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0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细君公主》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李小林编剧。生、旦唱做戏。事出《汉书》。乌鲁木齐市秦剧团首演。本剧讲述了西汉时,武帝刘彻,为敦睦邦交,共御匈奴,册封江都王刘建之女细君公主,远嫁乌孙国王昆莫为后。细君公主到乌,竭尽忠智,舍己求和,奋不顾身,统一国内,联合西域诸国,与汉结成联盟,牵制匈奴,不得南侵汉疆。 -
82019-10
[ 词条 ]《卓文君》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孙仲涛、白雨编剧。生、旦唱做工戏。事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本剧讲述了西汉时,蜀郡临邛富户卓王孙之女卓文君,才貌出众,能歌善琴,虽系望门新寡,却不甘寂寞守节。因读司马相如文章而生爱慕。适父宴邀相如,相如也闻文君才名。席间,相如发觉文君帘后窥己,即席奏《凤求凰》曲,文君闻之心许。当晚二人面订婚约,卓王孙却以礼教为由不允。文君私奔相如都亭客舍,王孙恐家丑外扬只得作罢。相如携眷回家,贫困潦倒,在锦江岸边开设酒馆,当垆卖酒。适陈皇后以千金笔资请相如代作一篇《长门赋》,相如初露圭角。 -
82019-10
[ 词条 ]《霸王之死》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薛润生编剧。别名《楚汉争》。净角、老生、旦角、须生、小生唱做戏。事出《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韩信列传》及《西汉演义》第七十九至八十二回。本剧讲述了项羽灭秦后,自立西楚霸王,封王封侯,定都彭城(今徐州)。刘邦不安蜀一隅封地,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夺关中,袭彭城,楚汉交战,对峙中原。刘邦烧断项羽粮道,又离间项羽与范增,并封韩信为齐王,统兵直逼彭城。项羽兵败垓下,身陷“四面楚歌”和十万汉军重围之中,项羽情知大势已去,精神颓丧,眷恋美人、骏马。羽之爱妾虞姬,以歌舞慰藉,为不使项羽拖累牵挂,遂拔剑自刎。项羽突出重围,东城一战,仅剩20余骑,逃至乌江,汉军追逼,遂自刎而死。 -
82019-10
[ 词条 ]《秦腔史瑰》
秦腔史专著。杨志烈著。1982年10月陕西省艺术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市文化局印行。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记述了清代秦腔由陕西传入新疆的社会历史背景及途径;第二部分记述了新疆第一个秦腔班社——新盛班的发展演变历程。 -
82019-10
[ 词条 ]《大将王翦》
新编秦腔历史本戏。成全民编剧。小生、武生、武旦唱做打并重。1987年陕西省铜川市人民剧团首演。本剧讲述了秦楚交战,李信兵败,赢政启用已返故里的老将王翦。王翦统兵60万与_峙,驻扎盘龙练兵待战。赢政见王翦三年按兵不动,遂起疑心,加之佞臣赵高等作梗,华阳公主为报私仇,带兵杀死王翦家族千口。国事家仇使王翦进退两难,后饮痛灭楚,回朝拒封而亡。 -
82019-10
[ 词条 ]赵福海
赵福海(1887~1962)秦腔演员。工净,擅演二花脸。甘肃陇西县人。原名玉德。12岁入忠义社学艺,师承耿忠义。先后在甘肃育云社、文化社、福利社、靖远剧社搭班唱戏。1955年调入甘肃省戏曲艺术研究会。为人秉性强焊,不畏强暴,曾因兵匪调戏女演员,打伤若干兵匪而被拘捕,备受苦刑,终未屈服。擅演剧目有《马踏五营》《大雪山》《破渑池》等。口述秦腔剧目130余本,绘制耿派脸谱150帧。为1954年甘肃省第二届人民大会代表。 -
82019-10
[ 词条 ]《太和城》
《太和城》秦腔传统本戏。又称《太湖城》《收殷夫人》《要离刺庆忌》《五雷碗》等。前部以须生、小生唱工为主,后部以大净、须生做工为主。含折子戏《刺庆忌》《五雷碗》。事出《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四、七十五、七十六回,明杨慎有《太和城》杂剧。甘肃、陕西均盛行。陈德胜、张福庆、李炳南、常俊德、王庚寅、赵福海、耿忠义、秦鸿德等代表剧目之一。现有四个版本存世,包括上党梆子、中路梆子等。分别为甘肃省图书馆藏曹洪有口述秦腔抄录本,甘肃省靖远清嘉庆古钟有铸目,《陕西省传统剧目汇编汉调桄桄》第一集收录本,河北省艺术研究所藏张富贵口述河北梆子抄录本,山西省戏剧研究所藏上党梆子、中路梆子抄录本。本剧讲述了太和城守将庆忌谋反,吴王姬光命孙武子往剿。要离献策,愿以断臂苦肉之计刺杀庆忌。庆忌果然不疑,乃胜。庆忌被刺后,庆忌妻殷夫人举兵报仇,也被孙武子以五雷碗收复。甘肃百通影视发展有限公司录制有甘肃省西和县秦剧团的全剧音像光碟并出版发行。甘肃省艺术学校教师王镇江饰《太和城》之孙武子(王正强提供) -
82019-10
[ 词条 ]环县毛井乡砖城子业余剧团
甘肃秦腔业余演出团体。1937年创建。早期以社火形式演出,每年从农历正月初七开始,连续演出达数月之久。活动一直延续到1957年中断。1962年春节期间恢复演出。1966年至1977年,改称毛泽东文艺宣传队,1980年又恢复业余剧团名称。先后在该团负责工作的有倪长满、李福英、赫玉栋、刘茂荣、李仁喜、范清河等。主要演职人员有李福仑、米宝山、姚汉荣、王廷彦、张志忠、王克明、张德荣、李福忠、李生俊、李正军、张志栋、杨添珍、李宝英、许成功、张宗芳、李继霞、李仁贤、李正乾、龙培蓬、米平安、范清海、姚志亮、龙培芳、范晓玲、李培秀、王志成、姚志惠等。演出以秦腔、眉户为主,代表剧目有《春秋配》《闹书馆》《送京妹》《八姐闹酒楼》《张连卖布》《阴司道泥窑》《双官诰》《调寇》《秦香莲告状》《智取威虎山》《乾坤带》《铡美案》《杀庙》等70余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当地群众自发集资5000多元购置箱具。剧团一直活跃于山区农村,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多次受到县、乡有关部门的表彰与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