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3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翠微洞》
秦腔小戏。孙仁玉编剧。小生、小旦唱做戏。事出《续修陕西省通志稿序》及卷167。陕西易俗社首演。有《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十九集书录本。本剧讲述了清嘉庆年间,守备李守正往岳父家结婚,途遇白莲教起事,岳父携女白蔷薇和丫鬟举家逃难。其妻蔷薇走失,山中多遇狼虫虎豹,至翠微洞又遇二歹徒,欲抢她为妻,适李守正至,赶跑歹徒,使其一家团聚。翁婿从未见面,岳父无以报谢,令女拜李为干兄。丫鬟认出李守正是姑爷,全家欢庆为之婚配。 -
82019-10
[ 词条 ]培风剧社
陕西秦腔班社。1934年由杨虎城部旅长孙辅臣创建于蒲城,张宏业任社长。以维新社演员为主,招聘高符中、赵景中、贾庆民、郭育民、董化清、杨保喜等一批名角。1937年招收一科学员,聘唐虎臣、张秀民为教练,培养出一批新秀。除上演传统戏外,学员班以演易俗社改良剧目为主,如《三滴血》《韩宝英》《优孟衣冠》《还我河山》等。1949年编入解放军第一野第三军文工团,随军至河西走廊后,改为张掖专区七一剧团。 -
82019-10
[ 词条 ]《黄土魂》
现代本戏。田小牛编剧。1991年天水市秦剧团、天水市文工团联合首演。总导演刘韧,导演杨士奋、董秦。该剧以先进人物崔兴美的事迹为题材,在表现崔兴美所作所为的感人之处时,将他放在黄土地特有的地理风貌和文化背景中,力图让观众感到这一人物精神内涵与黄土地的纯厚深沉之情,及两者一脉相通、筋骨相连之感。正是千千万万个黄土地的忠实儿女,铸成这片土地独具的魂魄。该剧于1993年获甘肃省首届敦煌文艺奖。 -
82019-10
[ 词条 ]岐山凤鸣社
陕西秦腔班社。1934年岐山韩庭芳、王宏蹇、郭玉田、王志德、侯方伯、马干成、李祥辅、净玉亭八大绅士集股创办。聘有苏蕊娥、华美丽、李筱玲、史运兰、黄金花等著名坤伶,以及乔新贤、周辅国、高登云、高新岳、李纪新等关中名宿,而且张德民、王彦魁、刘金昌、沈坤山、赵德盛等西府名流常来搭班演出,名噪一时。演出以中路剧目为主,《蝴蝶杯》《双明珠》《凤仪亭》《卧薪尝胆》《辕门斩子》《忠义侠》《回荆州》《玉堂春》《比翼鸟》《双诗帕》等。经常活动于岐山所属乡镇及周边各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停办。 -
82019-10
[ 词条 ]苦侠奇缘
甘肃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生、旦、丑唱做并重。甘肃省图书馆藏有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明世宗时,王筱庵等进京赴试,途中遭董完拦抢,为黄天豹所救。董完衔恨,夜至筱庵家欲淫其妻赵佩贞,赵不从,被掐死。赵葬后,董去盗墓,赵复活,强与同行。途中赵推董于江中。董上岸后挑唆赵母告筱庵之父王拱,害死其女。王拱被诬下狱。侠女张飞侠,探明实情,谏告知府周顺,周拘董与佩贞当堂对质,全案乃白,董被斩。王筱庵与表兄李振同平寇受封,筱庵夫妻团圆,李与张飞侠结姻。 -
82019-10
[ 词条 ]焦循
焦循(1763-1820)清代戏曲理论家、经学家、算学家。江苏甘泉(今杨州)人。字里塘,一字理堂。清嘉庆年间举人,后应礼部试不第,从此坚持不仕,构一楼名“雕菰楼”,杜门著书。凡几十年,足迹不入城市,著作甚丰。对戏曲艺术很有研究,著有《曲考》《剧说》《花部农谭》等,其中对秦腔颇多评。还曾写下长诗《哀魏三》,以哀悼秦腔旦角演员魏长生,颂扬其高超的演技以及对秦腔艺术发展做出的贡献,成为秦腔发展史上的重要文献。 -
82019-10
[ 词条 ]张晓斌
张晓斌(1945~)秦腔剧作家、评论家、编剧。陕西蓝田县人。生于泾阳。1958年从艺,先为演员,后事编导,兼及文艺评论和节目主持人。后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眉碗团团长。独立或合作创编、移植戏曲剧(节)目百余部(件),排导大小剧目数十出,改编并主演眉户传统剧《张古董借妻》《屠夫状元》;改编秦腔传统剧《狸猫换太子》中的《抱盒》《拷寇》,秦腔传统剧《放饭》等;合作创作有眉户现代剧《陕北婆姨》,撰写编导《大西北乡音》《三秦春浓故土情深》等戏曲电视广播节目10余个。其中,创作并导演眉户现代剧《臂塔圆舞曲》获1993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陕北婆姨》在“首届中国秦腔节”获优秀剧目奖和优秀编剧奖。还有戏剧评论集《戏苑趣话》《梨园趣闻》及《戏曲名段点评》出版行世。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陕西秦腔爱好者协会副会长、陕西省高等院校戏曲研究会艺术顾问。 -
82019-10
[ 词条 ]王正强
王正强(1942- )秦腔理论家。甘肃甘谷县人。1966年西北师范大学毕业后,长期从事广播文艺编辑和音响导演工作,曾任甘肃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副主任。工作之余坚持创作和戏曲、曲艺理论与戏曲史学研究。近30年来,出版专著《秦剧名家声腔选析》《甘肃秦腔唱论》《秦腔音乐欣赏漫谈》《秦腔音乐概论》《秦腔大辞典》《陇剧音乐研究》《甘肃秦腔考源》《甘肃戏剧史》(上下编)《王正强文论选》(上下卷)《问根秦腔》(DVD光盘)等,主编《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甘肃卷》,为《中国戏曲志?甘肃卷》音乐分卷撰稿等。另有各类评论、散文、随笔等200余篇散见于全国报刊。系甘肃省剧协副主席、甘肃省戏曲音乐学会会长、甘肃省戏剧家协会主席、甘肃省振兴秦腔学会会长、甘肃省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甘肃省文联委员、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