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0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中国梆子戏剧目大辞典》
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省艺术(戏曲)研究所合编。1991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收录梆子戏剧目4000余个,按剧目产生时代为序,分为4编。甲编为明清时期剧目,乙编为民国时期剧目,丙编为民主革命时期剧目,丁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85年的剧目。各词目之释文,按剧名、类别、剧情、别名、剧种、作者、特色、本事、存佚等项目编写。 -
82019-10
[ 词条 ]《谢瑶环》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田汉根据秦腔传统本戏《女巡按》改编。事出李十三《女巡按》。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首演。雷通霞饰《谢瑶环》之谢瑶环(王正强提供)谭天杏饰《谢瑶环》之谢瑶环、王新仓饰袁行健(戏曲研究院提供)本剧讲述了武则天时,江南农民逃往太湖聚义,武侄梁王武三思和御史中丞来俊臣力主征剿;尚仪院司籍女官谢瑶环力主安抚。武则天对谢所奏深为赏识,钦命谢为右御台史,改名谢仲举,赐尚方宝剑,巡按江南。一天,在苏州伍员庙中,武三思之子武宏和来俊臣的异父弟蔡少炳,带家丁强抢民女萧慧娘,江湖义士袁行健路见不平,与众奴厮打,诉诸巡按大堂之上,袁举发武宏的罪状,武谎称慧娘为所买奴婢,慧娘未婚夫龙象乾赶到辩理,谢秉公断案,武、蔡不服,大闹公堂,迫使谢动用尚方宝剑,斩蔡少炳,杖责武宏。谢见袁行健器宇轩昂、豪侠尚义,爱慕不舍,后经花园定情,两人遂结成姻缘。武三思、来俊臣为替子、弟报仇,诬告谢通敌谋反,矫命南下,将谢拘审。武则天为查实此情,密幸江南,时谢已被酷刑致死。武则天盛怒,诛来俊臣、武宏,撤武二思天官尚书之职,追封谢瑶环为定国侯,礼葬吴江东岸。 -
82019-10
[ 词条 ]跳门坎
跳门坎秦腔曲牌。分[欢音跳门坎][苦音跳门坎]两调。[欢音跳门坎]多用于温馨的思念和亲切的安慰,秦腔《辕门斩子见太娘》唱腔中,就用它配合杨延景向进帐讲情的太娘跪拜、问安、思索、温存地捶背和卖乖的憝笑等一系列表演动作。[苦音跳门坎]的例证,同样出在《辕门斩子见太娘》杨延景的唱腔中。佘太君为救孙儿杨宗保性命,多次讲情不允,最后竟然跪拜在延景面前。这一“母拜子”的戏剧情节,引发了杨延景神情的惊惧和痛心的回忆,对母亲亲昵地请罪,于是,乐队奏[苦音跳门坎],杨延景在伤感的乐曲声中,展开哀告、赔罪、揉膝、踱步苦思、倒步中撞娘等一系列戏剧性表演。在《祭灵》唱腔中,[欢音、苦音跳门坎]是结合在一起奏出的,在刘备“军人们酒来、酒来哟哈哈……”道白之后,[欢音跳门坎]奏响,表达了他对张荀、关兴刀劈谭雄,生擒薛丁的喜悦;可是,面对关、张灵位,[跳门坎]又变欢为苦,很好地烘托出刘备因桃园二弟遇害归天的悲伤情怀。[欢音跳门坎]和[苦音跳门坎]的曲调旋律完全一样,不过各自的音阶结构不同,促成了[欢音跳门坎]欢快、[苦音跳门坎]忧伤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色彩。 -
