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69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反平凉》
西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生、净唱做武打并重。甘肃省图书馆藏有李成凤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清康熙时,甘公赴云南为吴三桂贺寿时,为夺番王所进之宝,与马三保发生口角。马因受辱,摔死甘公,遂反。清廷派往牟洪为帅往逮,牟调平凉提督王辅臣于乾州会师。因满汉将士待遇不同,牟又以势压王,激怒王之部将蔡元,尽杀牟洪等人。 -
302019-09
[ 词条 ]于海如
于海如(1919~1982)秦腔鼓师。甘肃兰州市人。幼年拜任振西为师,习司鼓。曾先后在兰州众兴社、众英社、云育社、文化社搭班。1949年后被选为文化社社长和社委会主任委员,后调入甘肃省秦腔剧团。性格沉静,喜思索,爱钻研,既能顾戏,又能顾人,又善于俯就演员的习惯,又不拘门户之见,善于学习和吸收各路鼓师的长处和陕、甘著名演员的表演特点,融于自己的技艺之中。其打鼓以手法规范、节奏于海如严整、有感情、有色彩而著称。曾为秦腔演员郗德育、耿忠义、何振中、耿善民等多人司鼓。记戏甚多,并能说出不同的演法和不同的锣鼓经。1980年曾为兰州电影制片厂拍摄秦腔艺术片《三娘教子》《杀狗劝妻》司鼓。于海如 -
302019-09
[ 词条 ]卢东升
卢东升(1945~ )秦腔琴师、作曲,一级演奏员。陕西延安市人。I960年考入西安易俗社,主操板胡。七十年代考入西安音乐学院进修作曲。毕业后回团,除操琴外,兼任作曲、配器和指挥。曾为数十部剧目作曲,其中《西安事变》《白龙口》分获文化部一等奖和鼓励奖,《梨花梦》《定海在长安》获陕西省音乐设计奖,《女魂》《冼夫人》获西安市一等奖,秦腔广播剧《新五典坡》获省电台作曲一等奖。系陕西省板胡协会理事等。 -
302019-09
[ 词条 ]《二龙剑》
西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武生、武旦唱做工戏。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有宝鸡新声剧团抄录本。本剧讲述了小生吴震拜和合二仙学艺,仙授二龙剑。镇京总兵之子胡元,欲抢猎户之女秀英成亲,为吴震所救,遂订终身。胡又倚势强娶,秀英持刀伪从,大闹总兵府,放火烧之,即与吴震逃奔南京。 -
302019-09
[ 词条 ]赵友梅
赵友梅(1942~ )秦腔演员。女。工小旦。10岁入银川剧团学艺,常演剧目有《杨八姐游春》《木兰寺》《状元媒》《白蛇传》等,另在现代戏《沙家浜》《西吉滩》等剧中担任过重要角色。后从事秦腔教学工作。 -
302019-09
[ 词条 ]易俗社
