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9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李君梅
李君梅(1975~)秦腔演员。女。主工小旦、闺阁旦。陕西宝鸡市人。14岁考入陕西省艺术学校,得马蓝鱼精心指导。毕业后分配到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团,为青年团“五朵金花”之一。曾在《迟开的玫瑰》《梨花情》《王宝钏》《窦娥冤》《西部风情》《三上轿》等剧目中担任主角。在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获表演一等奖和“秦腔百佳演员”称号。2005年在陕西电视台《秦之声》栏目等西北十家媒体主办的“中国秦腔四大名旦争霸、四小名旦竞美秀”大赛中,以综合实力第一的成缋,名列“中国秦腔四小名旦”榜首。李君梅饰《梨花情》之梨花 -
302019-09
[ 词条 ]王建民
王建民(1947~)秦腔鼓师、一级演奏员。陕西西安市人。1959年考入西安三意社,主工司鼓技术。16岁登台坐鼓伴奏。后担任陕西西安市秦腔二团演奏员。重视击乐的情感色彩,能巧妙运用击乐的力度与速度变化,并根据剧情,去制造、渲染戏剧气氛,使戏曲的节奏同演员的表演、唱腔巧妙结合,完成舞台艺术形象的创造和人物情感的表达。系陕西省打击乐学会理事。 -
302019-09
[ 词条 ]正俗社
陕西秦腔班社。1919年正月正式成立。先在西安南大街银匠会馆演出,后移南院门福建会馆和梁家牌楼山西会馆演出。建社初期,从各地聘请当时秦腔界一些名流,如须生刘立杰、毛金荣、高天喜,小生贸善德、史学义、肖玉堂,旦角杨金声、惠济民、肖老大(老旦),净角马建南(活颜良),丑角侯振奎、王三甲等,来社献艺。1921年毛玉卿就任社长后,陆续增聘了名须生车云亭、牛百顺、王景民,名小生屈景益、王兴博、沈和中,名旦梁箴、曾鉴堂、安鸿印,名净刘全禄、窦思忠,名丑苏牖民、许镜民等人人社演出,阵容更加强盛。梁歳的《张公背张婆》、杨金声的《赵五娘吃糠》、贾善德的《木楠寺》、沈和中的《黄鹤楼》、屈景益的《抱妆盒》、毛金荣的《烙碗计》、高天喜的《马武取洛阳》、马建南的《定军山》、刘全禄的《算粮》、王三甲的《三捜府》等,个个脍炙人口,技艺不凡,使正俗社声望益彰,与当时实力雄厚的易俗社、三意社成相逐竞争的鼎立之势。1924年,毛玉卿决意为本社培养新生力量,开始设学生部培训艺徒,并将社名改为“正俗学社”。到1933年的九年间,先后培训三班学生。随后,由任阁臣接管的九年间又培训了两班。前后18年,共招收学生约百名。出科的著名演员有须生康正中、康正绪、李正斌、田正武,小生靖正恭、靖正谦、杨正福、张正麟,旦角李正敏、李正华、韩正满,丑角王正秦、魏正风等。尤其是李正敏,技压群芳,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敏腔”艺术流派,被誉为“秦腔正宗”。靖正恭才高艺精,被群众称为“秦腔贫生大王”。演出的剧目除传统戏外,还移植改编了一批独家创演的剧目。如《二度梅》《白玉楼》《白玉司》《百药图》《朱告柳》《水月庵》等。为了抨击当时的社会弊病,还组织编演了社会戏《青年镜》《樵夫妇》《慈虐案》,排演了易俗社编创的《白相公》、三意社编创的《贪婪鉴》以及本社编创的《难民记》等时装戏。后因关中连遭年馑,加之社长任阁臣不善经营,班社于i941年停办。1952年又在西安恢复了西安正俗社并招收张惠霞等一班学生。1955年10月支援铜川。1956年并人耀县(今耀洲区)剧团。 -
