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1 条相关资源
-
92019-10
[ 词条 ]中国秦腔博物馆
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秦腔文化遗产和实物的公共场所,非营利永久性机构。位于甘肃省兰州市金城关文化风情区仿古建筑群二合。2005年由兰州市委市政府投资开始兴建。陈展面积2000余平方米,分序厅、演员篇、班社篇、音乐篇、剧目篇、舞美篇和观演篇7座展厅。采用最先进的高科技手段,全方位展示秦腔的历史发展、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是目前国内内容最全面的地方戏曲专业博物馆。2010年建成并对公众正式开放后,业已成为融学习、教育、娱乐于一体的社会发展服务场所。 -
92019-10
[ 词条 ]《易俗社日报》
陕西易俗社编辑出版的报刊之一。1921年8月4日创刊于武汉。总编辑姜文辅,编辑韩升平。这是易俗社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赴武汉演出期间,为宣扬自己秦腔改革,弘扬秦腔艺术,扩大其影响而编印的曰报。主要刊载该社演出的剧本、节目单、演员阵容、表演风格及戏曲评论文章。出刊一年多,共发表各方面的评赞诗文近千篇。在培养观众、建设自己戏曲改革的理论系统、宣扬传统艺术方面,收到了极好的效果。从而使该社在武汉三镇各层次的观众中产生了相当深厚的影响,也使秦腔艺术在楚地获得了极高的声誉。该报还保存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易俗社武汉之行的很多重要文献资料。 -
82019-10
[ 词条 ]刘丰收
刘丰收(生卒年不详)清末秦腔演员。工须生,清同治与光绪金玉班之台柱。陕西富平县人。其人仪表绝俗、声似铜铃、喉如铁笛,为观众所称道。擅演红生、王帽、靠甲戏,以《滚龙床》《红拆书》《汗梁图》《铁冠图》等剧目最为精湛。王绍猷以诗赞其为“菊林孤隼,梨园长鲸,名垂关辅,雁过留声”。 -
82019-10
[ 词条 ]粉妆
又称“淡妆”。秦腔面部化妆的一种。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秦腔生、旦角化妆,所用化妆颜料系粉剂,故名“粉妆”;又因当时尚无电灯照明,舞台灯光十分暗弱,生、旦化妆颇为清淡,故又称为“淡妆”。粉妆所用材料主要有白粉(即铅粉,俗名铅白,为碱式碳酸铅,内含毒素)、胭脂、辛红和黑墨子。①旦角粉妆。秦腔旦角面部化妆之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秦腔旦角化妆较为仔细,擦粉、抹胭脂,并用烟墨勾眉画眼,同时用手指蘸黑墨子淡揉眼窝以衬托眼神,并在下唇正中点一个小红圆点;老旦则不擦粉,或素脸、或抹一点土黄、或加几道白皱纹即成。②生角粉妆。秦腔生角面部化妆之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秦腔须生、老生化妆均不擦粉,仅用辛红勾画印堂纹,再简单画出眉毛即可;小生、生则擦粉抹、少许胭脂即可成。 -
82019-10
[ 词条 ]化妆
秦腔人物造型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化妆用品和饰品,对剧中人物的面部、头部进行装饰美化,使其外形容貌突出个性、身份,并与服饰、环境、气氛相协调,达到戏剧所要求的装扮造型效果。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秦腔现代戏的兴起,舞台上的秦腔化妆分为传统戏化妆和现代戏化妆两大类。①传统戏化妆。传统戏中,依行当的不同,分为生旦化妆和净丑化妆两类,同时又分为面部化妆和头部化妆两部分,其中生行、旦行面部化妆为“俊扮”,并有“粉妆”“油妆”的区别;净行、丑行(包括丑旦)的面部化妆则采用勾画脸谱。面部化妆的总体特征是夸张化、程式化、谱式化。由于旦角头上佩戴的各种饰物名目繁多,发型也多种多样,头部化妆比较复杂;生、净、丑行相对较为简单,发式上广泛采用扎梳成各种不同造型的假发和头套,男性人物主要有甩发、头套辫子、孩儿发、蓬头等,女性发式主要有大头、古装头、旗头等。②现代戏化妆。秦腔现代戏化妆参照话厕绘形化妆手法,根据剧中人物年龄、身份、性格、处境等,敷以不同的底色,较话剧略显夸张。青年男女多为俊扮,擦粉抹脂填眉描眼点唇;年老之人仅在本色脸上淡画眉毛。偶有塑型化妆或肖像化妆,即用口香糖粘高鼻梁,大腿帮,并按真实人物形象进行面部造型。胡须则用松香酒精胶粘贴预制胡套,或用毛发贴于脸上长须部位,再用发剪按需剪好。也有用人发制成不同发型、不同颜色的假发和头套,也可利用演员的真发,或者在真发之上用假片补充,有些人物还需贴假睫毛、假眉毛等,以达到剧中人物造型的要求。 -
82019-10
[ 词条 ]甘肃音像出版社
音像制品出版机构。位于兰州市东岗西路146号。1984年成立。甘肃省最早一家综合性音像出版社。先后出版了陕甘秦腔名家演唱的《庚娘杀仇》《周仁回府》《骂四贼》《五典坡》《游西湖》《白蛇传》《葫芦峪》等1000多种音像制品,尤以极具西北地方特色的秦腔、丝路文化特色的戏剧、花儿等产品著称,其中秦腔和花儿等产品已成为其品牌产品。近年来,该社出版的《中国花儿》被列人国家“十一五”重点音像出版项目和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并荣获第六届中国“金唱片”奖和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人类文明之光——敦煌》和《裕固裕固》两个选题还分别被列入国家重点外音像出版题和文字类音像电子出版物选题。近年来,又拍摄秦腔数字电影《锁麟嚢》《周仁回府》等。 -
82019-10
[ 词条 ]张世元
张世元(1935~ )戏曲剧作家。天津市人。1960年于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历任平凉地区文工团编剧、平凉地区文联副秘书长、平凉地区文化处剧目工作室主任。曾与人合作独幕话剧《毕业新歌》《应受尊敬的人》《杏子黄了》《暖泉》《新来的部长》和秦剧《钟馗择婿》等,多次获得甘肃省剧本创作奖。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
82019-10
[ 词条 ]反串戏
秦腔演出习俗。旧时戏班每至农历腊月二十五、二十六接近封箱之前,都要举行一场反串演出,本工净行者饰演旦行角色,本工旦行者饰演净行角色,丑行饰演须生,须生饰演丑旦、净,坤旦扮演男角等。一年一次,衍为定俗,有演员比试一专多能的性质,故演出水平较高,让人耳目一新,票价也十分昂贵。演员也不分主次,收益平均分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反串戏逐渐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