易俗社又称“易俗伶学社”。秦腔史上历时最长、培养人才最多、成就最大的伶学社。位于西安市北大街西一路。1912年,以李桐轩、孙仁玉等人为首的陕西同盟会会员,以“辅助社会教育”“启迪民智”“移风易俗”为宗旨创立,是第一个戏曲教育与演出相结合的新型艺术团体。首任社长杨西堂、张翔初,李桐轩任名誉社长。学社的领导人有李桐轩、孙仁玉、高培支、范紫东、李约祉、封至模等。同时还延聘秦腔名家陈雨农、李云亭、党甘亭、刘立杰、聂鑫培以及京剧武功教练唐虎臣等担任戏曲教练。所修建的易俗社戏院开创了西北地区近现代剧场史的先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社由国家接办。田益荣、杨公愚先后任党代表、社长。易俗社经历了100年的探索实践,在管理、教学、剧目、表演诸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自己的特点,形成特有的艺术风格,对秦腔艺术的改革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2012年8月13日易俗社成立100周年纪念大会在西安举行。历史 成立于1912年,被誉为“世界三大古老的剧社之一”。1920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为易俗社颁发“金色褒奖”。次年至武汉南巡演出,涉足江夏,献艺三镇,并与欧阳予倩的南通伶工学校座谈联欢,聆听欧阳先生指导,旦角刘箴俗得“北梅、南欧、西刘”之誉。1932年、1937年两度进北平演出,引起轰动。随之又先后赴山东、山西、河北、河南、安徽五省十几个市、县、镇巡回演出。出访北平期间,先后参观北平国剧学会及传习所各部、著名的富连成科班和中华戏曲学校,还观摩京剧名家尚小云、筱翠花、李万春及中华戏校学生李和曾、宋德珠、王金璐、侯玉兰等精湛演出,辱到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筱翠花、马连良、齐如山、翁偶虹等众多名家的指导和新闻界的赞誉,王天民两度轰动北平,并辱“秦腔梅兰芳”桂冠。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百代公司又为王天民、王月华、刘迪民、陈雨农、耿善民、李可易、杨令俗等10多人灌制了唱片数十张,为秦腔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艺术资料。1924年鲁迅先生一行来西安讲学,20天内5次观看该社演出并捐赠奖学金,题赠“古调独弹”匾额。1951年改名西安易俗社。1952年参加全国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王天民获荣誉奖状,刘毓中获表演一等奖,宋上华获二等奖,孟遏云获三等奖。1953年参加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文艺工作团赴朝鲜进行了慰问演出。该社对秦腔艺术的发展和发扬有很大贡献。1957、1960年将《火焰驹》《三滴血》与兄弟剧团共同搬上银幕,1979年秦腔《西安事变》又开创了戏曲塑造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先河。学社部门 组成学社设有评议部、编辑部、学校部、训练部,各部制定严格管理制度。①评议部。全盘负责经营管理,严格审查剧本内容、唱腔音乐设计、布景绘制和教学质量。②编辑部。以李桐轩《甄别旧戏草》为创作指导思想。主张“以膏粱易藜藿”推陈出新,对传统剧目“逐目甄别改编上演”,共创作演出大小剧目700多个。新编剧目对当时社会习俗——女子缠足、吸食鸦片、买卖婚姻、迷信鬼神、赌博等予以针砭;提倡读书识字,兴办实业;揭露官场腐畋和社会黑暗;提倡科学民主,宣扬爱国主义,以戏曲对人民进行“辅助教育”“移风易俗”。