302019-09
[ 词条 ]搜门
又称“望门”。秦腔传统表演程式。舞台表演“套数”之一。剧中人物先后走向上、下场门向内观望,或表示焦急等待另一人物到来,或表示寻找、警觉与防范,以及踌躇、忧虑、苦思等情绪的舞蹈性表演。“捜门”分类甚多:从表演节奏上,可分为“慢捜门”和“紧捜门”;从表演人数上,可分为“单捜门”和“双捜门”;从表演程序上,可分为“正捜门”“反捜门”和“半捜门”;此外,按照人物不同行当、不同服装乃至各自所持不同道具等,还可将其分为“马鞭捜门”“大刀捜门”“绳帚捜门”“道袍捜门”等诸多类型。慢搜门与“紧捜门”相对。因其表演节奏缓慢、平稳而名。《走雪山走雪》一场中,曹玉莲的“捜门”表演最具典型。其身段谱为:内唱[尖板]后,锣鼓接起[倒八锤],曹玉莲在[慢磨]击乐中,双手挑起“腰包”,从上场门面向台里、侧身“小步”跑上,走弧线至台中偏右亮相处,右手翻起腰包“弓膀”,左手同时绕到腰前,手心向上,右脚“掏步”亮相;接着,左手领身,向左迈步,绕弧线跑至台口,右脚往后一拉一闪腰,以示急行之间脚下被绊磕了一下;继而双手将腰包翻在两膀之上,十指在胸前冲着观众一边使[磨锤子],一边向上场门慢慢退去,然后两手落下捧腹。右脚掏步,举右手,指尖压鬓梢,左手托右手腕向前方张望。倒换姿势,左脚掏步,再向右前方张望;然后右脚往后一撤,双手钩回,无可奈何地将手一摊;身随两手左右移动,似在自语“该在何处寻觅?”接下来,右手握拳,在左手心轻轻一击,然后自然落下捧腹;低头,右手在胸前抚摸绕动,暗自寻思,向前迈步,至台口,面向观众稍一闪腰,抱肘跑至上场门,转身,甩开双手[踏三锤],接着在[擂锤]鼓点中向左转身猛闪腰蹲下,挣扎起身双手将腰包翻在两膀使[磨锤子],然后双手轮番上下绕动并颤抖退后,至上场门闪腰蹲下,和着击乐左、右、左三整袖,再随“脚底风”锣鼓节奏挣扎站起,原地左转身一周,右手翻腰包弓膀,左手同时绕至腰前,前手心向上,右脚掏步亮住。由慢而快跑至台左角一个闪腰,面向台里,身子倒向台左,喊:“老曹福!”锣鼓击仓仓零仓,又向台右移动两步,再喊:“老哥哥!”靜鼓再击仓仓零仓回原地。一记锣声中右拳在左手心一击,表示因叫不应而叹息。又向台中跑弓形至下场门,转身向观众左手外翻篷于头顶,右手背朝上,落在腰前,左脚掏步亮住,表示这边未找见;再绕台口跑向台右角去看、去喊,动作同上,式子相反。然后从上场门绕台口左转身,面对观众扎步“勾鞋式”;随[倒四锤]先撩右手、后撩左手、向右大转身至台右角,双手翻腰包至头顶,右脚掏步,扎“天棚式”亮相,再起步绕台口,双手坠下缓缓跑至台中,从左回转身面对观众,双手翻腰包,右臂高、左臂低、左脚掏步站定,向身后张望,然后急转身快步跑下。“慢捜门”方毕。紧搜门与“慢捜门”相对。因其表演节奏紧凑、急切,故名。秦腔《五台会兄》中,五郎杨延昭酒醉回山,忽闻寺院有战马嘶鸣,急紧向上、下场门内张望捜寻,表示警觉即采用此表演。单搜门与“双捜门”相对。凡台上由一人做“捜门”表演的,无论紧、慢,皆属“单捜门”。秦腔《走雪》之曹玉莲、《五台会兄》之杨延昭的“捜门”表演即是。双搜门与“单捜门”相对。凡台上由二人同时做“捜门”对称表演的,无论紧、慢,皆属“双捜门”。秦腔《五台会兄》之五郎杨延昭,在回答六郎杨延景盘诘的演唱中,道出自己的真实姓名后,似觉失口,二人同时向上、下场门内观望捜寻,然后以同样动作相互交叉再向另一门观望捜寻的表演即是。半搜门凡表演者仅上场门或下场门一边观望而止者,皆称“半捜门”。 -
