金20两放吴逃走。吴感其恩,代王而死。檀道济出战粮绝,王夫人与芦州百姓广集粮草,檀道济大获全胜,班师回朝,斩徐羨之,大祭吴承恩之灵。代表唱段 《杀驿》一场吴承恩(老生)所唱[苦音慢板]唱腔较流行。唱词为:王老爷在京待我好,他待我吴承恩胜如同胞。元宵佳节吃酒醉了,灯棚下我失落他的根苗。贤德的夫人恩义好,20两麸金放我逃。不愿戴主乌纱帽,情愿岭南走一遭。(诗白)世态多炎凉,人情草上霜。若问州驿臣,学了汉张良。(接唱)过路的客官仔细瞧。我不愿戴主乌纱帽,我愿挂冠连夜逃。明朗朗钢刀出了鞘,要替老爷归阴曹。音像资料 2004年甘肃百通影视发展有限公司录制甘肃省秦剧团排演的全剧光碟并出发。 -
302019-09
[ 词条 ]王振汉
王振汉(1938~2008)秦腔鼓师、演奏员。江苏徐州市人。13岁加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专职管乐,擅于竹笛、双簧管等。他注重笛子独特音响在乐队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以“琵音”“指颤音”等技巧,与弦乐、弹拨乐组之间形成织体,一改“随腔伴奏”的传统陈法;运用乐器能依剧情需要,从不守旧衍俗,如《赵氏孤儿》之“游园”、《恩仇记》之“拾帕”等处,便改曲笛为梆笛,既烘托了戏剧气氛,又突出了人物性格。曾为李正敏、田德年、刘易平、苏蕊娥等名家伴奏;为《游西湖》《赵氏孤儿》等百余本(折)戏伴奏,参加过《三滴血》《杏花村》《酒醉杏花村》《屠夫状元》等剧目的摄制伴奏工作;还为众多演员伴奏灌制过唱片和盒带等。 -
302019-09
[ 词条 ]跳转
秦腔毯子功的一种。训练演员跳转技巧,提高演员身体弹跳、旋转、敏捷、灵活、平衡等功力素质的方法。秦腔舞台上表现飞檐走壁、跌扑翻腾、翻山越岭等舞蹈,都与演员跳转功力有关。因此,演员从幼时起,就开始训练身体各部位力量和肌肉的使用与配合,以及各种跳转技巧。跳转技巧有跳、飞、转、旋四种。跳有跺泥、拧叉、双飞燕、铁门坎、躜子等;飞有飞脚等;转有探海、扫腿等;旋有旋子等。 -
302019-09
[ 词条 ]张锁全
张锁全(1932~)演奏员。陕西蒲城县人。1944年进西安正艺社学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宣传队,担任打击乐演奏员,擅长司鼓。糸西安市五一剧团司鼓。曾为《周仁回府》《春江月》《血泪仇》《孙安动本》《海瑞告状》《红楼梦》《斩雄剑》《血手印》《巾帼破阵》《白玉钿》《生死牌》《桃花村》《沙家浜》等40余本剧目担任司鼓。 -
302019-09
[ 词条 ]腿功
秦腔基本功。训练演员腿部肌肉的松弛与柔软、增强靭带的伸长与收缩,以及加强腿部控制能力和弹跳能力与功力的方法。秦腔演员舞台上的表演,如“亮相”“拉架子”中所运用的踢、抬、骗、跨等动作,以及难度较大的弹跳、旋转、跌扑、翻滚等技巧,都需要很好的腿功。腿功基本训续腿功基本训练分为两类:一是软度训练,主要达到使腿部肌肉能够松弛、柔软,增强靭带弹性,加强腿部控制能力和弹跳功力的目的。方法有“耗腿”“压腿”“悠腿”“踢腿”等多种。二是控制训练,通过“吸腿”“绷抬”和弹、绕、跨、掖、蹲等,加强腿部的控制能力和弹跳能力。耗腿 分正、旁两体。正耗腿为两腿脚跟轮换置于横杆之上,膝部伸直,双手搂住脚掌,使头额、鼻尖、嘴部渐与脚尖接触;旁耗腿方法与正耗腿同,只是侧身练习,要求头部贴近脚尖便可。压腿 姿势与耗腿同,只是双手按住所压腿的膝部向下按捺。过去的年代,秦腔压腿训练中,多采用吊砖、坐人并不断增加重量的方法,今多已废。踢腿 踢腿分为正踢腿、偏踢腿、十字腿、二起腿、骗腿等多种踢法。①正踢腿。上身挺直,目视前方,双臂掐腰(平膀式亦可),两腿挺直。右脚向前迈半步,左脚钩脚面,甩起向眉、鼻间踢起,如此左右两腿交替轮踢,速度可快可慢。