③学校部。对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纳人规范的教育规划。先学初小、高小课程,再上“文史进修班”,学习文史、音律、书法等课程,经考试含格后,始准毕业(文化考核归省教育厅管理)。与此同时,由专职教练进行戏曲专业教育,经过六年技艺培训,合格者发给戏曲专科毕业证书,成为演员。从根本上区别于当时的江湖班社,成为文化学习与戏曲、演出实践相结合的新型秦腔学社。④训练部。拥有一批艺技高超的秦腔著名艺人,如旦角陈雨农、党甘亭,须生李云亭、刘立杰、呼延鑫、赵杰民以及京剧著名花脸唐虎臣等人担任教练,开创了“分班训练、择优递补”的方法,建立了正规的教练(导演)和舞台监督制度。教练长陈雨农将本社新编的300多本戏搬上舞台,被称为“秦腔的王瑶卿”。封至模除培养大批人才外、,还创作大量剧目并亲自执导,被称为“戏曲教育家”。武功由京剧教练唐虎臣等指导练功,尤其每场演出,加演一折京剧武戏压轴,学生多擅于京剧武打戏。学员易俗社成立初期,只招收男生,多为7~14岁儿童,学制3年。以“分班训练、择优递补”等方法严格培训,1912-1949年共招收13期,分别以中、华、民、国、秦、易、俗、社排名。且在招生时改变了不收女生的制度。易俗社学员一览表科次 学员姓名(部分)中字科 刘毓中、沈和中、王秉中、高希中、庄正中、刘建中、刘文中、郭朝中、胡新中、雷震中等华字科 米钟华、宋上华、钟毓华、赵振华、王月华、肖润华、王仲华等民字科 苏牖民、马平民、刘迪民、张秀民、耿善民、陆三民、王霭民、凌光民、邓维民、樊新民、贺孝民、刘幼民、徐抚民等国字科 孙省国等易字科 贾明易、肖筮易、路习易、李可易、田畴易、杨天易、康顿易等俗字科 刘箴俗、朱训俗、汤涤俗、杨令俗等截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学社共招收600余人。1949年继续招生,第十四期接序。以第一期“中”字科学生成就最大,该科共50名学生,行当齐全,文武兼备,技艺全面,出科后成为西北五省(区)各剧社、剧团的艺术骨干。旦角有张咏华、全巧民、刘棣华、孙利群,小生有陈妙华、王芷华,须生有王保易、惠琨华、郭葆华,净角有伍敏中(后改丑角),丑角有辛恒民,武生有张宁中、薛庆华、刘果易,武旦李箴民,武净王侃中,武丑任惠中等。教师 易俗社的专业教师多由老艺人担任,文史、音律、书法等课程,则由本社知识分子兼任讲授,不足时则外聘教师。社中的教师除了负责向弟子传授技艺外,一些六场通透、昆乱不挡、腹笋宽博的教师还兼有排演剧目的工作,其作用相当于戏曲导演。易俗舍主要教师一览表所授科目 教师姓名生行 李云亭、刘立杰、赵益儿、呼延鑫旦行 陈雨农、党甘亭、郑香亭、赵杰民净行 阎全德丑行 武戏 唐虎臣导演 封至模创作剧目 从建社初始,易俗社就以演出自己编写的剧目为特点。编辑部集中了一大批具有民主思想和文学修养的文人学士,为该社编写剧本。李桐轩、孙仁玉、高培支、范紫东、吕南仲、李约祉、王绍猷、封至模等二三十位著名剧作家以“编演新剧目,改造旧社会”为根本宗旨,揭露官场腐败和社会黑暗,提倡科学民主,宣扬爱国主义。如《开国图》(王伯明)揭示创业《鬼怨杀生》中的吹火表演(易俗社提供)的艰辛;《欢迎议员》(王伯明)写新政之优点。