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3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秦镜社
陕西秦腔班社。陕西富平人。1916年创建于陕西泾阳县。因有胡笠生军队做后盾,衣箱行头较齐全,经济上也有保证。主要演出于陕西渭河北部地区的县乡。同时招收学生进行培训。教练有文宝英等。出科学生都以“镜”字命名。著名的有须生赵镜南,小生程镜生,净角有李镜奎。由于教练文宝英出身青衣,该社出名的旦角艺人较多,计有陈镜民、赵镜兰、傅镜俗等。他们之中尤以小生程镜生影响较大,主演剧目有《截江》《逼宫》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叶,因部队调防而解散。 -
302019-09
[ 词条 ]踏三锤
秦腔传统表演程式。剧中人踏着[三锤]锣鼓点行走的台步表演。戏中运用极广,生、旦、净、丑均有此动作。有三种表演形式:一是按锣鼓点跨三步停住,如秦腔《杀狗劝妻》之焦氏三逼曹庄“别提咱娘”之后,踏三锤上三步叉腰站定即是;二是带转身、闪腰、使磨锤子,如《走雪》中曹玉莲与曹福在搜门中的踏三锤即是;三是在[三锤]靜鼓中带弦索过门或唢呐曲牌中的表演,如秦腔《悔路》之周仁唱完“回府去急忙说详细”之后的踏三锤表演即是。 -
302019-09
[ 词条 ]化民社
陕西秦腔班社。1923年在长安县组建,初名荣华社,箱主刘贵兰,领班李应才。次年,高陵具公安局长杜继仁出任理事长,魏基武任社长,易名“化民社”。开设科班,聘惠济民、张新国、张秀隱、田畴易等为教练。首招学生20余名,其中有范化卿、赵化俗、黄育民、刘延民、李觉民、李玉民、李庆民、刘化鹏、谢新民、何霸民、雷文化、李树民、冯改民、董化清、李悟民.、李化玲等,后又吸收待待娃、马振华。1943年解体。 -
302019-09
[ 词条 ]亮靴底
武将出场“拉架子”或身份较高的文武重臣出场“一步三垫”的台步表演,均以“亮靴底”动作以示安详稳练、威武矫健。但陕西、甘肃秦腔中的“亮靴底”程式略有不同。陕西秦腔为抬腿、绷脚面,提腿微屈稍向侧倾斜,顿住,亮靴帮,左右腿均如此。甘肃秦腔则是提腿于台沿,右手抓袖,左手療袍襟,左腿棚脚面搭至台边,把靴底直接亮给观众。另外,陕西秦腔多穿京靴,甘肃秦腔旧时多穿本省民勤靴,该靴底扎花、帮高、底窄、中间不足一寸,形同葫芦。 -
302019-09
[ 词条 ]《米粮川》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洛阳调将》《夜探北平》。武生、净为主武打戏。事出《说唐演义》第四十五回。各路秦腔常演。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张太口、魏青山口述秦腔抄录本,甘肃省图书馆藏口述秦腔抄录本。另有山西省戏剧研究所收藏武殿富口述中路梆子抄录本。本剧讲述了唐初,尉迟敬德侵唐,李世民御之,是夜,世民与程咬金夜探北平,遭敬德袭击。秦琼驰往救驾,敬德败逃于米粮川。三人纵马跃过红泥涧,敬德战败归唐。天水鸿盛社90岁老艺人蒲子映饰《米粮川》之敬德(王正强提供) -
302019-09
[ 词条 ]《君臣梦》
西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别名《双梦成》《征西藏》。须生、小生、小旦、小丑唱做并重。现有两个版本存世,有甘肃省图书馆藏张太和清光绪二十一年(1896)抄录本、王万钟抄存本和刘培元抄存本。本剧讲述了清康熙时,书生肖红与卢凤英相爱,互赠信物,为屠夫侯提窥见,夜至卢家偷情,杀死凤英姐夫,并将头挂于牛化龙酒馆。牛惧,抛头于枯井,恰为塾师万珠所见,牛恐事露,推万入井。万子告肖红害父,被县令屈打收监。康熙夜梦文昌帝君示暗语,施仕纶亦得梦,君臣依梦情明查暗访,遂破冤案。 -
302019-09
[ 词条 ]天成班
新疆秦腔班社。1921年组建于哈密。周来喜(外号)任班主。演出剧目以“列国戏”为主。主要成员有曹正芳(旦)、周正俗(须生)、党玉亭(须生)、刘金荣(须生兼演红生)、祈弟桂(司鼓)、曹玉英(司鼓)等。常演剧目有《紫霞宫》《清河桥》《清风亭》《破宁国》《黄河阵》《串龙珠》《火烧葫芦峪》《出五关》《三相图》《升官图》《八仙图》《定军山》《光武山》等30多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因周正俗、党玉亭、刘金荣等返陇而解体。 -
302019-09
[ 词条 ]田英才
田英才(生卒年不详)秦腔鼓师。陕西蓝田县人。13岁入易俗社学习击乐,师从吴志雄,先敲手锣、铙钹,后司鼓。虽天资不敏,却能刻苦好学,不耻下问,唱腔不禽口,鼓槌不禽手,终得成功。1940年任陕西省戏剧专修班司鼓,后入上林剧院,复又到处搭班。1951年参加西北民众剧团,后又任陕西省戏曲剧院二团司鼓。当时该团所有演出几乎全由他一人“坐口”,如《赵氏孤儿》《游西湖》《白蛇传》《大回荆州》等。曾随团数次进京,并巡演于大江南北。他能吃透戏理,托戏托人,与演员合作密切。1963年调离剧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