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0 条相关资源
-
302019-09
[ 词条 ]提鞋
提鞋秦腔传统表演程式。居U中人物逃难、赶路或仓皇紧张的情况下表示系鞋、紧鞋的一种虚拟动作表演。可分为生角提鞋动作和旦角提鞋动作。①生角提鞋动作。扎“坐马式”或“单腿跪地式”,提左鞋时,左腿弓地,右腿跪地,双手由右向左画一弧形,最后呈握状,屈身向左脚腕一按做提鞋虚拟动作。提右鞋则反之。秦腔《烙碗计》刘志明雪地寻侄表演即是。②旦角提鞋动作。提右鞋时,右腿向左后腿伸去,身躯下蹲,右手抬至右耳边,左手做提鞋虚拟动作。提左鞋则反之。秦腔《曹福走雪》曹玉莲过独木桥时有此表演。 -
302019-09
[ 词条 ]林银萍
林银萍(1947~)秦腔演员。女。工小旦。1962年从艺,曾任宁夏固原地区秦剧团团长。常演剧目有《劈山救母》《八件衣》《火焰驹》《痴梦》等。 -
302019-09
[ 词条 ]踏三锤
秦腔传统表演程式。剧中人踏着[三锤]锣鼓点行走的台步表演。戏中运用极广,生、旦、净、丑均有此动作。有三种表演形式:一是按锣鼓点跨三步停住,如秦腔《杀狗劝妻》之焦氏三逼曹庄“别提咱娘”之后,踏三锤上三步叉腰站定即是;二是带转身、闪腰、使磨锤子,如《走雪》中曹玉莲与曹福在搜门中的踏三锤即是;三是在[三锤]靜鼓中带弦索过门或唢呐曲牌中的表演,如秦腔《悔路》之周仁唱完“回府去急忙说详细”之后的踏三锤表演即是。 -
302019-09
[ 词条 ]亮靴底
武将出场“拉架子”或身份较高的文武重臣出场“一步三垫”的台步表演,均以“亮靴底”动作以示安详稳练、威武矫健。但陕西、甘肃秦腔中的“亮靴底”程式略有不同。陕西秦腔为抬腿、绷脚面,提腿微屈稍向侧倾斜,顿住,亮靴帮,左右腿均如此。甘肃秦腔则是提腿于台沿,右手抓袖,左手療袍襟,左腿棚脚面搭至台边,把靴底直接亮给观众。另外,陕西秦腔多穿京靴,甘肃秦腔旧时多穿本省民勤靴,该靴底扎花、帮高、底窄、中间不足一寸,形同葫芦。 -
302019-09
[ 词条 ]肖亚君
肖亚君(1947~ ).秦腔演员。女。工小旦。11岁入宁夏中卫县秦腔剧团学院。1961年起在中卫县秦腔剧团任演员。1971年调宁夏回族自治区秦腔剧团任演员。2002年退休。常演角色有《火焰驹》之黄桂英、《游电山》之胡凤莲、《棒打薄情郎》之金玉奴、《五典坡》之王宝钏,《周仁回府》之李兰英,《拾玉镯》之孙玉娇,《胭脂》之胭脂等,并在现代戏《沙家浜》《婆媳湾》等剧目中担任主要角色。2002年主演的《琵琶泪》获自治区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 -
302019-09
[ 词条 ]《桑园寄子》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黑水国》。中路秦腔剧目。须生、小生、小旦唱做并重。事出《晋书邓攸传》《东晋演义》卷一,宋元戏文有《邓攸弃子抱侄》,元杂剧有李直夫《邓伯道弃子留墮》;清传奇有《百子图》,杂剧有周乐清《补天石》中《统如鼓》等。现有多种版本存世,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藏抄录本,河北梆子传统剧目汇集》第十五集收录张书林口述本,山东省艺术研究所藏抄本,山西省戏剧研究所藏中路梆子抄存本,山西省忻州地区戏剧研究所藏高三贵口述北路梆子抄本。本剧讲述了晋朝,邓伯道携领弟妇及子、侄逃难,乱军中与弟妇冲散。邓年老力衰,不能背负两人逃命,他念亡弟只有一子,便诓己子登上桑树,用绳绑之,忍痛弃子负侄而行。后弟妇到此,将邓子救下,一家人又得重聚。 -
302019-09
[ 词条 ]王祥卧冰
秦腔传统本戏。别名《落红珠》。小生、老旦唱做戏。事出《晋书列传第三》、刘向《孝子传》、元王仲文《感天动地王祥卧冰》杂剧、明沈璟《十孝记》传奇等。各路秦腔常演。现存版本有陕西省艺术研究所有藏目,甘肃省图书馆藏秦腔抄录本,另有河北梆子抄存本。本剧讲述了晋代时,王祥继母康氏为己子王贤霸产,屡次加害王祥夫妇。一次康氏命王祥出外办货,路过香山,被司马羁掳上山,此时王贤赶至,说明原委,司马羁赠金送走。辽王叛,晋惠帝召回司马羁往剿。康氏病重,欲食鲜鱼,时值隆冬,王祥卧冰破冰而得鲜鱼,并辱落红珠一颗。康氏食鱼后,病愈,大为感悔。后落红珠为兵部侍郎刘瑛得,助司马羁破辽王飞刀,大胜回朝。另有李祥者,宠妻虐母,其妻亦欲食鲜鱼,李祥卧冰,土地责其不孝母,使其坠人冰河。 -
302019-09
[ 词条 ]跟头
又称“斤斗”“筋斗”“翻”。秦腔毯子功的一种。主要的动作有虎跳、前扑、漫子、倒扎虎等。①虎跳。双手按地,两腿甩起,侧身翻过,双脚落地后,抬手、拧身向前。大多作为辅助跟头,以带动“前扑”等动作;当其单独连翻时,则称为“串虎跳”。②前扑。又称“单前扑”。身子站正,双手垂下,腾空跃起,然后卷起双腿向后翻,与此同时,两手需抱住脚腕,在空中翻转一圈,双脚落地,手归还原处为终。一般作为练习跟头的第一个项目,舞台表演时,前边可与其他跟头组合。如前边组挂“单小翻”,称“单小翻前扑”;挂“虎跳”,称“虎跳前扑”;挂“踩子”,则称“踩子前扑”等。因此,“前扑”在跟头的组合上用途较广。③漫子。又称“蛮子”“单漫子”“搏良子”。斜身朝前腾空翻转。武打时常用之。④台漫。动作与“漫子”相仿,但要从“高场”(即数张桌子垒叠的高台)翻下,如秦腔《伐子都》公孙子都精神失常之后,即从三张垒起的桌子上翻下,成为秦腔武功演员的一大绝活。⑤小翻。双臂上伸,向后甩腰仰翻;双手按地后,立即向后甩起双腿;两脚落地时,立即抬臂起身。若单独快速连翻,即称“串小翻”。秦腔《古城会》中,关羽出场之前,马童便以“串小翻”表演,为关羽神威造势。⑥踺子。双手按地,两腿甩起,侧身翻过,双脚落地后,抬手、仰身。此式不单独使用,通常作为带动“小翻”“提筋”的辅助跟头。⑦蹑子。秦腔毯子功,“跟头”的一种。斜身抱腿朝前腾空翻转。大多用于表现翻高纵远。⑧提跟。又称“提”“单提”“出场”。正身抱腿朝后腾空翻转。多以“踺子”带动翻出即是。⑨倒扎虎。又称“倒插虎”。伸臂塌腰,朝后仰翻,胸部落地。戏中多用于惊惧、紧张、激烈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