《黄花岗》(高培支)教人不忘创业志士;《黑世界》《天足会》(李桐轩)《训俗亭》(王伯明)《新女子叮嘴》(孙仁玉)《金莲痛史》(范紫东)等揭露小足之害,提倡放足;《豚尾记》(李桐轩)提倡剪辫,反对蓄发;《河伯娶妇》(孙仁玉)《李寄斩蛇记》(李仪祉)《二郎庙》(高培支)等破除封建迷信;《麻雀误》《考烟客》《三回头》《红颜泪》(孙仁玉)等反对吸烟、反对赌博;《春闺考试》(范紫东)《大婚姻谈》(孙仁玉)等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软玉屏》(范紫东)等反对虐奴蓄婢等。这一类剧目在当时对于启迪民智,提高群众觉悟,巩固新建立的民主共和制度,起到了积极作用。“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东北沦陷,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华民族亡国危险迫在眉睫。易俗社封至模以北宋灭亡、南宋卖国的历史为题材,编写了《山河破碎》《还我河山》,歌颂岳飞、韩世忠、梁红玉等民族英雄坚决抗敌、收复河山的爱国主义精神。1937年6月,易俗社接受驻北平的原西北军冯玉祥部二十九军长官宋哲元的邀请,带仙河破碎》《还我河山》《淝水之战》等前往北平演出,受到各界爱国人士的热烈欢迎,北平《全民报》《京报》等新闻媒体连日发表评论,指出“此剧写历史的伤痛,促民族之觉悟,震聋发聩,立儒警顽,实对现时之中国当局,下一针眨”。1912~1949年的37年中,易俗社共创作大小剧目700余部,这些剧目,不仅使易俗社的社会声望日高,而且从创作思想看,始终把关系国家民族命运的题材作为剧目创作的首选主题,体现着时代的主旋律。作者作品李桐轩《黑世界》(《戴宝珉》)、《鬼教育》《一字狱》《天足会》《泗林湖》《亡国痛》《豚尾记》《牛肉案》《双刁计》《孝子金》《新忠保国》《万变图》《元宝精》《人伦鉴》《文山殉国》《双姖记》《兴善庵》《瓜地打狼》《银蜡台》《棒槌换娃》《贺家坟》《如皋狱》《闹督院》《奉安铁路》《中牟摘印》《孤儿记》《芦花絮》《鲁相拔葵》《暗狱天》《强项令》别解》《女诸葛》《呆迷记》《董华妻》《破阮石》《公私案》孙仁玉《新女子顶嘴》《将相和》《婚姻谈》《糊涂村》(本戏)、《卜式传》《战夔州》(本戏)、《方正学骂殿》《和尚探亲》《王相公要账》《灵龟庙》《英雄鉴》《易俗社》《懵懂村》《紫金山》《马嵬驿》《游獅山》《中国谈》《巴里西烧瓷》《丹阳郡》(《女丈夫》)、《新拆书》《慈孝图》(《搜珠记》)、《平交址》(本戏)、《火牛阵》(《即墨战》本戏)、《吴宫教战》(本戏)、《女大王》(《红娘子》)、《三回头》《白云阁》(《麟凤缘》)、《凤凰岭》《斗龙船》《女婿偷鸡》(《平安春》)、《青梅传》(本戏)、《镇台念书》《陈家谷》《新小姑贤》《新拜年》(《新媳妇拜年》)、《沉香亭》《柜中缘》《看女》《考烟客》《碧玉簪》(《麻雀误》)、《阿姑鉴》(《亲家讨债》)、《秋莲传》(《高三官》本戏)、《新金玉缘》《元旦节》《赠金》《新摇会》《蜂蜜计》《改良煤山》《改良小姑研磨》《双明珠》《小送女》《改良三疑计》《改良红鸾禧》《改良河伯娶妇》《改良桑园会》《燕山恨》(《明末痛史》本戏)、《节孝图》(本戏)、《复汉图》(本戏,《昆阳战》头本,《灭莽记》二本,《平河北》三本)、《大婚姻谈》(本戏)、《惜花记》(《黛玉葬花》)、《八种曲》(组剧)、《若耶奚》(《西施浣沙》)、《二王争功》《功狗记》《鸡大王》《大如意》《新年八种曲》(组剧)、《传国八种曲》(组剧)、《五花八门》(组剧)、《八段锦》(组剧)、《螟蛉案》(