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0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张棣赓
(1914~1957)秦腔剧作家。陕西人。笔名狄耕、陆苍、莫东、纪中。1938年参加革命,并入鲁艺文学系学习。边区时期曾任边卫剧团、延属文工团、陕北文工团团长。1949年后任陕西省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陕西分会副主席。延安时就已从事戏剧创作,主要有《投闯王》《红娘子》《同胞仇》等秦腔剧目上演。1950年后又创作秦腔新编历史剧《烈火扬州》等,另有长篇小说《吕梁山上》等作品行世。 -
82019-10
[ 词条 ]姜炳泰
姜炳泰(1913?1980)秦腔剧作家、戏剧理论家。陕西渭南县人。1942年赴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任教员,后入延安大学学习。1945年后到关中师范任教。1948年任关中文协副主席。1949年后先后任陕西省文工团协理员、陕西省文化馆馆长、陕西省秦腔实验剧团团长、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副院长。1957年至1966年,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陕西分会副主席。改编的秦腔剧本有《法门寺》《屈原》(与袁光合作)、《游西湖》(与马健翎、黄俊耀、张棣赓合作)等。发表戏剧论文《神话与艺术》《论劳动人民的求实精神》《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论古典戏剧的人民性》《戏曲工作的两条腿走路》等,还有话剧作品《郭家湾》等。 -
82019-10
[ 词条 ]张剑颖
张剑颖(?-1947)秦腔剧作家。陕西临潼县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参加革命,曾任陕甘宁边区关中专署建设科科长、中共陕西省委关中地委宣传部部长等。一生共创作大小秦腔剧目16本,其中以《关中四杰》《黄花岗》为代表作。 -
82019-10
[ 词条 ]《品味秦腔》
剧坛纵横系列丛书之二。张晓斌著。2006年12月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分上下两编。上编“声情篇”,为秦腔名家、名戏、名段赏析点评。涉及陕甘两省老、中、青三代名家各个行当数十人,均为传统戏与现代戏优秀剧目精华唱段。围绕介绍剧目、分析唱段、评述演员、概论声腔、阐释技巧、鉴赏特色等,对唱段中相关历史典故进行浅释和勘误。下编“德艺篇”,揭秘戏曲名家崇艺重德的奋斗精神,人生际遇的酸甜苦辣,台前幕后的轶闻趣事及其在观众中的广泛影响。对近现代以来众多前辈耆宿、名家主演及舞台新锐等带有资料性的简略介绍。 -
82019-10
[ 词条 ]樊仰山
樊仰山(1908?1985)秦腔剧作家。陕西韩城市人。开封政训学院毕业。曾任《青门日报》社长、《更生》半月刊社长、《西京平报》经理等职。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加入易俗社,创编剧本20余本。主要有《梅花岭》《李秀成》《衣带诏》等。此外,还编写《抗战五部曲》,包括《长江会战》《血战永济》《湘北大捷》《民族魂》和《牧童艳遇》等剧。 -
82019-10
[ 词条 ]《李映东与鸿盛社》
黄庆诚、黄维著。2006年8月作家出版社出版。全书从“三代班主”入手,详尽介绍了天水鸿盛社成长发展的历史过程,对该社艺术特点、脸谱流派的形成和擅演剧目,以及财务奖罚制度等均做了详细记述。尤其对第三任班主李映东的艺术造诣和对该社的贡献论述较为翔实。书首有李瑞芳、裴正学等名家题词及剧照、脸谱等10页。序有金行健的“怀念李映东先生”、王正强的“秦腔史的缩影”及田小牛“前言”等文。书后附有“鸿盛社老艺人遗作”8篇,“报刊辞书对鸿盛社的评介”10余篇,“李映东儿孙的怀念文章”多篇。 -
82019-10
[ 词条 ]《广陵散》
剧本创作专集。李德文著。2003年11月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全书选收了作者30年从事编剧专业所创作的8个剧本。其中历史戏曲有秦腔《李岩之死》《玉钗恨》《商鞅变法》《钟馗醉酒》《焉支赋》,现代戏曲有秦腔《雪莲高处开》等,另外还收入了其所创作的音乐剧《长明灯》和历史话剧《广陵散》。书首有王正强所作的序“苦学与才华凝结的累累成果”,书后有作者的“后记”。 -
82019-10
[ 词条 ]袁允中
袁允中(1900~1971)秦腔剧作家。上海市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于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后,曾任教育厅长、银行董事长。四十年代到西安开办面粉厂。酷爱戏曲艺术,被三意社聘为业余作者,1954年正式加入该社,任专业编剧。先后编创10余个戏曲剧本,代表作有《峨眉二蛇》(前后本)、《五典坡》(前后本)、《刘婵金》《状元媒》《唐太宗》等;整理改编的戏有《昊天塔》《炮打两狼山》《击鼓战金山》《狸猫换太子》《双罗衫》《凤仪亭》《张羽煮海》《秋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