82019-10
[ 词条 ]大开门
亦称[发点],还有称[水龙吟]的。秦腔曲牌。有弦索[大开门]和唢呐[大开门]。弦索[大开门],曲体长大,调性既不欢快,也不悲凉,适合表现隆重的排宴、悠闲的思索,抑或衬托双方在平静状态下的思想交流和大段对话。秦腔《马鞍山》一剧,钟子期和俞伯牙船舱初遇,子期唱过“施礼拜过奉琴人”之后,二人有一大段对话,便是在[大开门]弦弦索曲牌营造的和谐气氛中进行的。加上碰铃、梆子与牙子、干鼓强弱交错击节伴和,更显温馨而融洽。唢呐曲牌[大开门]则相反,主要营造大苦大悲之气氛,旋律曲调也与弦索[大开门]完全不同,并以正调和商调两种筒音各不相同的唢呐分别吹奏,[商调大开门]悲哀凄凉更甚,多用于祭奠丧葬场面。 -
82019-10
[ 词条 ]王景民
王景民(1917~2000)秦腔演员。工净。陕西人。1939年到甘肃,先后在兰州众兴社、振兴社、盟胜社挂牌唱戏。后到玉门油矿秦剧团。晚年落脚于酒泉地区秦剧团。体形魁梧,演戏卖劲,并有耍牙特技。早年不善唱工,后来嗓音转润,开始饰演包拯等大花脸角色。擅演剧目有《淤泥河》《荆柯刺秦》《芦花荡》等。 -
202019-12
[ 词条 ]汤涤俗
汤涤俗(1900~1976)秦腔演员。工丑。陕西扶风县人。10多岁入陕西易俗社。汤演习不落入俗套,连唱腔也不按现成板路,形成自己低沉迂回的唱法。尤其道白,简洁、短促、幽默,冷不丁冒出一句令观众捧腹大笑的戏词,幽默之中耳目一新,故又有“冷丑”之誉。与当时名丑马平民、苏牖民同按姓名谐音共称誉为“酥麻糖”三大家。擅演剧目有《算卦骗人》《柜中缘》《白先生看病》《写白信》等。 -
82019-10
[ 词条 ]晋(福长)派
晋福长创立的丑行流派。形成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晋福长(1890-1965),秦腔演员。陕西西安市人。9岁入长庆社,与阎国斌、刘光华、王禄林同科。以演木偶、皮影小戏开蒙,三年工夫,练就了唱念敲击多种技能。遂被榛苓社看中,从此由小戏改学大戏。因其自知身架功力稍欠,加之赋性洒脱是崇尚自由之人,而秦腔之丑行,“有临场发挥的余地,随时可以颂扬真善美,鞭笞假恶丑,尤其对于世态炎凉,满眼不平,恰如骨鲠在喉,以吐为快。”凡此,俱与他耿直的秉性、清浊分明的个性十分对路,故将丑行确立为终生进取的从艺目标,“应当说,这是个相当高的起点,与其曰后成长为有独立人格,有独特艺术个性的‘一代名丑’关系密切。”后在关中各县搭班演戏。他扮演的小丑以“说”见长,口齿流利,善说快板。诙谐幽默,风趣横生,素有“滑稽大王”之称。晋福长记忆力惊人,腹库存戏200出以上。另外他的多才多艺也是“屈指无几”,秦腔之外能唱眉户、道情、汉调二黄、山西梆子、河北梆子等。曾与老辈著名旦角安鸿印演《小八扯》,一会儿唱汉调二黄《天水关》的诸葛亮,一会儿唱河北梆子《杀狗》的焦氏,一会儿唱秦腔《杀庙》的秦香莲,还唱《男绑子》的唐代宗,安鸿印则对唱花脸郭子仪,珠联璧合,丰富多彩,于今少见。1952年,流落半生的晋福长,被接到西安易俗社养老,安度晚年。1965年,传统剧目全部停演,他和安鸿印、汤涤俗、王天民、李可易等退休回家,不久于西安病逝。他诙谐、幽默、滑稽的喜剧艺术,是秦腔表演艺术宝贵的遗产,值辱继承和发扬。晋(福长)派艺术特色丑角向来不注重唱工,只重念白。