本戏)、《卖花女》《南岳庙》(本戏)、《黄河渡》(《醉河宫》)、《庐山奇遇》(本戏)、《救荒奇策》(《玉麒麟》本戏)、《禁烟趣闻》(本戏)、《五台案》(本戏)、《二义女》(本戏,与易洪海合作)、《祈雨记》《芙蓉屏》(本戏,与王克合作)、《少妇箴》《红颜泪》(本戏)、《二雅园》(本戏)、《金玉莲》(本戏)、《烟花镜》(本戏)、《双烈女》(本戏)、《二百《打醋罐》《凤鸣山》《七百两淑惠渠》(组剧)、《吃醋记》《大发财》《白相公》《猛发财》《傻女婿》《拾金记》《孝子花》《平权论》(《婆娘争权》)、《万古香》(《香妃恨》)、《苦孩儿》《义乳母》《浪子镜》《洗衾记》(《打嫂子》)、《忠臣箭》(《游文庙》)、《姚家庄》《分金记》(《管鲍分金》)、《白先生看病》《棠棣花》(《杀狗劝夫》)、《柳林会》《娃变南瓜》《翠微洞》《大回头》《假在行》《新年大朝贺》《新年大得胜》《新年大庆祝》《好商人》《阴阳变》《梅花镜》《坏女婿》《瞽小姐》《弹铗记》《蔡州城》《良心现》《花萼镜》《花下影》《息争记》《琴珠缘》《爱莲女士》《戎衣误》《南柳巷》《解家庄》《可怜儿》《丧葬谈》《上海抗日战记》(本戏)、《李遂战胜曰本记》(本戏)、《明代恢复朝鲜记》(前后本)、《商汤革命》(本戏)、《武王革命》(本戏)、《恢錢》《风雪岭》《新潮趣闻》《青春梦》《范_》《朔亚元》《梅花梦》《桂花洞》《新年大演讲》《和尚拜年》(《俗和尚》)、《奇女子》《董家山》《三砚眼》(《先生拜年》)、《张连卖布》(改良)、《女婿拍门》(《钻门槛》)、《芦花絮》《妒妇屈》《打王强》(改编)、《宰豚记》《梅花扇》《道州城》《小女婿》《新闹房》《汜水关》《计贤策》(与王诞扬合作)、《天雪报》(改编)、《孔雀东南飞》(与原禾森合作)、《富家庄》《大佛寺》《美术缘》(与肖果岩合作)范紫东《破郢都》《复郢都》(《哭秦廷》)、《玉镜台》(两本)、《软玉屏》(两本)、《三滴血》《战袍缘》《飞虹桥》《吕四娘》《黑暗衙门》(《台上台》)、《大孝传》《美人换马》《三知己》(《史可法》)、《宫锦袍》《克里米战记》(《托尔斯泰》)、《颐和园》(两本)、《萧山秀山》(两本)、《秋风秋雨》《关中书院》《翰墨缘》《光复汉业》《女儿经》《烈女传》、《双凤飞来》《鸳鸯阵》《紫金冠》《金手表》《金川门》《兆画眉》《盗虎符》《琴箭飞声》《伉俪会师》《晋文公》《燕子笺》(两本,改编)、《棒打薄情郎》(改编)、《春闺考试》《东门宴》《苏武牧羊》《金莲痛史》《八字案》《新劝学》《大学衍义》《花烛泪》《可怜虫》《圈圈圈》《杀狗劝夫》《金兰谱》《赌博账》《焚嫁衣》《唾骂姻缘》《安眠圣药》《转的圆》《双剔胡》《晓钟社》《宰豚训子》《负米奉亲》《姜后脱珥》《玉冠道人》《秋江恨》《风雪图》《李广射虎》《试锦袍》王伯明《蝴蝶杯》(与高培支合编)、《训俗亭》《共和纪念》《欢迎议员》《开国图》《自由恨》《改良观音堂》《重台》《新审判》《空色图》《梁上君子》《长生鉴》《阿毛传》《杀狗劝夫》《毒药饼》《熊耳山》《桑园寄子》《七巧屋》李约祉《庚娘传》《仇大娘》《千字鞭》《韩宝英》《黄金宴》《公馆条》《杨氏婢》《优孟衣冠》《算卦骗人》《假斯文》《骰子摆饭》《论财婚》《兴汉灭赵》《中山狼》《古书媒》《泼妇》《上下词考》《李三小》(改编)高培支《侠云洞》《宦海潮》《争座战》《骗图记》《海晏船》《鸳鸯剑》《鸳鸯壶》(《手足鉴》)、《弓砚缘》《苦乐记》(《爱国奇女》)、《鸳鸯楼》《人月圆》《劝募公债》《合欢杯》《元夜奇缘》《千金亭》《鸦片战纪》《