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6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紫阳县武昌会馆戏楼
陕西古戏楼。位于紫阳县洞河镇西街。清道光二十一年(1842)冬由武昌商帮建成。坐北向南,正对武昌会馆。砖木结构,单檐歇山式屋顶,灰色板瓦覆盖,前檐柱上支柱上承柱头枋、栏额枋、挑檐枋,四角角梁横出,台面呈品字形,为三面观式。台基高2米,台面宽6.7米,总进深6.65米。两侧耳房宽2.75米,进深3.9米。后墙外正中置一圆形图案,上书“云梦楼”三字。 -
82019-10
[ 词条 ]成县清凉寺戏楼
甘肃古戏楼。位于成县苏元乡。据碑文称,现存戏楼重修于1929年,此前从明万历至清道光年间数次重修。土木结构,挑檐悬山顶。坐南向北,木质地板,总高6.7米,台宽9米,台基高2米,台口宽9米,深4米。后台苋9米,涂3米,前后台有木质雕花隔板,左右为上、下场的“马门”。台下有隔室三间,可住宿,台前檐两根立柱,上书对联,左为“以虚代实小舞台大天地包罗万象”;右为“寓教于乐当年事今曰提功过千秋”。两旁文武场有栏杆装饰。 -
82019-10
[ 词条 ]碟碟子
碟碟子(生卒年不详)清光绪初年秦腔演员。工丑,擅长武技。为当时同州梆子武丑之最著名者,其技与皂皂子相并列。其饰演的文戏《紫霞宫》之宁知县、《三搜索府》之施不全等都非常出色。王绍猷《秦腔记闻》评赞曰:“猿臂猴形,武艺精通,滑稽突梯,妙趣横生。” -
82019-10
[ 词条 ]皂皂子
皂皂子(生卒年不详)清光绪初年秦腔演员。工丑。有“同州梆子第一名丑”之誉。其武功矫捷,并有血彩绝活。出演《盗扇》《闹天宫》之孙悟空,《三岔口》之刘利华,《时迁偷鸡》之时迁高台掇米及夹鸡蛋翻筋斗,还有《卷席筒》中穿席筒、穿铡刀等,均为其特长。王绍猷《秦腔记闻》评赞曰:“天马脱羁,人云登空,滑稽敏捷,众口同声。” -
82019-10
[ 词条 ]张优人
张优人(生卒年不详)清咸丰、同治时期演员。工丑。《靖远县志忠义传》载云:“优人张某,工歌舞,善诙谐。同治五年(1867)城陷被执。贼素闻其名,使演剧,许以不杀。拒之,且引往事大骂逆贼,贼怒杀之。” -
82019-10
[ 词条 ]临洮县八千春戏园
甘肃戏园。位于临洮县城石桥街西首。民国初年由当地乡绅李增禄以八千银兀建造,故名“八千春”。坐北向南,砖木结构,台基以砖石砌成,高1.5米,台口高6米,宽5米,台深4米,舞台顶为人字形木梁盖瓦,舞台两侧有厢房各六间,对面有看楼四间,二层设有木栏杆,台前为广场,可容千人看戏。看楼后有门,上书“八千春戏园”,戏园北侧为马王庙。1958年改为农机仓库,1961年因修建学校拆毁。 -
82019-10
[ 词条 ]周至县北司竹火神庙戏楼
陕西古戏楼。位于周至县东乡北司竹村头娘娘庙对面。建于清光绪年间。坐东北向西南,砖木结构,硬山式屋顶,台面棚以木板,四周环以挡风木板,三面封闭,一面看戏。台基高2米,台口宽4.8米,总进深7.8米。每年农历三月初一日逢会,唱戏三天,酬神娱人。 -
82019-10
[ 词条 ]帽翅功
帽翅功又称“耍帽翅”。秦腔借助服饰表演技艺的一种。用头部、颈功,操纵两只帽翅做不同的闪动,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一种技巧。通常用于戴“纱帽”的男性角色。尤其戏中七品县官一类人物,当遇到难题,或度思良策时,都要进行帽翅表演。可分为双翅闪、单翅闪、磕须闪等。①双翅闪。左右两只帽翅均闪动。如左右两只帽翅相互倒换上下闪动或一前一后轮转闪动,称“滚翅闪”或“绞翅闪”;左右两只帽翅由里而外反向轮转闪动的,称“反翅闪”。多为三种闪翅联套轮番进行表演。《打镇台》中王震、《杀驿》中吴承恩在苦思对策时,均有此表演。②单翅闪。一翅不动,一翅做上、下、前、后闪动,然后再稳住闪动的一翅,使不曾闪动的一翅同样的表演。其技巧难度较大,有赖于后脑之下脖筋的控制,一边脖筋挺直,就能稳住一边帽翅不动,另一边脖筋微动,便会形成另一边帽翅闪动甚至轮动的效果。常与“双翅闪”联套轮番进行表演。《二堂舍子》中刘彦昌、《游龟山》中田云山在苦思对策时,均有此表演。③磕须闪。先用拇指、食指、中指捏住并轻轻弹起“三绺”一边或两边鬓须,使其迅速飞向一边或左右两边帽翅,并被闪动的帽翅很快磕回。多贯穿在三绺须生演唱时的身段表演之中,表现气愤之极或决心已下等情绪。《打镇台》之王震,演唱“怒而不息公堂坐”与[紧七锤带板]之间,便穿插了双翅“磕须闪”的表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