晋(福长)派艺术特色同样集中体现在大段念白上,尤其他的晋白,堪为一绝。当年何振中(扮曹玉莲),和家彦(扮曹福)联袂演出《走雪》,晋福长在剧中同时串演两个“买卖人”,一老一少,一人双演,戏装都不换,只在上、下场间隙,加一个“髯口”了事。却着意在“白口”上大做文章:一个瓮声瓮气,生冷蹭倔,显得极不随和,因生意没谈成,还憋着一肚子气;一个调高声柔,满面春风,圆通老到,虽然事也未办成却买卖不成仁义在。此一老一少,均操持着一口流利的山西话,别开生面的演出,观众极感兴趣。晋福长的祖籍本在山西临猗,其家老辈因经商而落户西安,自幼在家说家乡话,对外操陕西腔,两种方言都很地道。因而,秦腔丑角的“晋白”,极有可能始于晋福长,倘果真如此,还当追记首创之功。另外,晋善说绕口令式的快板段子,而且段子愈长,吐字愈清,口齿伶俐,声调铿锵,节奏绵密,且富感情色彩,说到紧要处,还能边说边吹动八字胡,饶有风趣,故辱“滑稽大王”之称。《捉鹌鹑》出场后的“大徒弟叫踏打,二徒弟叫打蹬”,还有《拾黄金》的“说一个一,道一个一”,以及“一个小伙爱放羊”等大段绕口令式的快板,均为其独创,已成秦腔家珍。再加上晋福长善于现场“抓哏”,他和孟遏云、沈爱莲、苏蕊娥等含演《女起解》所扮崇公道,爽直、善良、憝厚、倔强兼而有之,十分难辱。剧中有一句台词:“谁再问我,我就说我是苏三他干大哩!”他则时作变通,有意把“苏三”说成配演者“孟遏云”或“苏蕊娥”,现场抓哏,观众欣然,很有舞台效果。但若与何振中配演,却不如此,因为他们是平辈,年龄相近,他绝不以占别人便宜而哗众取宠,这也可见其戏品艺风。正因如此许多同业都乐于与他同台,因为他并不一味表现自己,喧宾夺主,而是默契配合,甚至利用丑角的“灵活性”,替别人掩饰破绽。他的丑角戏,古装、时装都有,多而且全,诸如丑官、丑将、商役、解差、脚夫、店家、媒婆、鹤儿、和尚、尼姑、土匪、小偷、地痞、流ffi、浪子、二混、阔佬、恶少、市民、村夫等,而且善于体察,各俱情态。其突出之处在于演人,而不是“耍怪”,因而丑角不丑,通俗而不庸俗,幽默而不油滑,颇有格调。《打张继保》、华阴蒲溪街不唱《审头刺汤》、后坝孙家庄不唱《拾玉镯》等,因为前者属汤姓望族之“违戏”,后者风流事有辱孙家大户之门风。此外,小庙不唱大神戏,民家不唱封神戏等,原因也在于有违“小不劳大,劳大不容”之习俗。 -
82019-10
[ 词条 ]旗头
秦腔旦角发式的一种。是旗装戏的妇女发型。共有两把头、旗头垫子、旗头座三种发式。①两把头。秦腔旦角发式的一种,属旗头类。其形状是将头发分为左右两半,向上梳到头顶,在头顶绾作较为高耸的髻。此种发式用于辽、金、清代的宫廷妇女。妆扮程序为先提眉,后贴鬓, 此二者与包大头同,以下不同者则在于戴辫帘 子、扣网子、戴燕尾、上两把头、梳辫帘子、戴围 子。最后上头搭。②旗头座。秦腔旦角发式的一 种,属旗头类,为旗装戏中妇女所用。将头发绾 在头顶,做成圆扁式样,用于辽、金、清代的平民 妇女。其妆扮程序先是提眉、贴鬓,与包大头同, 此后即不同者,为扣网子、系燕尾、系水纱、戴旗 头座。最后上头搭。③旗头垫子。秦腔旦角发式 的一种,属旗头类。为剧中辽、金、清代之旗装宫 廷妇女所用。发式为将头发拔在一处,于头顶绾 成扇面模样。化妆程序为提眉、贴鬓,与包大头 同。相异则是系燕尾、扣网子、系水纱、戴勒子 (即帽条)、戴银泡、蝙蝠、垫子,上垫子花挂桃, 后上头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