纨绔镜》《新诗媒》《夺锦楼》《双诗帕》《暖玉佩》《侠凤奇缘》《亡国影》《回心院》《二郎庙》《琴珠缘》(与》尘合《节义楼》(改编)、《蝴蝶杯》(与王伯明合编)、《谈星》《桃园奇案》《醋海潮》《岩山泪》《菊花宴》《汾阳府》《闹元宵》《新灭腊》《风尘三侠》圆记》《儿女赫传》(《十三妹》)、《白象山》《当头棒》《紫洞艇》《缘外缘》《唱筹量沙》(改良)、《重阳佳话》《美人骗》《晏御留妻》(与宋紫峰合作)、《黄花岗》《苦中苦》《离婚书》吕南仲《金狮鼎》《天合镜》《殷桃娘》《双锦衣》(前后本)、《夺魁阁》《紫碧鱼》《端阳节》《巧团圆》《花月简》《枯杨枯》《摔黑碗》《飞波扇》《双争印》《耍牌子》《假金记》《十二先生》《十二戏迷》《十二锦屏》《十二因果》《十二花客》《十二金钗》《十二全福》胡文钦《天香阁》《姑嫂决科》《美人画》《错认缘》《剪刀记》李仪祉《复成桥》《卢采英》《救夫记》《李寄斩蛇记》李干臣《鱼水缘》《重圆镜》《扶余国主》《桃花泪》《情战潮》《赤车驷马》《白板进士》《虞虞传》《石头和尚》《五色棒》《女英贤》(《女侠》)、《探春宴》《女革命化》《闺阁缘》常钩《望夷宫》《李陵卫》《黄天荡》王辅丞《比翼鸟》(《双母记》)、《一线天》《媚外镜》《义犬乳孤》《野园教战》《巧重圆》《友于鉴》《玉壶泪》《焚券记》《一磅肉》《白丁修书》《全贞记》《阿堵物》《金钱论》《假主人》《脱簪记》《割辫子》《猎熊记》《劝新郎》《巧银匠》《美人计》《一袋米》王庭飏《吴越战》《别虞姬》《取桂阳》《敝黑貂》《计贤策》(与孙仁玉合作)、《贞节发》南雯生《晋文公》《露筋祠》(与李桐轩合编)、《义侠传》(与范紫东合作)、《董华妻》肖玉秀《敬姜缋麻》《美术缘》(与孙_合作)、《漂母祠》《上翠楼》《新婚别》卢缙卿《青天白曰》《绣囊记》《合浦珠》《琵琶出塞》《长安狱》《艾孝子》《绣衫误》姚涤尘《琴珠缘》(与孙仁玉合作)、《玉壶冰》《巧劝妻》《松柏令》《陶妻传》韩绾青《输财报国》《双文帝》《棠棣镜》《女英烈》里神交》《樊球》《吴家》《约法三章》《跨辱》《热血花》于鸣皋《新闹学》《藏龙寺》秦智初《车箱峡》《旗亭记》郑心田《烛影斧声》《一箭缘》《许母探监》《玉莲簪》《焚屋救艳记》(《三鼎甲》)、《对玉玺》《平民革命》(《皇觉寺》)、《女巡案》(改编)《春秋配》(改编)蔺友兰《三孝谱》封至模《山河破碎》《还我河山》《天道无知》《蝶哭花笑》《水淹下邳》《陆文龙》《岳母训子》《新探监》《双摇会》《汾河湾》《渔家乐》《黄逼宫》《奇双会》《龙门寺》《大战金山》《双锁山》(《箭头鸳鸯》)《赤壁鏖兵》(《群英会》)、《烤火》谢迈迁《上原驿》《淝水之战》《红粉青萍》《林冲歼仇》《煮豆燃箕》(《七步诗》)、《禾嘉城》《锦上花》《白蛇传》冯杰三《木兰从军》《投笔从戎》《草莽英雄》《廉颇蔺相如》《生死姻缘》《豪曹剑》《英烈传》《盗宗卷》《范雎相秦》《河伯娶妇》《新和氏璧》《孝妇歼敌》《新讨渔税》(改编)、《陆文龙》(改编)淡栖山《民族英雄》《江山美人》《自由之花》《英雄美人》《因果鉴》《雪鸿泪史》《保卫祖国》《卫生婚姻》《举案齐眉》《祥梅寺》(《黄巢起义》)、《会真记》《三功学》王绍猷《金光玉》(《常香玉》)、《血战牡丹峰》《双愚记》《剪发葬亲》《文山节》《常山舌》《望春台》《游武庙》《南昌议事》《鬼捣鬼》《知足乐》《易水饯别》《七人错》。