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0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王九思
王九思(1468~1551)明代文学家、杂剧作家、音乐家。陕西户县人。字敬夫,号渼陂。与康海齐名,为“明前七子”之一。官居翰林院检讨、吏部郎中等。明武宗时宦官刘谨被杀后,因其名列瑾党而被降为寿州知府。从此与康海结为至交,从事戏曲创作和演出活动。他“酷好音律”“尝倾赀购乐工,学琵琶”。作有杂剧《沽酒游春》《中山狼院本》(一折),另有散曲集《碧山乐府》、诗文集《渼陂集》等。据传与康海一道创造了秦腔声腔中的康王腔,被后来的西府秦腔所吸收。 -
82019-10
[ 词条 ]尖板
尖板亦称[垫板]。秦腔辅助板式唱腔之一。无板无眼,散板的拍子,节奏自由灵活,是一种不受梆子击节制约的“散打散唱”板式唱腔。因每唱一个腔节,武场面均须垫两击铜器,故称[垫板]。通常只有一个上句,下句之后随即转人其他板式,故一般作为成套大段唱腔的“引子”冠在全段曲首,并多在帘内或幕后唱出。也可通过发展变化,形成上、下句体结构,甚至还能独立成段。前者如《江姐》中江姐所唱“看长江战歌掀起千层浪,望山城红灯闪闪雾茫茫”即由上、下两句[尖板]唱出;后者如《烙碗计赶路》刘志明所唱“方才然我不打你要我打”一段,便是在一句[尖板]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段完整唱腔。[尖板]有[慢尖板][紧尖板]之分,同时也有[欢音尖板][苦音尖板]之别。[慢尖板]也称[大尖板],无板无眼,曲调婉约、高亢,各腔节多带拖腔,很适宜表现激昂豪放情绪。[欢音慢尖板]如《赶坡》薛平贵所唱“西凉国作别了公主代战”一句。[苦音慢尖板]如《辕门斩子》杨延景所唱“见太娘跪倒地魂飞天外”。[紧尖板]无板无眼,旋律简洁,节奏紧凑,除生、旦角色用于抒发紧张激烈的感情外,净行人物大都取用[紧尖板]唱出,而且落音还常以“犟音”翻高。[欢音紧尖板]如《打銮驾》包拯所唱“将八抬平落在玉阶以上”一句;[苦音紧尖板]如《赤桑镇》包拯所唱“一言赛过万把刀”一句。 -
82019-10
[ 词条 ]李兴
李兴(1941?)秦腔演员。工丑。陕西西安市人。10岁考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得阎振俗指点传教。毕业后分配至研究院秦腔团。表演幽默,不落俗套。曾在古典戏《镇坛洲》《过巴洲》《周仁回府》《乔老爷上轿》等戏中担任重要角色。擅演《十五贯》之娄阿鼠、《杨三小》之杨三小、《柜中缘》之淘气、《卧虎令》之高密侯等。并常撰写戏曲评论文章见诸报端。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
82019-10
[ 词条 ]《九员女将》
秦腔现代本戏。石璞编剧。1958年陕西省文光剧团首演。周婉、张燕、陶蘅等演出。本剧讲述了关中某生产队社员花淑贤,组织九女务棉组试种高产棉花,遭到王永发等一些思想落后群众的讽刺打击。自然灾害又接连发生,困难重重。大队热情支持她们的试验活动,女将终于克服各种阻力,攻破技术难关,战胜自然灾害,夺得棉花尚产。 -
82019-10
[ 词条 ]民乐园剧场
陕西秦腔演出场所。坐落于西安市解放路中段民乐园内。最早为“民乐园礼堂”,1938年被日本飞机炸毁。1942年西安帮会头面人物李天子筹资原址建席棚剧场,通称“民乐园”,可纳观众两千余人,有豫剧团在此演出。1950年李天子将剧场卖给狮吼剧团,团长樊粹庭改建。1971年由政府拨款重建。剧场由前厅、观众厅、舞台、演员化妆室、放映室组成,为钢筋水泥建筑,观众厅设有座席1200个。舞台为镜框式,台口宽13米,高8米,通面进深14米,舞台空间高度18米。两边设有附台,占地10平方米。台口设有乐池,占地26平方米,演员化妆室占地32平方米。备有扩音、调光、灯具设备。舞台电源负荷为30万伏。装置有大幕、二幕和天幕。剧场长期归西安市豫剧团管理使用,也接待过各地秦腔演出团体。1975年后兼放映电影。 -
82019-10
[ 词条 ]尚若
尚若(1919~)秦腔剧作家。副研究员。陕西永寿县人。1938年在省立中学上学,同年由组织选送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49年入边区西府干校深造。1949年后,曾任彬县分区宝鸡地区文工团团长、陕西省剧目修审委员会秘书、省剧目工作室编辑组组长等职。1980年调至省艺术研究所工作。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始创作戏曲剧本,有大型秦腔反特现代戏《觉悟》《解开疙瘩》《光复台湾》(与人合作)、《双元记》《风波斧》《孙邳扬》等;改编《玉堂春》《两兄弟》《穆桂英》等剧目。其中《光复台湾》《玉堂春》等剧,除秦腔剧团上演外,还被豫剧、晋剧、汉剧移植演出。此外,曾与他人合作,还将电影《钢铁战士》《儿女亲事》改编成秦腔本搬上舞台。 -
82019-10
[ 词条 ]《艺苑春秋》
戏剧现代发展史专著。陈光著。2008年出版。作者从9岁参加革命,从革命老区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生从事秦腔艺术事业,长期在甘肃戏剧文化领导岗位,经历过甘肃戏剧重大发展和变化。该书以回忆纪实的手法,详细记述了作者62年来的戏剧人生历程,也从另一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50多年来甘肃戏曲特别是秦腔艺术事业发展的状况。对于研究陇东文工团的建团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甘肃戏剧发展的历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
82019-10
[ 词条 ]《艺苑漫笔》
秦腔评论集。千里青(董丁诚)著。1999年4月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剧品”,收人作者多年来发表于各种报刊的秦腔随笔、文艺短论35篇;下编为“文论”,收人近30篇读书过程中对中国文化的深层理性思考;另外,还将其多年讲授中国古代文论的大纲收录书中。书前有刘建军所撰的序,书后有作者的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