②偏踢腿。上体正直,立腰提气,胯部打开,头部、双目侧觀,行进中两腿向太阳穴部位交替轮踢。③十字腿。姿势与正腿踢同,仅所踢方向为左右太阳穴部位。④二起腿。丹田提气,屏气收胯,两腿同时弹起,一腿伸直,钩脚面,向鼻眉间弹踢,另一腿禽地屈膝弹跳。左右腿交替弹踢位置。⑤骗腿。按十字腿要求,由里向外,经体前分向左右划弧,脚面与两手掌心碰击,如此左右轮换骗腿,反复练习。扳腿 又称“朝天蹬”。分前、后两种。前扳腿有正、斜、左、右之分,后扳腿则有左、右之别。要领为一腿支撑立地,脚掌抓地,另一腿侧身吸腿,膝部弯曲,待双手将吸腿扳至左、右太阳穴部位时,则要求脚掌朝上,与太阳穴成平线,而且两腿必须挺直,不能打弯,目视正前方,上体端正、挺胸。依此前、后、左、右轮扳。骗腿 又称“飞脚”。全身直立,右臂举起成弧状过头,手掌伸开朝上,五指并垅,拇指断开,虎口朝下,左手握拳,臂膀弯曲成弓形,与胸口平齐相距30厘.米,头部挺直,左腿上半步,右脚前掌紧贴左脚尖,蹲身,两腿微屈,大转身,双腿一前一后飞起,左腿伸直成摆腿状,右腿成盖腿状,用左手掌心碰击后落地。既可原地左、右骗马,也可行进连续左、右轮骗,俗称“串飞脚”。倒挂紫金冠 行进三步,双腿弹跳腾空,一腿向后踢,一腿弹跳落地;再上三步换另一腿后踢。要求头部后扬,脑部挺直,后踢腿之脚面碰击后脑顶部。可左右轮换练习。武旦常用此式。撕腿 在耗腿和压腿基础上,逐渐将两腿軔带撕开,为表演“劈叉”“大跳”等动作打下基础。训练时可分坐撕和睡撕两种。①坐撕。为双脚大幅度叉开,两腿绷直,两脚勾脚面,逐渐向下撕腿,下撕到两腿与臀部着地方可。②睡撕。为收胯俯身向前,同时双臂前伸,用手勒住脚尖,顺势以右手勒脚,左手向左侧前伸,将上身躺睡在腿上。如果就势向左滚身,顺势双手抱脚,滚身一周,即称“滚撕”。劈叉 两腿劈成“一”字形,两脚钩脚面,分别向下撕腿,两腿与臀部同时着地。戏中多用于女将战事失利场面。《破洪州》中穆桂英与韩昌首次交战失利时有此表演。劈叉两腿劈开成“一”字形,左脚钩脚面,右脚绷脚面,向下劈盘,两腿同时着地。多用于武将骑马行进时突然泮倒,或双手肉搏互相扯倒场面。如《罗成叫关》中罗成、《长城坂》中赵子龙都有劈叉动作。可分为前劈、后劈和双劈。①前劈。即右脚原地不动,左脚上一步顺势向前滑出,双腿下劈。②后劈。左脚原地不动,右脚向右后方退一步滑去,双腿下劈。③双劈。双脚同时分向前后滑出,双腿下劈。尻子蹲 踏右步,双抖袖,双翻袖,右手高,左手低,两腿交叉掏腿,两脚尖蹬劲,全身腾空跃起,下落随即两腿盘膝,上身直挺,卧地或坐地。为旦角专用。多用于武戏场面,也用在受人威逼之时。腿功表演动作腿功训练虽不能直接搬上舞台表演,但与舞台上演员的各种表演程式有直接关系。如劈叉、卧鱼、探海、射燕、五龙绞柱等程式动作,均以腿功为表演基础。卧鱼 有正卧鱼、反卧鱼之分。正卧鱼为踏右步,双抖袖,双翻袖,右手尚,左手平,右腿向前伸出再往后绕,撇在左腿后,立住,缓缓下蹲往右成盘卧状,臀部压在右脚上,随即身向右拧,用右背着地,同时左手后背放至腰部,右手下缓,放在后脑勺,头将手枕起。控制片刻,双脚蹬劲再徐徐起直。《贵妃醉酒》中杨贵妃有此表演。反卧鱼动作与正卧鱼相反,而且有时双手抱臂,周身紧缩。《鬼怨》中李惠娘鬼魂变换缩小身躯时即运用此动作。探海 右腿绷直,满脚抓地,上身徐徐向前伏探;双臂向左右两侧平展,双手扣腕,左腿向左后方徐徐向上直抬起,腿往上翅,绷脚面,脚心朝上。戏中多用于武将紧急勒马,并常单腿前行或后退。《走麦城》中关羽、《罗成叫关》中罗成,跌入陷马坑时即有此表演。射燕 右腿绷直满脚抓地,左大腿保持不动,左小腿向上直抬起,同时上身涂涂向后平仰,双臂向其左右两侧平缓展开。戏中多用于武将战斗场面。《白门楼》中吕布有此表演。五龙绞柱 又称“扭麻花”。脊背着地,两臂伸直,双腿直挺,前后交叉在半空挥臂、抡腿、拧身,连续扭曲翻滚,状如龙腾翻转。戏中,多用于受到攻击时的躲闪,或人物挣扎、拼搏等。如《战马超》之夜战、《裡猫换太子》中陈琳被迫杖击寇珠时,均贯穿此式表演。 -
