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0 条相关资源
-
32019-10
[ 词条 ]吕月兰
(1933~)秦腔演员。女。主工正旦,兼演小旦、老旦。陕西西安市人。艺名吕晓玲。11岁入咸阳益民学社学艺,师从索步林。先后在陕西白水剧团、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六军部宣传队、六军十六师政治部红星剧团、新疆兵团农五师政治部红星剧团、西安市秦腔二团任演员。40多年演过大小剧目70余出,擅演《铡美案》之秦香莲、《五典坡》之王宝钏、《武大郎之死》之潘金莲,以及现代戏《红灯记》之李奶奶等。在部队时曾荣立二等功和三等功,三次获先进工作者称号。 -
32019-10
[ 词条 ]余巧云
(1932~ )秦腔演员。女。工正小旦。陕西西安市人。满族。10岁入西安三意社学艺,得吴立民真传和李正敏、刘毓中、晋福长、苏育民、孟遏云、李春风等名家指教。11岁登台,以饰《别窑》之王宝钏而走红。后在尚友社、易风社、正风社、大华社、建国社搭班演出。后参加渭南地区秦剧团。作派细腻,唱工扎实,以声抒情。能戏颇多,大小不下百余出。擅演剧目有《三回头》《柜中缘》《起解》《断桥》《善士亭》《金玉奴》《走雪山》《蝴蝶杯》《斩秦英》《赶坡》《铡美案》等。尤以《铡美案》之秦香莲、《三上轿》之崔秀英最为享名。1956年获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演员一等奖。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文联委员、渭南地区秦腔一团名誉团长。余巧云饰《三上轿》之崔秀英(王正强提供) -
32019-10
[ 词条 ]王玉琴
(1931~2010)秦腔演员。女。工青衣。陕西西安市人。9岁学艺,10岁登台,12岁即压大轴。1949年入西安尚友社,又得何振中、惠济民、陈尚华指点,艺术上渐次成熟。以唱工见长,嗓音质朴醇厚,沙中带甜,行腔大开大合,故有“满口腔”之誉,并形成清冽沙甜的独特风格。擅演剧目有《柜中缘》《白玉楼》《铡美案》《三娘教子》《赶坡》等,尤以《三娘教子》之王春娥最为享名。秦腔电视艺术片《王宝钏》中,杨凤兰饰王宝钏、王玉琴饰老夫人(戏曲研究院提供) -
32019-10
[ 词条 ]钱森
(1928~)秦腔演员。宁夏吴忠市人。14岁学艺于银川庚辰俱乐部,师从杨正俗、姚茂秦、刘玉勤等。其唱腔吐字真切,韵味浓郁,并形成低回婉转、徐舒醇厚的风格。演出剧目颇丰,尤功于刻画悲剧性人物。1949年在人民剧团任主演。1954年前往上海观摩华东戏曲汇演,将越剧《庵堂认母》搬上秦腔舞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主要致力于唱腔研究、培养学生和导演工作。七十年代后期,任宁夏艺术学校副校长。1988年退休。 -
32019-10
[ 词条 ]武柱国
(1925~ )秦腔旦角演员。12岁入宁夏觉民学社乙班。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调入宁夏中卫县秦腔剧团,曾任该团团长。擅演《五典坡》之王宝钏、《白叮本》之武则天、《黑叮本》之李艳妃等。 -
32019-10
[ 词条 ]张启民
(1922~)秦腔演员。工正旦。陕西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在天水各地随班演出。后入天水鸿盛社。其功底扎实,会火流星绝技。唱腔属东府派,以高亢、拉“彩腔”见长。擅演《五典坡》之王宝钏、《天仙帕》之公主、《卖妙郎》之柳迎春、《黄河阵》之三霄、《火流星》之花碧莲等。 -
32019-10
[ 词条 ]赵化俗
(1922~)秦腔演员。工青衣、花旦。陕西西安市人。10岁入长安荣化社学艺,师承党济民、张秀民。不久登台饰演《回荆州》之孙夫人、《打金枝》之金枝女、《访苏扑》之刘兰姐,一时轰动,被群众誉为“虼蚤红”。1943年演出于高陵县化民学社。1947年随该社并入汉中天汉社。以做工见长,曾创造“风摆柳,水波浪”形的大号圆场步法,唱腔上有“闪板”独特技巧。 -
22019-10
[ 词条 ]张应昌
(1904~1985)戏曲衣帽制作艺人。陕西麟游县人。又名银瑞。20岁出家当道士,受庙内壁画、塑像衣着影响,始学为神像制作穿戴,逐渐掌握古装制作工艺。1952年,麟游县筹建剧团,他以多年自制6箱衣帽相助,剧团以箱主收其随团工作,继续制作演出古装衣物。因其制作戏衣穿戴合体,几与购置衣帽无异。1955年离团开办戏剧服装作坊,专营戏装蟒靠。还收其堂弟张文秀为徒,传授制衣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