改编传统戏:《满床笏》(《解甲封王》)、《新忠义侠》《铡美案》《讨荆州》《新双玉镯》《破宁国》《长坂坡》《文君夜奔》《赠绣袍》《鄱阳湖》《黄河阵》《取西川》《英雄母亲》《回荆州》《新紫霞宫》《蛟龙驹》《狸猶换太子》《卧薪尝胆》《假途灭虢》《吕四娘》(改范紫东戏)、《拷红》《借婆娘》(《瓮城子》)、《秋胡戏妻》《哭祖庙》《永寿庵》《光武山》《倒换鸳鸯》《秦琼表功》《王明拜相》《铁兽图》《荆轲刺秦》樊仰山《杨贵妃》《李秀成》《长江会战》《血战永济》《湘北大捷》《民族魂》《牧童艳遇》《凤凰山》《衣带诏》《肖夫人》《红梅扇》《梅花岭》《中华儿女》《火牛阵》《芷春园》《续衣带诏》《出师表》《平蛮策》(两本)、《清宫案》《烽火伴侣》《秦良玉》《出征》《玉连环》《美人计》《原礼奉还》《从军行》张镇中《模范士》《于谦传》《民族之光》《闵行镇》《鸡鸣山》马超俗《肃宁城》肖润华《怨日行》《老还少》《赠棉衣》《三上殿》《大禹治水》米钟华《断肠桥》《李宸妃》白辑五《台湾血》《自由镜》张守铭《三详哭奈》杨伯渊《反离骚》《临江会》张虎臣《黄金台》《铁指环》《弹铗记》王采青《庚子泪》《血泪鸳鸯传》傅健斋《送征衣》《得意郎君》曾逸志《昭君出塞》《黛玉悲秋》渊文龙《纵子报》赵松严《山海关》《左宝贵》张秦伯《跨海东征》《凝碧池》郭道宣《日月重光》《戎马书生》《风尘女侠》《负荆请罪》《绝尘琚》《八县令》《江宁令》薛寿山《冰玉缘》王陆一《剑门关》王子钦《金大姑》樊丽生《还金救子》成德叔《蔡瑞云》《胡四婶》祁寿维《卖花儿》李一壶《东望楼》 -
302019-09
[ 词条 ]屈效梅
屈效梅(1934~ )秦腔演员,女。工花衫。陕西富平县人。九岁拜高希中为师,后又拜师郑香亭。10岁正式登台演出,首演《虎口缘》之贾莲香、《杨氏婢》之玉兰、《黛玉葬花》之黛玉而出名。后又辗转于宁夏固原社教剧团、国民党八十一军塞上剧团搭班,并至中宁、中卫流动演出。1949年后,参加宁夏银川剧社。曾任宁夏秦剧院秦剧队副队长、甘肃省秦剧团团长。以表演规范细腻称著。擅演剧目有《杀狗劝妻》《拷红》《夜光珠》《蝴蝶杯》《棒打无情郎》《花亭相会》等。尤以《杀狗劝妻》之焦氏最享盛名。曾获1955年甘肃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演员一等奖。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委员、银川市青联副主席、剧协宁夏分会副主席、甘肃省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等。 -
302019-09
[ 词条 ]《阴阳河》
南路、西路、中路、东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小戏。别名《阴阳河卖水》。小生、小旦唱做工并重。戏中女鬼穿插表演挑水“耍担子”特技。戏谚:“《月光带》中看带子,《阴阳河》中看担子”。甘肃演员赵桂中、白忠义擅长此技。现有多个版本存世,有西安德华书局刊行秦腔本、陕西省城南院门义兴堂书局刊行秦腔本、西安同兴书局刊行秦腔本、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张隆玉口述秦腔抄录本,另有河北梆子抄录本。本剧讲述了张才外出经商,其妻李桂莲灶前分娩,阎君问罪而亡,与鬼李若相配。张才归家寻妻,于阴阳河见鬼魂,遂与妻团圆,后放归还阳。甘肃省秦剧团苏凤丽饰《阴阳河》之李翠莲(王正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