302019-09
[ 词条 ]索成寿
索成寿(19231~987)秦腔鼓师。陕西高陵县人。幼人陕西易俗社,拜杨天华为师学习武乐,两年后独立坐鼓。曾在甘肃平凉平乐学社、国民党十七军猛进剧团从艺。1949年后相继在三原明正社、咸阳文工团、陕西省实验剧团、陕西省戏曲研冗院出团任司鼓。1958年进耀县剧团做教师。他有文化,懂乐理,善于理解剧本和总结实践经验;敲鼓稳健,沉着有力,牙子技巧,尤为突出;点法调皮,既能把戏包严,又能敲出感情,还能在烘托中给演员以引导和助劲。一生所教学生甚多,蔡秦龙、常红、索强、雷偖娃等皆系他的学生。 -
302019-09
[ 词条 ]腰功
秦腔基本功。训练演员腰部肌肉的柔软、靭带的松弛,以及腰部关节灵活的方法。单项的分解训练有下腰、前桥、后桥、单腿前桥、单腿后桥等;综合的表演训练有左翻身、右翻身、串翻身、转体翻身等。下腰训练演员腰部肌肉、軔带,以及腰部关节的方法。有前下腰、后下腰、旁下腰之分。①前下腰。又称“前耗腰”。要领为两腿挺直,正步站好,目视前方。上身向前伏探,双臂伸直,两手按地面撑后腰。②后下腰。又称“后耗腰”。要领为两腿挺直,两脚相距一脚之宽;双手起,成撑掌状;目视双手,向后仰身,徐徐下腰,使头部至臀部以下。③旁下腰。又称“旁耗腰”。要领为右手撑掌,左手按掌,大八字步站定;上身向左旁斜下耗腰。前桥双手掌心托地,五指并垅,左腿前,右腿后,上身下弯,双臂挺直,右腿抬起,左腿紧跟抬起,于半空两腿并垅伸直、绷脚面,头部朝前上扬,然后两腿朝前在两臂前落地。如果是右腿落地后,左腿收起,则称为单腿前桥。后桥与“后下腰”同,区别仅在于两腿向后扬起落地,双臂最后收起。如果是左腿落地后,右腿收起,则成为单腿后桥。涮腰又称“控制训练”。训练演员腰部与各连带关节控制能力的方法。以腰为轴心,使上体向前、后、左、右转涮。要领为双手成双指,向右侧指出;右腿弯曲成弓形,左腿绷直,身稍右探。然后,以腰为轴,上体前伏,使旁腰向左方后仰涮动;再从右侧后仰变为俯身。涮动一圏后,双臂向左斜伸,左腿成弓形,右腿绷直,身稍左探,再反向涮之。包括左翻身、右翻身、串翻身、转体翻身等。①翻身。含左、右两体。左翻身即左腿在前,脚尖朝左微撇开;右脚上步,与左脚交叉掏腿,两臂一里一外掏云手;双膝微屈,上身下蹲,翻身成下腰状;两臂伸开,与肩持平;小肚上挺,胸、头下垂,最后起身恢复原位。右翻身则反之,朝右翻身。②串翻身。训练演员腰部与各连带关节控制能力的方法。含左、右两体。基本要求与“翻身”同,唯须连续进行,不辱停歇,讲究速度快、方向正,腰部不辱随意扭曲,还要干净利落。③转体翻身。训练演员腰部与各连带关节控制能力的方法,是腰、腿、手、臂、头综合运用的一种控制功。含左、右两体。基本要求相同。要领为两臂张直,手掌伸开,五指并垅,全身挺直,以腰为轴,脚、腿、臂、头、目朝同一个方向快速转体180度。戏中,生、旦行在表现惊愕、失态等情绪的身段表演中常用此技巧。 -
302019-09
[ 词条 ]刘发祥
刘发祥(1906~1971)秦腔鼓师。陕西三原县人。乳名常娃。初操二股弦,又改司鼓。识工尺谱,吹拉弹打不挡。曾在西安正俗社、平凉平乐社、兰州精诚剧团等班社司鼓。1949年后在甘肃省秦剧团任鼓师。其敲鼓技艺规范,功力深厚,特别注重剧情变化,武戏文敲、文戏武敲、生旦戏细敲,和演员的唱做配合默契;尤以快板的板牙和指挥乐队的底锤更为见长;下底锤干净明快,清晰花哨。曾与刘易平、靖正恭、沈和中、沈爱莲、高希中、刘全录等著名演员合作多年。他力主并从事秦腔音乐的改革,对秦腔《善士亭》的唱腔、击乐进行了精心设计。曾多次评为甘肃省秦剧团先进工作者,并荣获1955年甘肃省戏剧观摩演出大会荣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