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3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翰墨缘》
范紫东所编剧目。小旦、闺门旦、彩旦、须生、丑唱做戏。陕西易俗社首演。有陕西人民出版社刊行《范紫东秦腔剧本选》收录本和《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十一集收录本。本剧讲述了书生温席珍,素喜翰墨,县令陈无量之女秋霞对其字爱不释手,并临摹温之书法。温有寡嫂许氏,与秋霞哥哥陈大少私通,大少怕温生瞧见,偷将其嫂接到郊外居住,并唆其娘家诬告席珍叔嫂有奸,逼死人命。县令陈无量轻信其子胡言乱语,动大刑使席珍屈打成招。秋霞托信使王妈探监,事为大少所知,告于父。陈县令使妻女。途中遇匪遭抢。适浙江巡抚长麟经此救之,秋霞母女暂居抚衙。巡抚暗访,与陈县令同至大少密室捜出许氏,席珍冤明,被巡抚聘为书记,秋霞与席珍始得婚配。 -
82019-10
[ 词条 ]秦光社
陕西秦腔班社。1932年创建。1994年聘平乐学社阎更平、薛再平、张方平、陈易平、郑守乐等新出名角。演出剧目有《赶坡》《二堂舍子》《徐策跑城》《古城会》等。后又请贾德善、杨鸿声、高希中、姚裕国、袁建民等演员,并由魏也桥担任名誉社长。1938年解体。 -
82019-10
[ 词条 ]严长明
严长明(1731-1787)清代戏曲理论家。江苏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字冬友,号直甫,别号集中赘叟。清乾隆四十年(1775)随陕西巡抚毕沅来西安,任毕沅幕僚。对昆曲颇有研究。居官西安期间,对秦腔研究颇深,并结识当时西安秦腔旦角艺人申祥麟、三寿官、张银花等。与他人合著的《秦云撷英小谱》一书,是继张鼎望《秦腔论》后的一部有关秦腔的专著。该书虽为当时西安几位旦角演员立传之作,但却非常全面,对秦腔源流、衍变、板式、演唱等无不涉及。 -
82019-10
[ 词条 ]金銮
金銮(生卒年不详)明代散曲作家。甘肃陇西人。著有《萧爽斋乐府》一书,内收大小令134首,共24套。这些散曲,或嘲讽庸俗世风,或记述男女恋爱,或描摹山水景物,或描写自然灾祸,广为当时布衣文人传诵歌唱。 -
82019-10
[ 词条 ]樵夫妇
西路秦腔剧目。秦腔传统本戏。小生、小旦唱做工并重。甘肃省图书馆藏有靖品三、李芝芳口述秦腔抄录本。本剧讲述了明时,周尚仁夫妇打柴纺织,供弟尚义攻读。尚义去京后,其妻刘玉秀不耐贫寒,欲另嫁。尚义赴京应试得中状元,尚书杨国栋强以女秀贞为婚。尚义携秀贞回家祭祖。其嫂与秀贞商议,由秀贞扮做官员,娶玉秀为妇。洞房中秀贞责其嫌贫爱富,玉秀悔悟,其嫂与秀贞又劝尚义,使夫妻重归于好。 -
82019-10
[ 词条 ]《三滴血》
范紫东编剧。含折子戏《虎口缘》。小生、小旦、老生、丑行唱做并重。事出《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一。陕西易俗社首演。1959年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为舞台艺术片。现有多个版本存世,有中国戏剧出版社刊行《易俗社秦腔剧本选》书录本、陕西人民出版社刊行本及《范紫东秦腔剧本选》书录本、甘肃人民出版社刊行秦腔本、《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十七集书录本。另有蒲州、中路梆子抄录本和豫剧抄录本。本剧讲述明末山西五台县人周仁瑞,在陕西韩城经商,其妻一胎生二子,不幸中风身亡。己养长子天佑,次子卖与李三娘,改名李遇春,并与其女晚春订有婚约。18年后,仁瑞经商赔本,携天佑重返山西老家。其弟周仁祥,欲独霸家产,以天佑非仁瑞亲生不相认,逐出家门。仁瑞诉诸五台县衙县官晋信书,以滴血之法,亦判天佑非周门亲嗣,父子拆散。次子遇春长成,二娘病故。恶少阮自用垂涎晚春,假造婚书强娶。晋信书复以滴血之法将晚春判归阮自用。洞房之夜,晚春灌醉自用逃出。后天佑、遇春相遇,各诉其苦,结为金兰,从军投戎,在疆场受封得官,提审县令晋信书,冤案始明,合家团聚。代表唱段中《虎口缘》一场贾莲香[小旦]所唱“家住在五台县城南五里”[苦音二倒板]转[慢板]唱腔较流行。唱为:家住在五台县城南五里,田舍倶在周家堤。随父进香到此地,从早直到日偏西。谁料猛虎出崖底,爹娘和奴两失迷。穿林越涧自逃避,不辨南北与东西。生死关头幸遇你,虎口里得生奴甚感激。刘毓中饰演《三滴血》之周仁瑞、孟遏云饰王妈(易俗社提供) -
82019-10
[ 词条 ]《江山美人》
淡栖山所编剧目。花旦唱做戏。含折子戏《入庵》。陕西易俗社首演。有《陕西传统剧目汇编秦腔》第三十五集收录本。本剧讲述了洪承畴降清,奉命下江南偶遇明末奇女董小宛,因垂涎其美艳,诬董夫如皋名士冒辟疆通匪,欲将其置法。事泄,冒逃之,小宛被劫,将其携入京城。闻御史已将此事据以上奏,洪诡献清主而自赎。小宛被迫入宫,从宫女谋佯顺之暗召冒入京复洪仇。未几,太后将小宛捜出,杖责后迫其五台为尼,清主亦追至五台。 -
82019-10
[ 词条 ]韩邦利
韩邦利(1933~)戏剧理论家。陕西华县人。笔名希阳碑。1962年西北大学历史系毕业,分配至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专职从事戏曲理论研究。后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张庚、马少波、郭汉城门下学习中国戏曲理论。曾发表过不少理论和评论文章,有《秦风秦声》《秦腔起源于唐代》《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等;戏剧评论有《简评秦腔〈千古一帝〉》《〈杨贵妃〉的悲剧美》《评眉户剧〈二虎守长安〉》《以身殉职的戏人成辅瑞》《一代秦腔名优申祥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