302019-09
[ 词条 ]光盛班
宁夏秦腔班社,亦称葫芦班。1918年朔方道尹陈必淮为其母做寿,派人将该班从陕西接到宁夏演出。班主孙广乾(绰号孙葫芦),主要演员有胡金斗(大花脸)、胡庆堂(胡子生)、王小曾(本名王兴燕,小生)、金叶子(本名吕少亭、青衣)、小武旦(本名李云亭,刀马旦)、程福贵(小旦)、白福(鼓师)、田钩锣(钩锣、梆子)、李喜喜(本名李富得,板胡、二弦)、秦赐福(二弦、三弦)等人。后来又请来了王文鹏、常春燕、李景华、朱训俗、刘宴奎等著名演员。在宁夏演出时大为轰动。主要剧目有《黄河阵》《炮烙柱》《八件衣》《烙碗计》《金沙滩》等。1934年,被马鸿逵士兵抢走戏箱而解体。 -
302019-09
[ 词条 ]白凤英
白凤英(1966~)秦腔演员。女。主工文武花旦、兼演青衣。陕西礼泉县人。1979年考入礼泉县戏曲学校,师承韩凌述,后又拜张咏华为师,深得“吹火”绝技。入校半年,即可上演《鬼怨杀生》《杨八姐盗刀》,并深得好评。1986年分配至武威地区秦剧团。戏路宽博,表演有激情,并富有爆发力。曾在40多出剧目中担任主角。曾在第二届中国秦腔艺术节、甘肃省红梅大赛中分别获一等奖,在中国秦腔“四大名旦”和甘肃省“旦角大赛”中均获金奖;所导演的《窦娥冤》和戏曲小品《瓜女子夸富》,分别获甘肃省秦腔旦角大赛银奖;并在《当代戏剧》《甘肃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多篇。 -
302019-09
[ 词条 ]僵尸
秦腔传统表演程式。角色以僵直身躯向后倒下,表示死去或昏厥的状态。有软僵尸、硬僵尸和桌上僵尸三种。①软僵尸。上身先向后仰下,待仰到一定程度时再倒下。秦腔《游西湖?杀生》裴瑞卿被寥寅追杀时有此表演。②硬僵尸。身躯笔挺僵直,突然向后倒下以示昏厥或死亡。秦腔《斩姚期》刘秀有此表演。③桌上僵尸。指站在桌沿身向后倒下。秦腔《伐子都》公孙子都身亡的表演即为桌上僵尸。 -
302019-09
[ 词条 ]戴春荣
戴春荣(1961~)秦腔演员。女。工小旦。西安市人。1972年考入西安市艺术学校。毕业后分配到西安市尚友社,后又进修三年。在校期间,以饰演《花烛恨》刘春兰一角获得西安市青年戏曲演员汇演优秀表演奖。后调至西安易俗社任演员。曾受教于李德富、宋上华等,以扮相端庄秀丽,表演含蓄,气度大方,嗓音甜润,唱腔委婉而夺人,先后主演了《三滴血》《春草闯堂》《八件衣》《孟丽君》《真与假》等剧目,是秦腔舞台上深受观众喜爱的青年演员之一。1984年,戴春荣在《卓文君》里扮演卓文君,荣获西安市首届戏剧节表演一等奖。同年再次获得陕西省秦腔青年演员表演一等奖。1987年,随陕西省振兴秦腔汇报团晋京演出,成功塑造了既有传统美又有现代美的卓文君的舞台形象,受到观众和戏剧界专家们的高度评价,并以她的出色表演,获得第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这是中国秦腔界首位女演员获此殊荣,她也从此成为秦腔舞台上的领军人物。1995年,又在大型秦腔《日本女人关中汉》中饰演日本女人佐藤芳子。她把一个善良、温厚、贤妻良母般的日本女子,从17岁到70岁演绎得丝丝入扣,惟妙惟肖。在由文化部举办的陕、晋、豫三省“金三角”汇演中获得表演一等奖第一名。现为西安易俗社演员,陕西省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