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1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西安市皓皓戏剧音乐研究会
群众性戏曲研究演出组织。1944年4月在西安成立。《明星报》社副经理杜甫哉任理事长,赵孝先、张振枢任常务理事,赵崇胤、何剑萍、袁保亭任候补理事,陈荣壑任常务监事,周象贤、张天祥任监事,樊玉儉任候补监事。有会员70余人,多系当时党、政、军、警、报、商、教、学等各界的戏曲爱好者,常与戏剧界艺人联袂演出秦腔、二黄等传统折戏。1949年西安解放初期解体。 -
302019-09
[ 词条 ]宁夏戏剧委员会
宁夏戏剧委员会1935年3月成立于宁夏银川市。隶属宁夏政府管理。魏鸿发任主任。委员有李翰园、刘水石、杨作荣、车玉秀、孟宝珊、罗雪樵以及著名秦腔艺人沈和中、何振中、王庚寅、刘逸民、康正中、席子才等。成立初期,旨在改革戏剧并指导觉民学社的工作。1941年后,为推动秦腔改革,从传统剧目的整理改编入手,设立剧本编著、主任、编辑、书记等职务,并登报向社会广泛征集抗日题材和社会家庭为内容的剧本。 -
302019-09
[ 词条 ]昆阳关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马援投汉》。须生、武生、武旦、大净唱做念打并重。事出《后汉书光武帝本纪》。甘肃各路、陕西西府常演。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刘兴汉口述秦腔抄录本;甘肃省图书馆藏丁希贵口述秦腔抄录本。另有山西省戏剧研究所藏中路梆子存抄本。本剧讲述了王莽命马援父子镇守昆阳关,刘秀攻关,不克。刘秀再攻,被马援战败而落马,现出一条真龙。马援方知刘秀乃真龙天子,遂献关投降。 -
302019-09
[ 词条 ]《看场》
现代小戏1963年金行健编剧事出魏礼培同名小说。本剧讲述了王大爷被选为看场人以后,一心扑在场里,顾不上家里的事,引起王大娘的不满。一日,王大爷误了吃饭,王大娘又大发牢骚,李大叔解劝无效,王大爷只好到家取饭。为了儿女的婚事,老两口又拌起嘴来。王大娘给老伴送烟袋,王大爷又诓大娘代为看场,自己却跑去开会,大娘又急又气,却又不敢离开。李大叔来顶替王大娘,二人又误以对方为盗。恰王大爷赶到,误会始得解除。 -
302019-09
[ 词条 ]净身封口
秦腔演出习俗。旧时,戏班敬演“关公戏”“奠酒戏”“打台戏”“驱邪戏”之类的神戏,有许多忌讳和讲究,比如凡扮关公、黑虎、灵官、闻太师等神妆的演员,事先都要洗澡,谓之“净身”;画脸前须先洗手,谓之“净手”。若不净身、净手,即视为对神灵的亵渎。尤其关公的扮演者,在后台化妆前,先由会首发一枚铜钱,演员将其衔于口中,意即不许与人交谈,以示神威庄重,谓之“封口”。所含铜钱即称“封口钱”。演员勾画好脸膛后,由一人手执点燃黄表,在扮演者脸面、上下身绕三圏,以免鬼邪入身,此又谓之“吊表”。而且还要在关公、闻太师等神灵头盔上,加系长带红编飘垂双肩,以示神尊;演员两鬓及所执兵器,也用纸幡扎封(色纸做成,叠成条状后打开即呈扇形),以此体现人物均有仙气,谓之“封表”。成妆后须正襟危坐,闭目默戏,威严庄重,以示神灵已经附体。开戏前,须在戏台四角分放四把火彩,以求吉祥福庆,谓之“放火”。一待演员出场,检场在前台立即焚表、鸣炮,台下观众也鞭炮齐鸣、焚香举拜,以示对神的祭敬,谓之“焚表”。 -
302019-09
[ 词条 ]兴汉图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斩经堂》《吴汉杀妻》《收吴汉》《散潼关》《出潼关》。武生、正旦、老旦、须生唱做并重。含折子戏《吴汉杀妻》。事出《后汉书吴汉列传》。现存版本有民国西安德华书局刊行秦腔同名改良本;民国西安南院门义兴堂书局刊行秦腔同名本;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强堆口述秦腔抄录本。另有河北梆子存抄本,中路梆子本,蒲州梆子抄录本等。本剧讲述了王莽篡位,命三齐王苏显追杀刘秀。刘秀得讯,逃往潼关吴汉处隐藏。吴汉欲解刘秀往洛阳献功,其母不允,向吴说明家仇,劝吴汉反莽复汉。又教吴汉杀莽必先杀其妻。吴为莽之驸马,妻桂英甚贤,吴不忍,吴母责吴不孝,吴妻桂英闻知自刎尽孝。吴母见桂英死,乃自缢。吴汉与马成、姚期打败苏显,反出潼关。甘肃百通影视发展有限公司录制有甘肃省清水县秦剧团全剧光碟并出版发行。甘谷县秦剧团演出《吴汉杀妻》剧照(孟云提供) -
302019-09
[ 词条 ]西安三十六大班
严长明之《秦云撷英小谱》记载的清乾隆时期36家西安秦腔班社,最早的为保符班,其次为江东班、双赛班。称“双赛”者,谓所超出保符、江东两班之上,后因祥麟、色子入班,又称双才班。此外还有锦绣班、泰来班等,该班以金队子、白双儿为台柱。这些班社的艺术活动因缺乏文献记述,很难详尽考知,但从仅有的资料中可知,当时各班的艺术竞争十分激烈,并将西安秦腔推向全盛的高潮。乾隆四十一至四十五年(1776~1780),西安双赛班、泰来班等班社于西安骡马市路西与街东药王庙戏楼相望修筑“梨园会馆”,作为秦腔艺人们敬奉戏神及集会之地。 -
302019-09
[ 词条 ]全国戏曲工作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召开的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11日在北京举行。全国各地代表200多人出席。会议提出戏曲应以发扬人民爱国主义精神,以鼓舞人民在革命斗争和生产劳动中的英雄主义为首要任务;并决定当时的戏曲改革工作应以主要力量对旧有戏曲的某些不良内容和不良表演方法进行必要的和适当的修改。会议鼓励各种戏曲形式自由竞赛;讨论了旧制度的改革,和提高戏曲工作者的政治、文化、业务水平,使旧戏曲成为新戏曲,使整个戏曲界成为新文艺事业中的一支巨大力量。政务院在听取全国戏曲工作会议的报告后,于1951年5月5日公布《政务院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