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词:
检索到 3571 条相关资源
-
82019-10
[ 词条 ]王伯明
王伯明(1859-1942)秦腔剧作家。陕西扶风县人。名照禽,字伯明。清末举人。1905年参加同盟会,曾任同州知府、陕西省临时议会议员、陕西省政府顾问等。1912年与李桐轩、孙仁玉等发起创办易俗社,并先后担任社监、社长、编辑等。编写大小剧本10多部。代表作有本戏《开国图》《熊耳山》《新梅传》等,折戏《梁上君子》《长生鉴》《共和纪念》《欢迎议员》《新糊涂判》等。时人评其剧作谓“其为戏也,切实发挥,不遗余力,庄重之中,时饶兴趣”。1942年卒,国民政府蒋介石、于右任、林森等要员均致唁电哀悼,并拨款助葬。 -
82019-10
[ 词条 ]王筠
王筠(1749~1819)清乾隆朝戏曲作家。女。陕西西安市人。字松坪,号绿窗女士。出身于世代书香之家。16岁结婚,丈夫早逝后,便潜心于诗文戏剧创作。代表作有《繁华梦》《会仙记》(又名《游仙梦》,系《繁华梦》的姊妹篇)《金福记》3部。 -
82019-10
[ 词条 ]马羲瑞
马羲瑞(生卒年不详)清初传记作家。祖籍山西蔚州(今河北蔚县)。字肇易,又字肇一,号潜斋,别署知误道人。其父马炉,为明末陕西、甘肃镇总兵,驻守甘州,寄居张掖。其为康熙初年贡生。康熙十九年(1680曾任安定(今定西)县学教渝。与高海、田敏等人撰修《张掖新志》,未完而罢。晚年编撰有《天山雪传奇》。康熙二十三年(1684)立《甘山道胡工厘剔催科碑》。 -
82019-10
[ 词条 ]郭宝宝
郭宝宝(1962~)秦腔演员。工丑。陕西眉县人。15岁入甘肃庄浪秦剧团,得王辅生、赵新启、杜干秦、王敬乐等西北诸多名丑指导教诲,并将所学融会贯通、取长补短,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擅演《拾黄金》之胡来、《看女》之任柳氏、《柜中缘》之淘气、《白花曲》之王显、《徐九经升官记》之徐九经等角色。其演技深得全国知名专家肯定,在各种赛事评奖中均获各种表演大奖。1992年以引进人才调入甘肃省秦剧团。2013年参加数字电影《周仁回府》的拍摄,担任奉成东一角。 -
82019-10
[ 词条 ]毛文德
毛文德(1947~)秦腔演员。工丑。山东昌邑县人。1960年入西安易俗社学艺,师承晋福长。现为西安易俗社演员。曾先后演出过《双明珠》《生死牌》《胭脂》《柜中缘》,以及现代戏《海港》《红梅岭》《游乡》等。系西安市戏剧家协会理事。 -
82019-10
[ 词条 ]尚友社剧场
即朝阳剧场。陕西秦腔演出场所。位于西安骡马市惠家巷南侧的三皇庙内,建于1938年,由观众厅、舞台、后台化妆室组成。砖木结构。舞台坐北向南,与三皇庙大殿相对。观众厅用芦席搭盖,设座位468位,两侧站票可容纳观众1000余人。该戏台先为西安集义社演出场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年后归西安尚友社所有。1950得王伯谋资助,翻修舞台,并设转台,用人力推动。对观众厅进行重建,书法家寇遐为剧场门楣题“西安尚友学社”,遂易名为“尚友社剧场”。该剧场1964年重建,1967年更名为“朝阳剧场”。由前厅、观众厅、舞台、演员化妆室、放映室组成,为钢筋水泥建筑,观众厅内设座席900个。其舞台为镜框舞台式,台口宽12米,高8米,通面进深13米,空间高度10米。两侧设有附台,占地14平方米,后台化妆室占地20平方米。舞台扩音、调光设备简陋,装备有大幕、二道幕和天幕,舞台电源负荷为9万伏。剧场为西安尚友社专用,现归西安市秦腔一团使用,其他外地和省市剧团亦曾在此演出。 -
82019-10
[ 词条 ]杨保喜
杨保喜(1895~1957)秦腔演员。工丑。陕西武功县人。艺名大麻子。幼入武功择林社学艺。初工二丑,两年后初露头角。因受该社同行排挤,弃艺改行,在县城以卖搅团、腊羊肉维生。后又受无赖欺凌,遂往兰州,于当地某班社打杂烧水。该社有一四川籍大丑演技极好,尤以《打草鞋》《张松献川》《捉鹌鹑》等戏而轰动兰州,便拜其为师。从此,利用闲暇空余摹其声技,仿其动作。为学《献川》,每天对着墙头所贴麻纸,练习口劲、舌劲。师父抱病亦侍奉不禽榻前。得师真传后一时轰动兰州。1937年回陕入西安三意社。次年,又受聘于武功秦声社、泾阳易风社,并在长安、周至、咸阳、渭南等地搭班客串。杨之丑戏,表演滑稽风趣,大雅大俗,唱做兼优。尤其道白,不仅紧凑顺溜,更能妙趣横生。他演《南犬川》之张松,当与张飞、赵云、庞统、刘备、诸葛亮等相见时的白口表演,均用地道川语,随口而出,滴水不漏,成为丑行中独步一时的佼佼者。 -
82019-10
[ 词条 ]聂大少
聂大少(生卒年不详)秦腔演员。工丑。原籍湖北,生于西安。原名金铭,因出身名门,人称“聂大少”。自幼酷爱戏曲,尤好诙谐,遂学丑角。曾与陈雨农合演《背娃进府》而驰名三秦;串演《黄河阵》之三教主,更是眼如环铃,雄森威严。王绍猷《秦腔记闻》赞曰:“世家贵裔,眩奇立异,改弦易辙,优而不仕。”