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秦腔
检索到 2516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舞台美术
,统称为“舞台美术”,是构成秦腔艺术形式的重要内容之一。秦腔舞台美术分为人物造型和景物造型两大类,包括化妆、服饰、道具、布景等。发展史辛亥革命后,随着时装戏、文明戏的上演,秦腔在舞台美术方面开始突破传统模式,出现内景、外景、软景、硬景等写实性布景和道具。人物造型秦腔人物造型包括行头穿戴、头饰妆扮、面部化妆、发部装饰等。早期的秦腔行头穿戴十分简陋,从最初的借用行头、自制行头,到清末民初的私房行头,秦腔班社的行头经历了由简陋到完善、由低劣到高档的发展过程。秦腔生、旦行角色化妆,也存在一个由简陋到细腻的发展过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秦腔生、旦角化妆所用化妆颜料改用戏剧油彩。 -
82019-10
[ 词条 ]新编历史剧
抗曰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戏曲工作者,就已经编演出不少新编历史剧目,如秦腔《南朝痛史》《洪承畴》《鱼腹山》《屈原》等,为实践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针,创造了成功的经验。1949年后,秦腔新编历史剧目的创作更加繁荣,如《烈火杨州》《李秀成》《弘光一年》《守江阴》《檀道济》《海瑞驯虎》《商鞅变法》《千古一帝》等。新编历史剧目的创作和演出,为秦腔事业注入新的艺术活力,也为古老的秦腔剧种创出了崭新的局面。 -
302019-09
[ 词条 ]倪俊烤火
中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秦腔江湖艺人必学下八本戏之一。别名《牡丹图》《少华山》《双莲帕》《小富贵图》。小生、净、小旦唱做戏。含折子戏《倪俊烤火》。王天民、康顿易、岳中华、李景华代表剧目之一。现有多种版本存世,有《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九集书录本。另有中路梆子木刻本、蒲州梆子抄录本、中路梆子抄录本、蒲州梆子演出本等。 -
82019-10
[ 词条 ]王依群
王依群(1922-1995)秦腔音乐理论家、作曲家。陕西渭南县人。1941年参加革命,并在陕甘宁边区西北剧团(关中八一剧团)从事乐队和秦腔音乐研究。一生致力于改革创新,为众多秦腔剧目写过音乐。主要有《白毛女》《出路》《血泪仇》《逼上梁山》《打虎计》《屈原》《闯王遗恨》《烈火扬州》《刘巧儿》等。著有《秦腔板式研究》《秦腔过门集》《秦腔语音讲座》《秦腔音乐论文选》以及《搬场拐妻中的西秦腔考》等专著和论文。其中,《秦腔声腔的渊源及板腔体音乐的形成》受到戏曲史学界的重视。王依群 -
82019-10
[ 词条 ]《伍奢骂殿》
《伍奢骂殿》甘肃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老生、须生念做戏。事出《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现存版本有甘肃省图书馆藏的鲁生活口述秦腔抄录本。 -
82019-10
[ 词条 ]青风山
甘肃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须生、小生、小旦唱做工并重。甘肃省图书馆藏有清道光二十九年(1894)秦腔抄录本。 -
82019-10
[ 词条 ]樵夫妇
西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小生、小旦唱做工并重。甘肃省图书馆藏有靖品三、李芝芳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明时,周尚仁夫妇打柴纺织,供弟尚义攻读。尚义去京后,其妻刘玉秀不耐贫寒,欲另嫁。 -
302019-09
[ 词条 ]女斩子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樊梨花斩子》《金光阵》。武旦唱做打并重。含折子戏《女斩子》。事出《征西全传》第四十八、五十二回。西路秦腔常演。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魏甲合口述秦腔抄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