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1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困土山
秦腔传统本戏。又名《屯土山》《美髯公》。红生、须生唱念工并重戏。事见《三国志-蜀志关羽传》《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中路、西路秦腔常演。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秦腔抄录本;长安书店刊行袁克載)演唱秦腔本。另有山东梆子抄录本;蒲州梆子本及河南省戏剧研究所藏陈殿三口述豫剧本。本剧讲述了曹操发兵攻刘备,刘败,弃涂帅而走。关羽守下邳,曹诱关出战,断其归路,困于土山,并遣张辽劝降。关羽约三事:一为降汉不降曹;二为两个皇嫂给皇叔俸禄;三为但知刘备去向即辞去。曹允,羽方至曹营。 -
302019-09
[ 词条 ]刘幼民
刘幼民(1929~ )导演。湖北郧阳县人。1936年入陕西易俗社文史进修班戏曲科学艺,毕业后留社做演员,工文武小生,先后演出剧目80多个。后入中央戏剧学院导演进修班学习,回社后任导演、编导室副主任等职。执导剧目30多个,有《万水千山》《西安事变》《软玉屏》《双锦衣》《夺锦楼》《三夫人》《无底洞》《李陵碑》等。系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会员。 -
302019-09
[ 词条 ]张玉茹
张玉茹(1900~1962)京居赋生,兼秦腔、豫剧教练。河北省宛平县人。原名张伯良。10岁入北京连子有科班学戏。17岁出科,与京剧演员葛利华在北京演出《神亭岭》,获“青年二杰”之誉。后在北京中和园、天乐园等戏班及河南各地演戏。1939年在国民党一O九军剧团当演员兼教练。1943年在西安“正音社”“长安舞台”“黎明剧场”等几家戏班教学。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文工队,当演员兼教练。1953年到武都地区五一秦剧团任教练兼艺委会主任。1955年甘肃省举行全省戏曲汇演,获老艺人优秀工作奖。 -
302019-09
[ 词条 ]零碎
又称杂行。分为三种,一是传统秦腔中的旗、锣、卒、报、更、车、轿、衙、正将、反将、丫鬟、院子、内侍、刀夫、校尉、龙套等杂角,不论男女,均属其列;二是有一定台词,有具体名姓,也有固定行当,但往往不为观众所知的次要角色,这种“零碎”不属于专行,由各行或学员分任,如“家院”分归老生行演员兼演,“门官”则分归丑行演员担当,“中军”归于净行演员,“文堂龙套”则由各色闲角分任;三是旦角头饰中的簪、钗、花、穗等小物件,以及酒具、书信、令箭、惊堂木等小道具也统称为“零碎”。 -
302019-09
[ 词条 ]青梅宴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煮酒论英雄》《青梅煮酒论英雄》《许田射鹿》《梅亭宴》等。二净、须生唱做并重。事出《三国演义》第十六回,《孤本元明杂剧石榴园》。中路、西路、南路秦腔常演。现存版本有甘肃省图书馆藏秦腔抄录本,《陕西传统剧目汇编汉调桄桄》第四集收录程海清、谢兴隆、田兴华、许德喜口述本,河南省戏剧研究所藏豫剧抄录本。本剧讲述了曹操请献帝许田射鹿,曹一箭射中,军中为之三呼万岁,曹又设青梅宴,请刘备往赴,宴间,与刘议及当代英雄,刘惧惊失箸,宴未终讨兵往伐袁绍,后同关、张逃往徐州。 -
302019-09
[ 词条 ]刘箴俗
刘箴俗(1901~1924)陕西秦腔演员。乳名平儿,艺名“虼蚤红”。陕西眉县人。12岁考人陕西易俗社,师承陈雨农、党甘亭。是二十世纪初红极一时的秦旦明星。曾赢辱“南欧、北梅、西刘”之誉,其艺技“几与梅兰芳先生和欧阳予倩先生平分秋色,鼎足而立”(封至模语)。他的聪明才智,对艺术的执着追求精神,以及其耿直的为人,不与时俗同流含污的高尚情操,深辱人们所赞赏。善于体验角色心理,不但天赋高,且能悉心钻研。一经登场,竟能博得行家“迥非寻常”的评价,观众亦惊叹不已,许为神童。其师陈雨农、党甘亭二人,一个长于创造性地安排唱腔,调度场面,一个则长于从细节描写上塑造角色,刘歳俗深得二人真传,将两个老师教诲逼真体现,师徒枏辱益彰。所演《蝴蝶杯》之卢凤英、《复汉图》之阴丽华、《玉镜台》之何玉英、《夺锦楼》之钱瑶、《若耶溪》之西施和《惜花记》之林黛玉等,俱能依其不同的环境和性格,刻画辱细致人微、各俱风姿。尤其在《蝴蝶杯?洞房》一戏里,刻画了一个新婚燕尔的帅府小姐,那娇嫩羞怯之态,既恰如其人,又恰如其分。当她听新郎叙述龟山往事时,带解似劝,十分体贴;一提到她哥哥的死去,便立地痛哭流涕。及至听到“我就是田玉川,打死你兄就是我,救下你父也是我,洞房花烛也是我……”猝然间由极爱变为极恨,这种内心的急剧变化,也即刻反映到动作表情上,最紧要的还要不失“大家闺秀”之态,还要以舞台美的原则表现出来,这些他都能做得恰如其分,震人心弦。当她欲绑不能、欲拿不辱之后,气愤焦急之余,无可奈何之中,竟把卢凤英爱恨交织的情态和既娇且嗔的神情,通过表演十分完美地表现了出来,使人在看过戏的数十年后,犹历历在目。刘派代表剧目主要有《蝴蝶杯》《复汉图》《玉镜台》《夺锦楼》《若耶溪》《惜花记》《青梅传》《呂四娘》《秋莲传》等。 -
302019-09
[ 词条 ]祁家班
陕西秦腔班社。创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为陕西洋州祁家之家班。祁家为洋州的大地主兼工商业者,洋州(洋县)又是关中与陇南、汉中的交通要道,于是延揽当时流动演出的秦腔艺人组班演出。多应承当地庙会及秋神报赛活动。为了适应陕南观众的需要,道白始改为当地语音。多以净角戏擅长。 -
302019-09
[ 词条 ]言子
班社内部瞒哄他人相互交流信息的一种特殊语言。类似于行帮黑话,只有自家人听得懂,行外人甚至外班社都难解其意。通常主家让两个班社同在一个戏台“打滚龙”,各方为出奇制胜,压倒对方,便用“言子”传递信息,临场指挥并决定出演剧目。比如甲社正在外台演出《汾河湾打雁》,乙社准备接场者却反戴“麻三”以迷惑对方,使其不知所出何戏,待上场时,演员迅速改换成“黑三”,甲方派师立刻用“言子”告知外台:“马下的,戏巾子”,外台正演薛平贵的演员即知对方将演《采桑》,立刻将所唱薛平贵《打雁》“他的母在家盼儿转,他的父在家望儿还,薛平贵催马往前赶……”之最后一句,改换成薛平贵《采桑》中的唱:“见一大嫂在面前”,使得乙社已经准备好而且马上接台的戏压住而不能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