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1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秦腔舞台美术》
中国秦腔文化丛书之一。 主编刘斌,王治国、李明瑛编著。2011年10月 陕西出版集团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内容包括 “秦腔舞台美术发展综述、秦腔人物造型、秦腔 景物造型、舞台美术人物简介”4个部分,其中 “秦腔人物造型”有概述、秦腔化妆、秦腔服装3 个方面;“秦腔景物造型”包括概述、秦腔砌末道 具、秦腔砌末的种类及应用、秦腔布景装置、舞台灯光、舞台效果6个方面。 -
82019-10
[ 词条 ]谢蒙秋
谢蒙秋(1925-1997)秦腔剧作家、编剧。陕西华县人。西北艺术学院戏剧系毕业,曾任陕西人民广播电台编辑、记者,渭南地区戏管会艺术创作研究室编剧。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各类戏曲剧本多部,主要作品有《赶集路上》《母女俩》《当柜子》《银光重放》《隋室晚钟》《荆钗记》《长虹剑》《斩鸿恩》《素娘刺官》《虎狼格》等;改编剧目有《王贵与李香香》《庵堂认母》《野火春风斗古城》《年轻一代》等。其作品在历届全省和地区汇演、调演中均获得奖励,有的剧本已出版发行。此外,还发表多篇戏曲改革和戏剧评论文章。系陕西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82019-10
[ 词条 ]王槐蔚
王槐蔚(1920~)秦腔剧作家、编剧。陕西韩城人。西北大学化学系毕业。早年任中学教员,期间组织师生业余剧团,自任编导,利用秦腔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49年后为抗美援朝举行义演。1953年调至陕西省戏曲修改审定委员会,并任编审、组长等职。曾创作、改编、移植秦腔剧目40余本(折),大部分经各剧团排练上演。其中《志愿军未婚妻》《罗汉钱》《小二黑结婚》《火焰驹》《光复台湾》等17个剧本,分由北京宝文堂、长安书店、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丰乐园》《花园卖水》分别获得陕西省第一届汇演剧目整理改编二等奖;《火焰驹》还有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成电影。所撰写的戏曲评论经常见诸报刊。 -
82019-10
[ 词条 ]鱼讯
鱼讯(1920~2002)剧作家、戏曲理论家、一级编剧、导演。原名鱼清佐。陕西白水县人。1937年在延安抗大学习,后调战斗剧社当演员。1949年任西北艺校戏剧系主任兼实验剧团团长。次年任西北艺术学院戏剧系主任。1953年以后,分别担任西北行政委员会文化局副局长,陕西省文化局局长、党组书记。1972年重新工作,曾任陕西省文艺创作研究室主任,省文化局局长、党组书记兼中国剧协陕西分会主席,中国文联委员,中国剧协理事,中国剧协陕西分会名誉主席,省文联副主席,省政协文卫体委副主任等职。抗日战争时期开始文艺创作,有小说《夜战》《人民,我的母亲》等发表;与人合作的话剧《水灾》《丰收》《棉好问题》《保卫延安》以及晋剧《陈铁茂报仇》相继演出。1949年后,创作戏曲剧本《女杀船》《女巡按》《青梅》等,还导演《好光景》《赤叶河》《白毛女》《黎明前的黑暗》《曙光照耀着莫斯科》等戏,编著有《戏剧概论》《斯坦尼表演体系教材》等。晚年主编《陕西省戏剧志》共11卷本。系陕西省政协第四、五届常委。 -
82019-10
[ 词条 ]《秦腔剧作家》
中国秦腔文化丛书之一。主编刘斌,谢艳春编著。2011年10月陕西出版集团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记述王九思、康海、王元寿、王异、李桂芳、王伯明、李桐轩、孙仁玉、范紫东、李约祉、高培支、谢迈迁、淡栖山、王淡如、杨鹤斋、马健翎、姜炳泰、张棣赓、黄俊耀、谢蒙秋、杨克忍、朱学、田井制、郝昭庆、翼福记、丁金龙、陈正庆、曾长安、史雨泯、赵静铭、张平、党小黄、王小玲、张民翔、谢迎春、谢艳春、陈彦37位明清及当代陕西剧作家的创作经历、代表剧目和获奖情况。书后有编著者所写“后记”。 -
82019-10
[ 词条 ]《中国秦腔脸谱》
秦腔脸谱画册。张江中编著。2011年2月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全书含秦腔脸谱概说、秦腔脸谱的特殊髯口及名称、秦腔花脸的勾脸膛、中国秦腔脸谱图录和秦腔花脸领衔剧目5个部分,收入陕西东、中、西、南及甘肃陇南、陇东、陇中和“耿派”等9路脸谱608幅,附西北花脸前辈彩装剧照若干幅。书前有名家题词4面,编者艺术彩照5面。 -
82019-10
[ 词条 ]张棣赓
(1914~1957)秦腔剧作家。陕西人。笔名狄耕、陆苍、莫东、纪中。1938年参加革命,并入鲁艺文学系学习。边区时期曾任边卫剧团、延属文工团、陕北文工团团长。1949年后任陕西省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陕西分会副主席。延安时就已从事戏剧创作,主要有《投闯王》《红娘子》《同胞仇》等秦腔剧目上演。1950年后又创作秦腔新编历史剧《烈火扬州》等,另有长篇小说《吕梁山上》等作品行世。 -
82019-10
[ 词条 ]姜炳泰
姜炳泰(1913?1980)秦腔剧作家、戏剧理论家。陕西渭南县人。1942年赴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任教员,后入延安大学学习。1945年后到关中师范任教。1948年任关中文协副主席。1949年后先后任陕西省文工团协理员、陕西省文化馆馆长、陕西省秦腔实验剧团团长、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副院长。1957年至1966年,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陕西分会副主席。改编的秦腔剧本有《法门寺》《屈原》(与袁光合作)、《游西湖》(与马健翎、黄俊耀、张棣赓合作)等。发表戏剧论文《神话与艺术》《论劳动人民的求实精神》《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论古典戏剧的人民性》《戏曲工作的两条腿走路》等,还有话剧作品《郭家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